第六十一章 天仙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清元也没有一直将时间花费在两个小小真元境身上的意思。  

指点了他们几天,  

待到这些指点已经足够他们数年的功夫消化之后,就让两人各自去修炼了。  

随后让岳家大长老过来,询问其北山域最大的修真坊市之类的信息。  

“天仙城么.”  

在浏览了岳家大长老递上来的玉简情报之后,张清元一阵沉吟。  

北山域当中,  

要说最有名的修真城市,那就是天仙城。  

此城每年都有大量的修士前往天仙城进行交易,整个城市极为繁华,可以说是整个北山域的经济中心。  

而更妙的是,  

作为这样的一个大城,却不是掌握在北山域的第一大势力千云山或者五行圣宗下辖的北山别院当中,而是属于天下商盟的一个细小分支掌管。  

“北山域虽然地域面积不小,林立着上百个国家,真元境初期的修士从南到北日夜飞行横越都需要花费十数年的功夫,但在整个玉洲却也都只是一个灵气贫瘠的偏僻之地。”  

“千云山作为北山域第一大势力,门内明面上的洞真境修士也不过三位哦,现在是两位了,这等穷乡僻壤之地.”  

张清元眉头微皱,微微摇头。  

有点偏僻了,  

张清元有些怀疑那天仙城里面能不能获取仙经有关的消息,以及手中杀人越货得来的东西能否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出手。  

“罢了,先去天仙城看一看吧,如果没有达成我的目的,再前去云洲的其它大城市看看再说。”  

云洲实在是太大了,  

北山域也太过偏僻,  

如果去其它域,前往云洲内的其它大城市的话,从北山域出发,即便是有着传送阵,以张清元的修为赶路的时间也都得有一两个月不可。  

而若是洞真,这其中花费的时间更是在数十倍以上!  

也难怪为了招生,  

五行圣宗要专门在这北山别院设立北山别院了。  

彼此之间的距离,  

实在是太远!  

而张清元现在也并没与出远门的意思。  

因为他的收获提升还没有彻底消化完毕,此次外出还不过是为了仙经的消息,以及出手手中的赃物,换取能够提升自己修行的资源罢了。  

兑换完回来,  

张清元就打算继续闭关,将修为提升到法域境初期巅峰,等到实力进无可进,再出去游走天下,探寻机缘。  

这次出关,他也还是打着顺带放松心情的主意。  

改变计划出一趟远门的话,他还没准备好。  

尽管心中眉头微蹙,不过张清元依旧没有改变原本的计划。  

又过去了数日,  

张清元就离开了岳家驻地。  

此行他倒是没有带两个岳家的后辈,这是因为他本能感觉得到,此行恐怕需要历经一些波折,可能会爆发一些战斗。  

修行了太乙炼神术残篇之后,张清元对于自己的灵觉感应的准确程度还是比较清楚的。  

尽管造不成什么威胁,  

但是要是战斗的时候有两个拖油瓶在附近,也不好展开手脚。  

于是张清元就索性一个人动身了。  

不过路上张清元倒也不急,脚踩在地上,每跨出一步,身影都像是缩地成寸,在人群当中悄无声息地穿梭。  

他行走在人间,却没有任何人注意到。  

如同游戏人间的神灵,  

漠然地注视着天地众生的喜怒哀乐。  

红尘之气滚滚而行,众生情绪念头变故,皆在张清元的神念映照当中,清晰地听到了每一个人的话语,乃至于心声。  

有幼儿哭闹,有青壮年艰难耕耘田地,有老人脚步蹒跚,有商贩吆喝,有路人对卖艺之人拍掌叫好.人世间的一幕幕,皆是看在了张清元的眼中,体会到众生那逸散开来的喜怒哀乐,情绪汇聚成还,化作滔天的红尘之气,笼罩人间大地。  

这种体会,无疑是往常高高在上御剑飞行所无法看到的。  

偶尔之间,  

恶趣味来了,  

张清元甚至会化身为正义侠客拔刀相助,传功老爷爷在某些悬崖石壁上留下机缘,乃至陪路边的一个老爷爷下一局棋,给人世间的仙道之人更是增添几分的神秘传说。  

这一路走来,  

在人世间穿行,  

于红尘之间游荡,  

眨眼之间就是过去了一个月。  

张清元就来到了距离天仙城不到两百里的城外,朝着天仙城的方向赶去。  

而在这一个月时间之内的游戏人间,张清元也显然是有所收获。  

此时的他,  

双目灵光比之一个月之前更为之明亮,精神识海深处,神识光芒饱满,仿佛像是洗尽了铅华,露出了圆润无暇的本相来。  

张清元晋升洞真境的速度不可谓不迅速,  

还没到百年的时间,就已经是完成了洞真的突破。  

快有快的好处,  

但同时也有坏处。  

比如说修行越快,很有可能会导致打磨不够,导致修为根基变得虚浮。  

不过张清元一身根基的雄厚程度远超同阶,以此晋升之后,却也不会存在什么根基虚浮之说。  

但其中一样很重要的,与修士往后道途几乎是息息相关的,  

就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弥补了,  

那就是心境!  

尽管张清元两世为人,  

但很尴尬的是,即便是如此,他和同阶的法域境修士相比,年龄也都未必比得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