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冥轮第一法,三界风云变(2/3)
寻常村人更重,自然将周逸视为恩公。
周逸笑道:“阿弥陀佛,沈施主无需多礼,小僧今日冒昧造访,只是来看望一番贤伉俪。既然沈施主已知前因后果,那小僧就不多打扰了。”
沈通抬起头,面露感激:“在下此前有眼无珠,不知圣僧是在帮我沈家,反而对圣僧出言不逊,实在是罪过。还请圣僧多留几日,让鄙人稍尽地主之谊,补偿昔日过失。”
“要谢就谢你的那位沈家祖辈吧,她一直在暗中照顾你们夫妻。”
周逸笑了笑,忽然伸手向前一抓,拎起鹤真人,消失不见。
庭院中,沈氏夫妻朝天而拜,默默祷祝。
幽荡山,雾霭缭绕。
凉亭之中,一僧一老道相对而坐。
上山前还是晴空万里,可两人刚坐下,便有乌云飘来,顷刻间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雨越下越大,珠帘通天连地,整座幽荡山的草木树植,都在狂风暴雨中颠簸摇曳。
周逸望了眼天头,屈指轻轻一弹。
一片约莫食指宽的绿叶向上飞起,迎风而涨,须臾后已长如小舟,遮挡在凉亭上方。
“这雨好大。”
周逸朝向对面的鹤真人笑了笑,“真人稍等片刻。”
说完后,周逸从身后布袋中,取出了一枚铜铃,正是宕明大师留下的那枚。
他也没有避开鹤真人,直接当着面炼制了起来。
这枚能够遮蔽天机的佛铃,在周逸漏法青烟之后,自觉已能遮蔽寻常封号节度使,以及神游真人的窥探和推演。
可当周逸自己突破到封号节度使,神游出窍后,方才发现,到达这一境界者,皆已能够一念成术,堪比神通,甚至触摸到了世间大道的法义。
譬如现在,就有一位不知来历的神游人仙,正透过这漫天雨幕,窥探着自己与鹤真人。
这一回周逸并未漏法青烟,而是直接引黄泉之道,并下方阴川之中的轮回法义,加持于佛铃,提升其品秩。
“叮…”
伴随着一声轻响,佛铃飘浮于周逸掌心上方,旋转了起来。
在黄泉之道,以及轮回法义的加持下,佛铃的气息缓缓提升。
宛如波痕的金色光晕,从佛铃中流散开来,化作一条朦胧隐绰的轻绸,包围起凉亭,遮蔽住了天机。
做完这一切。
周逸方才转向天师道的长老:“真人现在可以说明来意了。”
鹤真人神色复杂:“冒昧问一句,法师可就是那位南方阴间大大王?”
周逸笑了:“都是乡亲们的抬爱,给小僧取了这么一个称号。不知真人有何指教?”
鹤真人轻叹口气:“法师隐藏得可真是深啊,指教不敢当。在下只是想请法师替我引荐一番那位地府之主,实不相瞒,在下奉中土唐皇圣旨,向那位地府之主传旨。惭愧的是,在下盘桓近一月,始终未能找到那位阴间大能。”
周逸凝视着鹤真人,眼神变得微妙莫测起来。
半晌,他轻笑一声:“真人怎知,小僧就一定认识那位地府之主?”
鹤真人道:“那位阴间大能重启轮回,新建地府,想必志在统御阴间万鬼。而法师却安然无恙,想来与那位地府之主相交莫逆。”
言外之意,地府之主竟然放过你这位南方阴间大大王,一定有内幕!
可你怎么没想过,小僧就是你口中重启轮回,新建地府,志在统御阴间万鬼之人?
当然,最后一条纯粹是你自己的想法,小僧这一切的初衷,只是为了重建佛门,以便还俗。
周逸心中暗想,却没有立即说出口。
空气中浮现出一行行黑色小字,正是自己闭关的这一个月来,中土大唐发生的种种事件。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发兵岭南,敕封各方山神、河神以及城隍…其中就有一条,敕封大唐南境都城隍。
都城隍,其品秩自然要在府城隍和道城隍之上。
可却要在地府君王之下。
一瞬间,周逸便已明白了鹤真人的来意。
替唐皇宣旨,敕封自己为都城隍,从而拱手让出阴间地府。
真是好算计。
周逸对于那位太子时期便对佛门成见颇深的新皇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
如今自然变得更差。
他建立地府,是为了掌控六道轮回,好为日后重建佛门打基础。
无论黄泉、轮回还是地府,他一个都不会放手。
“敢问鹤真人,不知道阁下,以及天师道对此怎么看?”
闻言,鹤真人不由一怔:“不知法师所指的是?”
周逸瞥了眼鹤真人,微笑道:“自然是这位新皇拥有人间江山尚不满足,竟还想打起阴间地府的主意。”
轰隆!
一道雷霆从天而降,击打向凉亭上方的巨叶。
周逸陡然释放出神游境的气息,化作无形威势,压迫向鹤真人。
鹤真人心头猛然一跳,脑中闪过无数思绪。
周逸注视着从鹤真人魂魄中升起的黑色小字,眸中闪过一丝荒谬:“原来是那位先帝死后魂魄不散,修起太阴鬼道,成为一只坐拥北方酆都的皇鬼,与新皇达成协议…小的坐拥人间江山,老子掌阴曹地府?你们那位小师弟,叶天师,深居长安,却只顾自己修行,也不管管,真是荒唐。”
鹤真人愕然半晌:“这是佛门他心神通?法师果然神通广大,高深莫测,难以揣度。没错,招安地府之主,正是那
周逸笑道:“阿弥陀佛,沈施主无需多礼,小僧今日冒昧造访,只是来看望一番贤伉俪。既然沈施主已知前因后果,那小僧就不多打扰了。”
沈通抬起头,面露感激:“在下此前有眼无珠,不知圣僧是在帮我沈家,反而对圣僧出言不逊,实在是罪过。还请圣僧多留几日,让鄙人稍尽地主之谊,补偿昔日过失。”
“要谢就谢你的那位沈家祖辈吧,她一直在暗中照顾你们夫妻。”
周逸笑了笑,忽然伸手向前一抓,拎起鹤真人,消失不见。
庭院中,沈氏夫妻朝天而拜,默默祷祝。
幽荡山,雾霭缭绕。
凉亭之中,一僧一老道相对而坐。
上山前还是晴空万里,可两人刚坐下,便有乌云飘来,顷刻间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雨越下越大,珠帘通天连地,整座幽荡山的草木树植,都在狂风暴雨中颠簸摇曳。
周逸望了眼天头,屈指轻轻一弹。
一片约莫食指宽的绿叶向上飞起,迎风而涨,须臾后已长如小舟,遮挡在凉亭上方。
“这雨好大。”
周逸朝向对面的鹤真人笑了笑,“真人稍等片刻。”
说完后,周逸从身后布袋中,取出了一枚铜铃,正是宕明大师留下的那枚。
他也没有避开鹤真人,直接当着面炼制了起来。
这枚能够遮蔽天机的佛铃,在周逸漏法青烟之后,自觉已能遮蔽寻常封号节度使,以及神游真人的窥探和推演。
可当周逸自己突破到封号节度使,神游出窍后,方才发现,到达这一境界者,皆已能够一念成术,堪比神通,甚至触摸到了世间大道的法义。
譬如现在,就有一位不知来历的神游人仙,正透过这漫天雨幕,窥探着自己与鹤真人。
这一回周逸并未漏法青烟,而是直接引黄泉之道,并下方阴川之中的轮回法义,加持于佛铃,提升其品秩。
“叮…”
伴随着一声轻响,佛铃飘浮于周逸掌心上方,旋转了起来。
在黄泉之道,以及轮回法义的加持下,佛铃的气息缓缓提升。
宛如波痕的金色光晕,从佛铃中流散开来,化作一条朦胧隐绰的轻绸,包围起凉亭,遮蔽住了天机。
做完这一切。
周逸方才转向天师道的长老:“真人现在可以说明来意了。”
鹤真人神色复杂:“冒昧问一句,法师可就是那位南方阴间大大王?”
周逸笑了:“都是乡亲们的抬爱,给小僧取了这么一个称号。不知真人有何指教?”
鹤真人轻叹口气:“法师隐藏得可真是深啊,指教不敢当。在下只是想请法师替我引荐一番那位地府之主,实不相瞒,在下奉中土唐皇圣旨,向那位地府之主传旨。惭愧的是,在下盘桓近一月,始终未能找到那位阴间大能。”
周逸凝视着鹤真人,眼神变得微妙莫测起来。
半晌,他轻笑一声:“真人怎知,小僧就一定认识那位地府之主?”
鹤真人道:“那位阴间大能重启轮回,新建地府,想必志在统御阴间万鬼。而法师却安然无恙,想来与那位地府之主相交莫逆。”
言外之意,地府之主竟然放过你这位南方阴间大大王,一定有内幕!
可你怎么没想过,小僧就是你口中重启轮回,新建地府,志在统御阴间万鬼之人?
当然,最后一条纯粹是你自己的想法,小僧这一切的初衷,只是为了重建佛门,以便还俗。
周逸心中暗想,却没有立即说出口。
空气中浮现出一行行黑色小字,正是自己闭关的这一个月来,中土大唐发生的种种事件。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发兵岭南,敕封各方山神、河神以及城隍…其中就有一条,敕封大唐南境都城隍。
都城隍,其品秩自然要在府城隍和道城隍之上。
可却要在地府君王之下。
一瞬间,周逸便已明白了鹤真人的来意。
替唐皇宣旨,敕封自己为都城隍,从而拱手让出阴间地府。
真是好算计。
周逸对于那位太子时期便对佛门成见颇深的新皇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
如今自然变得更差。
他建立地府,是为了掌控六道轮回,好为日后重建佛门打基础。
无论黄泉、轮回还是地府,他一个都不会放手。
“敢问鹤真人,不知道阁下,以及天师道对此怎么看?”
闻言,鹤真人不由一怔:“不知法师所指的是?”
周逸瞥了眼鹤真人,微笑道:“自然是这位新皇拥有人间江山尚不满足,竟还想打起阴间地府的主意。”
轰隆!
一道雷霆从天而降,击打向凉亭上方的巨叶。
周逸陡然释放出神游境的气息,化作无形威势,压迫向鹤真人。
鹤真人心头猛然一跳,脑中闪过无数思绪。
周逸注视着从鹤真人魂魄中升起的黑色小字,眸中闪过一丝荒谬:“原来是那位先帝死后魂魄不散,修起太阴鬼道,成为一只坐拥北方酆都的皇鬼,与新皇达成协议…小的坐拥人间江山,老子掌阴曹地府?你们那位小师弟,叶天师,深居长安,却只顾自己修行,也不管管,真是荒唐。”
鹤真人愕然半晌:“这是佛门他心神通?法师果然神通广大,高深莫测,难以揣度。没错,招安地府之主,正是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