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秋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这…哼,绝不可能!他区区一县主,就算有所隐藏,最多封号太守而已。不出一个月,本座便会收到他的死讯!”  

转眼,已到秋末。  

今年南方寒气之重,远胜往年。  

文和县里,家家户户都已用起镣炉暖盆。  

街面上的行人也都穿起冬日才会穿的棉衣夹袄。  

天气虽冷,可文和县却有两处地方,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一在东,一在南。  

东边的,自然是前任宰相徐公的县中老宅。  

徐公外出远游,仍未归来。  

可二郎徐芝陵秋后即将远赴岭南出任太守的消息,却早已传开。  

县中的老少爷们喜忧参半,喜的是那位与人为善的儒雅君子徐二郎时隔多年,终于重新出仕。  

忧的却是徐二郎终究没能留在本郡为官,而是远赴局势动荡的岭南道,着实让众人捏了一把汗。  

距离徐二郎赴任的日子越来越近,每日徐府门前,都有成群的县民拜谒请安。  

而南边,则是一座由县中大户王家、乐家等牵头,数十县民集资修葺扩建的城隍庙。  

这城隍庙说来也有些年头,信徒大多是妇人,祈求许愿的也是关乎家长里短之事,一直不温不火。  

而新修的城隍庙中,先前的女城隍像已被请至后方偏殿。  

正殿之上,是一名身高八尺,身穿法袍,怒目威严的中年人,据说是郡里头下来的府城隍。  

旁侧则是一个高大的牛头阴怪,乃是文和县正牌县城隍。  

正殿之上还有一马面男子,以及一名慈眉善目的老婆婆。  

这新修的城隍庙,起初并没有太多人知晓。  

直到有一天,徐府小郎君徐昆突然造访,捐出了千两白银,资助修庙,方才引起关注。  

众所周知,徐府的家风可是绝不言怪力乱神。  

县民们也都在等着看徐小郎君的笑话,谁想之后几日风平浪静,徐仲才依旧我行我素,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还有一件事。  

一伙泼皮看中了县城隍庙旁的地皮,想抢下来开市卖狗肉。  

可还没等他们动手,就被一群衙役捕快给抓了起来。  

到这时县民们方才惊觉,这座新的县城隍庙,似乎有些不太寻常。  

越来越多的县民开始留意、观望、打探,自然也听说了许多关于这间城隍庙的传言。  

譬如百鬼闹县城,城南大大王,人间捕头斩鬼…虽然荒诞不经,稀奇古怪,可当传得多了,听的说的人多了,总有人会当真。  

到了秋末时,从城南到城隍庙的一条街,愈发热闹起来。  

沿街商铺摊贩们原本冷清萧条的生意也都大为改善。  

卖馄饨的老俩口开始考虑是否盘个大点的铺子。  

“噼里啪啦…”  

鞭炮声从不远处的城隍庙传来。  

小院中,周逸从书卷中抬起头,揉了揉眉毛。  

“怎么这么吵?”  

身前不远处,同样沉浸于书卷中的陈池抬起头,眼里浮起一丝茫然。  

很快他想起什么,正要开口。  

“啪!”  

院门推开,香珠兴冲冲地跳了进来。  

“那边的城隍庙正在举行傩祭仪式,好多人啊!感觉小半个县城的人都来了!先生,小仵作,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说到兴起时,香珠忍不住讲述起城隍庙里的那几名义工,例如章氏、张姓渔民等人所讲的关于新修葺的城隍庙故事。  

当然,香珠的言语间充满不信。  

末了她还不忘补充,“奴就住城南啊,真要有什么城南大大王夜判百鬼,人间捕头奉命斩鬼,奴怎么可能不知道?简直就是一派胡言,偏偏还有那么多人信。依我看啊,那城隍庙编出这么一个故事,不就是想拉那个没胡子捕头当靠山吗?真是狡猾至极。”  

陈池看了眼面色平静的年轻师父,低头一笑,继续看书。  

周逸瞥了眼香珠,淡淡道:  

“你每晚都睡那么沉,就算有动静,也听不见。”  

香珠撇嘴:“怎么可能,奴可是习武之人,一点点小的动静都能惊醒。”  

“阿弥陀佛。”  

周逸微微摇头,不再多言。  

陈池怔了怔,低垂的眸中浮起一抹深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