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翁婿相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文和县到广元郡府东郊,隔着六座县城,以及诸多村落山峦。  

哪怕是体力充沛的武人,驾驭双马,来往两地,少说也需三两日光景。  

然而周逸坐着夜马,风驰电掣,穿行于人间之外的诡秘甬道,仅仅花了半个多时辰便到达此地。  

来到郡府郊外,周逸反而不那么心急了。  

夜深人静,他也不欲扰寺中人清梦,于是便躺在宽阔如床榻的马背上打起瞌睡。  

他如今的身体素质,虽已超过开府武人,接近观魂武人的层次,可仍离不开睡眠和饮食。  

结果一觉睡到天亮,夜马凭空消失,只余一匹马影驻足丹田。  

此刻视线所及,就见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飘来了一艘小船。  

船头上的年轻人们朝向自己摇晃手臂,大呼小叫,热情洋溢。  

“阿弥陀佛…没吃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不就看到个光头,至于这么激动。”  

周逸一甩头,飘落下青石,正想着径直从陆路上山。  

就在这时候,他的目光无意中遇上了船尾摇橹的那名老翁。  

四目相对。  

周逸乌黑修长的眉毛轻轻一剔。  

目光冷凝了下来。  

是他?  

在众人的热情相邀下,白袍僧人仿佛是盛情难却,最终蹑履登上了小船。  

“这位僧人也是准备去业果寺吗?”  

“听说我朝早已是千寺皆废,除了我广元郡业果寺,其余诸道郡县二十多年不见有任何起色,不知师傅又是来自何方佛寺?”  

“小师傅可有用过早食?某这里还有些茶水和毕罗。”  

“小僧逸尘。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周逸眸眼低垂,嘴角含笑,自报了法号和那八字真言后,便不再多语。  

船上这几名年轻男女,虽然衣着朴实,有意藏拙。  

可出身缨簪之家,平日里养尊处优自然而然形成的从容气度,却是遮掩不了的。  

兼之远处岸边林中,马蹄裹布,悄然跟随的那队护卫,早在周逸醒来的一瞬间,便以画面的形式呈现于脑海。  

即便不去查看黑色小字,周逸也能猜到,这伙乔装打扮租船前往业果寺的年轻人,应当都是郡府里头达官显贵家的子弟。  

只有如此,他们才能破格违背府中宵禁,凌晨时出城,并且有一队护卫在河旁林下暗中保护。  

不多时,兴许是新鲜劲过去,这些郡府来的公子哥也不再缠着周逸。  

三三两两,或是分食馕饼,又或吹着湖风指点江山。  

还站在周逸近前的,便只剩下那名自报过姓名的素锦斗篷少女,以及身着灰色麻袍、面色苍白的瘦削青年。  

待到众人散开,瘦削青年方才挨近周逸,拱手道:“在下广元郡府,方子期,见过逸尘师傅。”  

周逸面露微笑:“早,方施主。”  

方子期突然挤了挤眼。  

“适才见你一直在打量船家,莫非…也察觉出了不对劲?”  

卓梦媛屏息听着,袖底粉拳悄然握紧。  

周逸双掌合十,轻叹口气,在两人期盼的目光中低语:“是啊,小僧这位熟人,竟舍弃荣华富贵,做起水面上风吹日晒的买卖来,的确很有些不对劲。”  

方子期愕然,本就白皙的脸庞血色尽褪,愈显苍白。  

“你…你该不会也是精…”  

方子期下意识抓向盛着草药的布袋。  

没等他有进一步的冒犯举动,卓梦媛便已上前将他拉了回来。  

“是子期孟浪了,师傅原谅则个。”  

卓梦媛朝周逸略施一礼,言语寥寥,仿佛也失去了兴致。  

周逸乐得清静,双掌合十,无声回礼,而后便向船尾走去。  

耳畔响起已退至篷舱中的二人声音。  

“我假称许愿,兴师动众,拉上大家一同上业果寺。沦为笑柄倒是无妨,最重要的是我三哥…”  

“放心吧,古书里屡有托梦典故。何况你和我都做了同样的梦,怎么着也要去探一探。”  

“但愿吧。是了,船上那和尚可有异常?本以为是业果寺僧人,还想探听点消息。”  

“一个混吃混喝的假和尚罢了。我那位师父临走前曾提到过,如今世上,佛门已经崩塌灭亡,再不可能有真正的僧人。”  

“纵然是假和尚想来也无大恶,到时能救则救吧。”  

“能救则救?”  

周逸目光闪烁。  

两人说这番话又是何意?  

敢情这帮郡府里的公子哥们上山入寺,只是一个幌子?  

真正的目的,也只有两位幕后黑手——卓梦媛和方子期才知道。  

周逸看向斜侧里飘出的黑色小字。  

这卓梦媛乃是广元郡的太守之女,平日里就胆大包天,总喜欢纠集一帮公子小姐,飞鹰走马,在郊外狩猎。  

相比较而言,方子期的家境则稍显落魄。  

他祖上虽也世代缨簪,甚至曾为京畿显贵,可到其父这一辈忽遇变故,褫夺官爵,沦为了平民。  

幸而与卓家是世交,举家南徙广元郡,在卓太守照顾下,其父得以入郡学当一名教授。  

可方子期却放着好好的书不读,偏偏喜欢追寻那飘渺无迹的“仙道”。  

数年下来,少说也花了数十两银子,业已和家里闹僵,人也变得神神叨叨。  

湖风吹来,在水面掀开圈圈涟漪,悄然荡入周逸心底,诡异之中蔓生出一丝警觉…不管这两人想打什么主意,都绝不可以影响自己的还俗大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