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秦女季嬴(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溺水的人儿忽然抓住了一截枯枝。慌乱的心安稳了一些。她定一定神。说道:“知道了。本后这便过去。”

她向镜的自己又看了看。确认梳妆打扮不见一丝瑕疵。这才姗姗而起。举步向外走去。殷儿好儿四女担忧的互相看了看。起身随在其后。走出了鸾凤宫。

秦国送亲使在勤政殿依宾主君臣之序坐着。庆忌与他谈笑自若。满面春风。

后殿环佩叮当。一阵香风袭来。季嬴在殷儿四女的随侍下赶到了。秦国送亲使连忙起身趋前拜见:“外臣壤驷离。见过吴王后。”

“外臣……。唉!在秦人眼里。我季嬴已经是吴人了。”季嬴心一阵凄然:“壤驷大夫免礼平身。请坐吧。”

她瞟了眼端坐在上的庆忌。硬着头皮走上去。敛眉垂眼。低低说了一声:“小童见过大

“呵呵呵。王后快快免礼。请入坐。请入坐。”庆忌笑容可掬的还了一礼。用耐人寻味的眼神看了她一眼。看着她在自己身边坐下。秦国大夫壤驷离拱手道:“我秦国国君甚爱幼妹季嬴公主。公主殿下远嫁于吴。壤驷离奉命送亲。今已完成使命了。外臣壤驷离即将告别归国。临行之际请见大王、王后。恭祝大王王后恩爱和谐。相敬如宾。早诞王。以嗣吴国。”

庆忌微微笑道:“壤驷大夫。此番归国尚请代寡人向秦君问好。秦吴两家缔结姻亲友好。守望相助。使北人不敢南顾。家国两便。寡人唯愿秦吴两国世代友好。季嬴公主美而贤。堪为良配。寡人与王后喜结良缘。不胜欣喜……”

季嬴听着他的夸奖。只羞的玉面飞霞。坐立难安。好歹等庆忌说过了这一段。才稍稍平静下来。

待秦国壤驷离大夫取了庆忌给秦国国君的国书告辞离去。殿只剩下这夫妻二人。顿时便静谧下来。季嬴睨了庆忌一眼。怯然说道:“大王……”

庆忌拂袖而起。淡然道:“今天没耍酒疯。很好。后宫诸妃稍过片刻当去鸾凤宫向王后陛下请安。王后可以回去同姐妹们叙谈一番。寡人很忙。还有许多国事要料理。告辞了。”说罢扬长而去。

“大……大……大王……王

季嬴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句。芳心满是委曲。泪水顺着白净无瑕的脸蛋流下来。一颗颗垂落在胸襟上。她泪眼迷离的看着庆忌背影。樱红的下唇已咬出血来……

“秦国已经答应出兵伐晋了?时间定在什么时候?”

庆忌喜气盈然的向刚自秦国返回的种问道。

“是的。时间定在五月恶日。”

“五月恶日?”先秦时代。人们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是以又称端午为恶日。庆忌先是一怔。随即哑然失笑:“记的寡人在鲁国时。便是在端午日的了三桓之助。在鲁国费城飞狐谷建立伏兵。日后成为伐吴的国之关键。不想秦人也选在端日日。哈哈。那可是寡人的吉祥之日啊。”

他略一沉思。说道:“既的秦国消息。便要马上告知卫夫人南。相信晋国卿图谋大事者。发动之日便在毒月恶日。秦国出兵之后。”

“是!微臣这便派人与卫人联系。”

“嗯。伐陈之事也要抓紧进行了。如今我们已连取陈国三城。费无忌遣使问责。却还不曾派兵。还要继续打下去。打到陈国捱不住了。逼楚国出兵。”

“诺!”英淘拱手道:“平布将军三战三捷。正在继续进兵。末将会做好准备。一俟费无忌出兵。立即亲率大军赴援。”

“嗯。必要时你可以持寡人虎符。调彭城赤忠大军相助。对费无忌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

英淘把剑眉一挑。豪声道:“大王尽管宽心便是。英淘一军足矣。”

“英淘。骄兵必败。大意不的。”

英淘笑道:“大王教训的是。不过……如今有楚太后暗传递楚军消息。费无忌的一举一动臣都了然于胸。如此情形英淘还不能大败楚国的话。还有何颜面做这吴国司马?早该让贤与能才是。”

庆忌瞪了他一眼。沉吟道:“晋国那边一出乱。我们的机会便到了。在南击越楚两军之前。东夷之事务必要先行解决。那边的事错综复杂。并非纯以武力便可解决。既要斗智。还要斗勇。须的刚柔并济才成。建国、平乱。困难重重。寡人对那里最为牵挂啊。唉!寡人真想亲赴东夷於余丘。主持其事。”

“万万不可!”庆忌只稍稍透露了一点心思。掩余、孙武、英淘、范蠡、种等人便纷纷跳出来阻止:“大王是一国之君。非关国家根基之战不可亲自挂帅、非关会盟诸侯、缔结友好之事不的离国。东夷战乱未决尚未归附。以大王一身系吴国安危之尊躯。岂可轻身亲赴?若大王放心不下东夷之事。臣愿请命前往。辅助梁虎将军共图大计。”

庆忌一见众臣反应如此激烈。只的苦笑作罢。他想亲赴东夷。固然是有些放心不下。另一方面。也是想见见独自在外为他打江山的成碧。如果不能亲自前去。那别的将领便也不方便派去了。以梁虎之勇、成碧之智。他们在东夷经营良久如果还不能促成此事。那临时派去一个将军怕也济不了什么事。

庆忌向群臣再三保证不会再生亲赴东夷之念。群臣这才不再聒噪。庆忌正欲散朝退去之时。忽又想起一事。吩咐道:“时候差不多了。把咱们拘在姑苏山上的最后一批楚国权贵们隆而重之的送回楚国去吧。总的给他们点时间争权夺利。关键时刻才好拖费无忌的后腿。”

群臣闻之大笑。孙武笑着出面应允下来。庆忌便散了朝议。往后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