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我不是金鱼佬(2/5)
夫。一旦把他们吸引了来。并且站稳了脚跟。那么三年期限一过。只要吴国赋税不高于其他国家。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这条商路。至于到吴国出卖劳力为生的役民。更规定了三年之内不纳赋税。
因此范蠡与种行来的这一路上。有不少从楚、越两国迁来的普通百姓。范蠡与种便混迹其。向这家讨一口。那家要一口。饥一顿饱一顿的。总算是捱了下来。
他们在路上看到一个男人打骂女童。听他们对话知道那是一个人贩。便仗义出手救下了这个女孩。那便是施夷光了。施夷光机警聪明。知道自己孤身一人即便逃出那人贩毒手。也难免再落入他人之手。便拜了范蠡做义父。随他们一路过来。范蠡倒不知自己这个螟蛉义女和庆忌竟有一份渊源。
庆忌听说他们特来吴国投奔自己。不禁大喜过望。他挖空心思要把范蠡、种这两个当世贤才弄到吴国来。却苦于他们是楚臣而无从下手。不想费无忌那个大奸臣居然帮了他一个大忙。
庆忌也对他们简略讲了讲自己与施家相识的经过。然后对施夷光道:“小光。我一回国。便派了人去越国寻找你们。却一直没有你们的下落。你爹你娘怎么样了?你怎么会落进了人贩的手?”
方才听范蠡说施夷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心已有不祥之感。此时问起。施夷光眼睛一红。泪水重又浮现在眸。她泣声说道:“我娘……已经病死了。爹为了救我脱身。也被越兵杀死。爹对我说。除非见了吴国的大官。否则万万不可对人说起我家与大王的关系。我一个人逃出来。又累又饿。那人贩见我孤身一人。便把我抓住。说要带去阊闾卖掉。我路上想要逃走。却被他殴打。幸好……幸好被义父和伯伯救下。”
施夷光抽抽噎噎的把事情说了一遍。原来庆忌逃走后。施老大和施夷光也分别脱身。回到了他们在城里的亲戚家。越军绘制了施老大的画影图形张贴出去缉拿他。因为当时他在筏上。又戴了斗笠。所绘的图形有些含糊。若非熟识之人极难认出。而那些熟识施老大的人自然也不会向官府告发。因此这事也就成了一桩悬案。
后来。施老大的妻病情加重。施老大只的拿了庆忌所赠的玉饰去典当了一笔银钱。请医士上门诊治。但他的妻沉疴已久。药石难医。终于撒手尘寰。
一难方生。一难又来。施老大正含泪为妻操办丧事。不想越兵又找上门来。原来施老大拿去典当的玉饰成色极好。乃是最上等的美玉。那典当行掌柜的拿去卖给当的牧守官员。随口说起了它的来历。那官员听说一个普通渔民家竟有成色如此上等的美玉。顿时起了疑心。便使人上门盘查。不想却发现施老大身形相貌酷肖张贴的画像上那个正在缉拿的逃犯。施老大哪敢随他们回去接受盘问。只的反抗逃走。结果施老大了越兵的利箭。施夷光则跳水逃走。直至被人贩抓住。再遇到范蠡与种……
听了夷光自述的经历。庆忌抱着夷光稚弱的身。久久不发一语。车轮声辘辘。几人各自想着心事。范蠡和种看看身旁的庆忌。这位吴国大王竟与他们同车而行。此时想来还如在梦。相较于庆忌的器重。再想起在楚国的遭遇。两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庆忌默然良久。对夷光轻声道:“夷光。你知不知道大叔刚刚送走的是谁?”
“知道。”施夷光怯生生的点点头:“方才曾听城头百姓说过呢。那是越太勾践。”
“那你恨不恨大叔?”
“嗯?”施夷光诧异的瞪大了眼睛:“夷光为什么要恨大叔?”
“你爹是因为救我。最终才被越国士卒杀死。他是我的救命恩人。而我却放走了越太。你不恨我吗?”
施夷光困惑的道:“可是杀我爹的不是越太啊。我心里一直记着那个凶手的模样。大叔是吴国第一勇士。夷光以后要跟着你。学习你的武艺。长大后回去杀掉那个人替爹报仇。”
庆忌摇摇头。轻轻说道:“傻孩。那个人只是一个供人驱役的小卒。就象你手的这柄鲁削。杀不杀人。杀什么人。不是他自己能够作主的。真正的凶手不是他。而是指使他的人。你现在还不明白。但是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其的道理。”
施夷光目光一闪。一双小拳头渐渐攥紧。她虽然还不是很明白这其的因果。却已经有些明白庆忌所指了:“大叔是说。越太勾践才是我的仇人?”
“嗯!”庆忌握了握她的小手:“但是你不需要学些打打杀杀的功夫。你只要记着。今天他虽然逃回了越国。但是总有一天。大叔会再抓住他。用他的项上人头。祭奠你爹的亡灵!”
范蠡和种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眼都看到了凛凛之意。庆忌这一句暗含杀机的话。已经足够让这两个智者揣测出其蕴含的太多含意。就这一句话。今后吴国对越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诸方面的动向。他们心已经明确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这样的国策。必然是吴国的最高机密。庆忌对他们两个刚刚逃到吴国来的楚人完全没有避讳。很坦率的让他们洞悉了自己的野心。这是一种推心置腹的信任。但是这是否也意味着。如果他们不能为庆忌所用。那么便连生离吴国都已变成不可能?
“相国。司徒。寡人今日留下两位。是为了一桩大事。”
回到宫。庆忌安排了范蠡、种和夷光去洗漱进食。然后立即召见了早已受命留下的相国孙武和大司徒掩余。兴奋的道:“范蠡与种自楚国来投靠寡人了。寡人欲予二人以重任。因此要
因此范蠡与种行来的这一路上。有不少从楚、越两国迁来的普通百姓。范蠡与种便混迹其。向这家讨一口。那家要一口。饥一顿饱一顿的。总算是捱了下来。
他们在路上看到一个男人打骂女童。听他们对话知道那是一个人贩。便仗义出手救下了这个女孩。那便是施夷光了。施夷光机警聪明。知道自己孤身一人即便逃出那人贩毒手。也难免再落入他人之手。便拜了范蠡做义父。随他们一路过来。范蠡倒不知自己这个螟蛉义女和庆忌竟有一份渊源。
庆忌听说他们特来吴国投奔自己。不禁大喜过望。他挖空心思要把范蠡、种这两个当世贤才弄到吴国来。却苦于他们是楚臣而无从下手。不想费无忌那个大奸臣居然帮了他一个大忙。
庆忌也对他们简略讲了讲自己与施家相识的经过。然后对施夷光道:“小光。我一回国。便派了人去越国寻找你们。却一直没有你们的下落。你爹你娘怎么样了?你怎么会落进了人贩的手?”
方才听范蠡说施夷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心已有不祥之感。此时问起。施夷光眼睛一红。泪水重又浮现在眸。她泣声说道:“我娘……已经病死了。爹为了救我脱身。也被越兵杀死。爹对我说。除非见了吴国的大官。否则万万不可对人说起我家与大王的关系。我一个人逃出来。又累又饿。那人贩见我孤身一人。便把我抓住。说要带去阊闾卖掉。我路上想要逃走。却被他殴打。幸好……幸好被义父和伯伯救下。”
施夷光抽抽噎噎的把事情说了一遍。原来庆忌逃走后。施老大和施夷光也分别脱身。回到了他们在城里的亲戚家。越军绘制了施老大的画影图形张贴出去缉拿他。因为当时他在筏上。又戴了斗笠。所绘的图形有些含糊。若非熟识之人极难认出。而那些熟识施老大的人自然也不会向官府告发。因此这事也就成了一桩悬案。
后来。施老大的妻病情加重。施老大只的拿了庆忌所赠的玉饰去典当了一笔银钱。请医士上门诊治。但他的妻沉疴已久。药石难医。终于撒手尘寰。
一难方生。一难又来。施老大正含泪为妻操办丧事。不想越兵又找上门来。原来施老大拿去典当的玉饰成色极好。乃是最上等的美玉。那典当行掌柜的拿去卖给当的牧守官员。随口说起了它的来历。那官员听说一个普通渔民家竟有成色如此上等的美玉。顿时起了疑心。便使人上门盘查。不想却发现施老大身形相貌酷肖张贴的画像上那个正在缉拿的逃犯。施老大哪敢随他们回去接受盘问。只的反抗逃走。结果施老大了越兵的利箭。施夷光则跳水逃走。直至被人贩抓住。再遇到范蠡与种……
听了夷光自述的经历。庆忌抱着夷光稚弱的身。久久不发一语。车轮声辘辘。几人各自想着心事。范蠡和种看看身旁的庆忌。这位吴国大王竟与他们同车而行。此时想来还如在梦。相较于庆忌的器重。再想起在楚国的遭遇。两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庆忌默然良久。对夷光轻声道:“夷光。你知不知道大叔刚刚送走的是谁?”
“知道。”施夷光怯生生的点点头:“方才曾听城头百姓说过呢。那是越太勾践。”
“那你恨不恨大叔?”
“嗯?”施夷光诧异的瞪大了眼睛:“夷光为什么要恨大叔?”
“你爹是因为救我。最终才被越国士卒杀死。他是我的救命恩人。而我却放走了越太。你不恨我吗?”
施夷光困惑的道:“可是杀我爹的不是越太啊。我心里一直记着那个凶手的模样。大叔是吴国第一勇士。夷光以后要跟着你。学习你的武艺。长大后回去杀掉那个人替爹报仇。”
庆忌摇摇头。轻轻说道:“傻孩。那个人只是一个供人驱役的小卒。就象你手的这柄鲁削。杀不杀人。杀什么人。不是他自己能够作主的。真正的凶手不是他。而是指使他的人。你现在还不明白。但是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其的道理。”
施夷光目光一闪。一双小拳头渐渐攥紧。她虽然还不是很明白这其的因果。却已经有些明白庆忌所指了:“大叔是说。越太勾践才是我的仇人?”
“嗯!”庆忌握了握她的小手:“但是你不需要学些打打杀杀的功夫。你只要记着。今天他虽然逃回了越国。但是总有一天。大叔会再抓住他。用他的项上人头。祭奠你爹的亡灵!”
范蠡和种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眼都看到了凛凛之意。庆忌这一句暗含杀机的话。已经足够让这两个智者揣测出其蕴含的太多含意。就这一句话。今后吴国对越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诸方面的动向。他们心已经明确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这样的国策。必然是吴国的最高机密。庆忌对他们两个刚刚逃到吴国来的楚人完全没有避讳。很坦率的让他们洞悉了自己的野心。这是一种推心置腹的信任。但是这是否也意味着。如果他们不能为庆忌所用。那么便连生离吴国都已变成不可能?
“相国。司徒。寡人今日留下两位。是为了一桩大事。”
回到宫。庆忌安排了范蠡、种和夷光去洗漱进食。然后立即召见了早已受命留下的相国孙武和大司徒掩余。兴奋的道:“范蠡与种自楚国来投靠寡人了。寡人欲予二人以重任。因此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