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计得售(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作酒醉沉睡至午方起,等他梳洗完毕随意用了些膳食。施施然地到了前厅,正看到季孙意如坐在堂上欣赏着舞乐开怀畅饮,看见他来,季孙意如起身相迎。让他入座,然后将今日朝堂上的事向他述说一遍,说到开心处便哈哈大笑。

两人正说着,阳虎回来覆命,季孙意如忙屏退左右问他详情。庆忌不好探听这些事情,寻个理由也退了出去,在庭藤萝雅苑里游赏风景。

厅。阳虎向季孙意如禀告道:“主公,卑下已将礼物送到姬宋公府,姬宋公见了主公地厚礼,神色之间十分感激,再三嘱咐小人向主公表示他的谢意。仓促之下,他来不及备下礼物,便解下腰间玉佩,让小人持回。作为姬宋公给主公的回礼呢。”

“哦?快快拿来。”季孙意如接过姬宋的玉佩看了几眼,满意地捋须笑道:“很好,这姬宋倒也识相,晓得只有老夫,才是他靠得上地大树,哈哈……”

阳虎抬头看了他一眼,轻咳一声道:“主公,阳虎去时……看到叔孙大人府上地人也去了。”

“哦?”季孙意如一怔,失笑道:“叔孙玉这头小狐狸动作倒快。他也是派人去送贺礼的?”

阳虎道:“是,”他沉吟了一下,又道:“叔孙大人给姬宋公送去一份厚礼,而且还着人请了孔丘去,说他博学知礼,请他教授姬宋公登基为君时的诸种礼仪。”

季孙意如听了却不在意:“嘿!叔孙玉以为这样便能把姬宋拉拢过去么,不必理会他。把监视叔孟两家的人都撤回来吧。你为老夫准备一下。明日朝议,就要择选吉日使新君登基了。一些必要地礼仪都要议定一下,可是那些繁缛节老夫记得也不甚清楚了。”

孔丘先由展获介绍来投季氏,如今又受了叔孙氏的请托,阳虎本以为把这事说出来会令季孙意如对孔丘大生厌感,不想季孙意如正满心欢喜,象孔丘这样的人物原不放在他心上,哪会为了他大动干戈。

阳虎暗自失望,只得拱手退了下去。

阳虎走出客厅,一眼瞧见庆忌在亭徘徊,想起心气闷之事,便走过去。庆忌见他过来,微笑道:“虎兄,大事已成,为何闷闷不乐?”

阳虎恨声道:“我等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不想却便宜了孔丘那厮,孔丘匹夫,不屑阳虎,阳虎正欲好生整治于他,如今他攀上了我鲁国国君,倒是不好下手,阳虎怎肯甘心?”

庆忌愕然道:“孔丘?此事与孔丘有什么关系?”

阳虎便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庆忌失笑道:“虎兄何必在意这样地小事。孔丘去见姬宋公,不过是教授登基为君地礼仪罢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阳虎冷哼一声道:“那孔丘又不是一截蠢笨地木头,他想做官都快想疯了,如今有机会接触未来的鲁国国君,他会不善加利用机会,卖弄他的学问,兜售他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取悦诸侯的理论?阳虎去见姬宋公时,孔丘正在堂上与姬宋公对坐,竭力吹嘘他的从政主张,哄得姬宋公欢喜不禁,几乎当场便要拜他为太傅,奶奶地,让这蠢物一步登天,爬到阳虎头上,那真是气都要气死了。”

庆忌听得无言以对,从心底里说,他敬的是孔丘,但是他的大事,依赖的却是象阳虎这样有野心的实权派人物,利之所在,他是无法站在孔丘一边的,但是阳虎这样说,他也不能随声符合。

庆忌好生安慰了一番,阳虎听到“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话,脸上颜色这才好些,拱手道:“多谢公劝慰,我家主公还在堂上要见公,公这便请过去吧。”

庆忌听了忙道:“好,费城那边事务繁忙,庆忌得早些赶回去。立君之事尘埃落定,新君登基后便当以君王之名使三桓合力发兵,这件事意义重大,不但涉及庆忌的事情、涉及季孙大人的财赋收入,而且更是向天下表明三桓拥立新君地团结一致,庆忌这便去见过季孙大人。回头还请虎兄在季孙大人面前多加说和,至于虎兄在拥立新君所起地作用……”

阳虎展颜一笑道:“这个么,公倒是不方便出面。公放心好了,阳虎自有手段。让姬宋公知道阳虎对他助益之大。”

“好,既如此,庆忌便放心了。”庆忌拱拱手,向大厅走去,一丝得意的微笑。不经意地挂在了他的脸上。

他在给叔孙玉的密信,不止要他先行知会姬宋,把这立君之功抢下来。还让他把消息暗知晓需要拉拢地朝大臣。这样一来,只要新君一立,虽然是季孙意如发话,这些人也会认为是叔孙玉在暗起了作用,自然投效叔孙玉一方。

庆忌信这么写,是为了让叔孙玉觉得他是一心为自己打算,其实以庆忌这些日对三桓的了解,就知道这叔孙玉谨慎有余。魄力不足。一个生性多疑地人,在没有十足把握前,是不会做出授人把柄地事的,他料定叔孙玉绝不会真地事先通知那些公卿大夫。

如此一来,待他发现季孙意如果然被他说服,再想拉拢人心就办不到了。这样一来,那些墙头草必然倒向季孙意如一方,而鲁国新君姬宋则必然亲近叔孙玉一方,因之那些间派、忠君派的公卿大夫们。便也等若和叔孙玉建立了联盟。

这股力量不容小觑,何况鲁国国君有自己的邑田和公室军队,先君姬稠兵败逃奔齐国后,这些邑田和公室军队都由三桓代管了,如今新君登基,这些邑田、邑户和公室军队就得交还国君,以前地国君面对三桓独力难撑。如今的国君把自己的实力与叔孟结成联盟。却足以与日益坐大的季孙意如抗衡。

如果说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