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章、黄皮子(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知道大泽国吏部对地方官也是有考核指标的。  

平时都是由上司考核,然后撰写考核评语送到吏部存档。  

但每三年一次的大计考就不一样了。  

这是决定着地方官员下一任去什么地方,什么职位,甚至于能不能当官的关键因素。  

如此一来,崔长寿对此事就很上心了。  

不但表示县衙里壮班、快班共计百人可供使用,更是将巡检司巡检给叫了过来。  

这矿炉县巡检司巡检名叫孙必胜,昔日乃是西北边军出生,因为立下战功,转而任官于此。  

因而当见到这位孙必胜的时候,方小悦就感受到了一股凶悍扑面而来。  

在听了县令崔长寿的介绍之后,这孙必胜立马表示县境内有妖物作乱,这也是自己职责所在,必然鼎力相助。  

不过在这之前,就需要那位清雨道长将黄皮子的藏身之处找出。  

方小悦离了县城,又急匆匆的赶到武曲观,找到了清雨道长。  

清雨道长之前就有出力的想法,这个时候,方小悦连县令,巡检都搬动了,他自然不会推辞。  

当然,这个时候,清雨道长也推迟不了,否则的话,县令与巡检两位大人震怒,他这座武曲观,大概也就保不住了。  

次日清晨,方小悦会同清雨道长来到县城城门处,小道童捧着一把木质的法剑跟在身后。  

县令崔长寿、巡检孙必胜两人带着上百衙役以及五十多名县兵站在城门外等候。  

两人见到方小悦之后,随即上前就是一阵寒暄。  

方小悦也将清雨道长介绍给了两位大人。  

当然,这两位大人对清雨道长的态度,与对方小悦的态度完全不同,不说冷如寒冰,但至少在面色之中带着几分冷澹。  

这并不奇怪,对于这两位官员来说,清雨道长就是个没有官身的道士罢了。  

而没有官身的道士,在他们面前完全是可以随意处置的。  

当然,如果是京城来的道官,他们或许还会笑脸相迎,毕竟监道司的道官总归是皇帝陛下直属,相对于普通道士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一番寒暄之后,清雨道长倒也没有感觉不满,他已经习惯了。  

毕竟这个世界里就是这样,官员看不起道士也属于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看了看时间,清雨道长随即就取出一张符箓,请方小悦拿出了那只银毫笔。  

那只银毫笔上残留着少许的黄皮子妖气,可以作为起法的媒介。  

将符箓在银毫笔上一抹而过,符箓随即便化为一只缓缓燃烧的黄色小鸟,升上半空之后,缓缓转动一圈,便朝着一个方向飞了过去。  

见状,清雨道长便带着小道童跟了上去。  

方小悦也没有迟疑,随即跟上。  

而那崔长寿和孙必胜则带着衙役、县兵跟在了他们后面。  

衙役一个个都穿着号服,手持铁尺、弯刀、铁链等等五花八门的武器。  

而那些县兵则是统一穿着皮甲,一半县兵手持轻弩,一半县兵则手持长刀。  

这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沿着官道进发,惊得不少行人急忙退到道路两边,不敢阻挡半分。  

毕竟,这个时候,就算是傻子一看也知道是官府办桉,你若是胆敢阻挡,被一刀砍了脑袋,都没有人为你喊冤。  

沿着官道向南进发了五六公里之后,衙役们显得有些疲劳了。  

而那些县兵则依然是精神抖擞。  

这并不奇怪,像孙必胜这样边军退下来的将官,其一手操练出来的县兵自然要比那些衙役强上很多。  

而崔长寿则是早早就走得出气不均了,还好方小悦将马车带来了,县令大老爷走累了,就直接上了马车,丝毫没有半点矜持。  

当然,不管怎么说,方小悦对于崔长寿作为一介文官,居然不坐镇县衙,而是跟着带队来剿灭妖物,还是感觉有几分敬佩的。  

但转念一想,这种情况也不算太奇怪。  

毕竟这大泽国立国两百多年,武备逐渐松弛,远不是立国之初时武将纵横天下的场景了。  

历代皇帝推动的以文制武,已经略显成效。  

再加上大泽国也没打过什么败仗,因而每每遇上战事,最兴奋的反倒不是武官而是文官。  

当然,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泽国再怎么以文制武,其祖宗法是不被允许改变的。  

尤其是皇室以外,想要封爵,就必须有军功在身!  

这就使得大泽国里,文官想要封爵很难。  

因为有什么战事,都是武将获得了功劳。  

但这也就使得文官对战事的兴趣大增。  

只要有机会插手战事,他们就会好似疯狗一般扑上去争夺主导权,从而赚取军功。  

这也就是为什么县令崔长寿不惧怕妖物,要身临第一线的关键所在了。  

孙必胜则是骑着自己那匹战马,趾高气昂的走在道路一侧。  

作为武官,他是有骑马的权力,只不过矿炉县巡检司应该是没有战马的。  

这匹战马应该是孙必胜从边军带回来的。  

之后又走了七八百米后,清雨道长就停了下来。  

方小悦远远看到那只黄色小鸟此时悬停在一座村庄上空。  

“哪里是?”他有些疑惑的向清雨道长发问。  

“那里就是妖物藏身之处了。”  

清雨道长轻笑一声,脸色也带着几分轻松。  

能够较为轻易的找到妖物藏身之处,也让他松了一口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