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战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们占据守护苍穹大义,不断的吞噬各方势力。  

随着岁月走过,护天一脉越发的壮大。  

最主要是,护天一脉的底蕴也不可想象,毕竟他们的势力,不仅在三十三天阙,就是在九州等地,也有祖地,里面不知道埋着多少个老不死的。  

“这才是护天一脉和帝庭能够在三十三天阙伫立巅峰,成为最强大的势力原因之一”  

太上长老深深呼口气,向着薛坤解释道。  

听此一番话,薛坤恍然大悟,了解了许多以前不明白的地方。  

“怪不得三十三天阙的许多势力,根据我得到的消息,轻易就被攻破、踏平”  

“原来他们根本就没有多少底蕴,就算是所谓的底蕴,实际上也被古老势力周知,根本没用,终归一切,都还是因为底蕴啊”  

薛坤拱拱手,很是受教。  

“不错”  

太上长老抚须一笑“以前你都是小打小闹,所以这些事情,没人告诉你”  

“甚至暗卫也因为隐藏在暗中太久,对于这些事情,不甚了解”  

“毕竟当年的三十三天阙,最开始的时候,可没有人在乎,现在不同了,此番一战,你当彻底的扬名苍穹,也将真正代表我古薛行走世间,所以这些事情老夫才会告诉你,让你心里有个数”  

“小子知道了”  

薛坤恭敬行礼,态度诚恳。  

就在薛坤和太上长老一路交谈的时候,九阳城到了。  

万艘古战车纵横,其上挂着“薛”字与“圣”字棋子迎风飘展,一些伫立在战台四周的古老势力目光已经看向了这边。  

“古薛”  

有老者端坐在古朴的宫殿内,目光冷冽。  

“这个古老的族群,沉浸万古岁月,这一世当要归来了吗?”  

他呢喃着,面色凝重。  

身为古老势力的掌舵人,老者并不在乎什么第一真王第二真王。  

没有成长起来的天骄,陨落后都叫做尸体,他真正在乎是两者背后的势力。  

“古薛和混沌帝庭的碰撞,绵延万古后再启,混沌帝庭依旧辉煌在混沌,可古薛,难道真的落寞了?”  

老者呢喃着。  

目光从薛坤一行的古战车移开,忽然仰头看向苍穹,深邃的眸子,似乎看穿了天地,看到了遥远的混沌,看到当年古薛的辉煌···  

“古薛的传人来了,好戏即将开始,本座似乎模糊的记得,万古岁月时候,古薛就和混沌帝庭在混沌干过许多架,这一次是延续古老的传统吗?”  

也有人笑着说道,带着玩味。  

一时间,随着薛坤等人来临,伫立在半空观战的众多势力都沸腾起来,议论纷纷。  

若是细细听闻。  

就会发现,这些古老的势力,言语间或严肃、或轻松、或玩笑···  

但毫无意外,在他们嘴里,并不像是在城外的小势力和散修讨论的一般,讨论这一场真王战是薛坤胜出,还是山陨落他们并不关心这场真王之战,到底是谁胜谁负?  

反而言语间,竟然不约而同的都在说着古薛与混沌帝庭。  

似乎这才是他们到来的目的。  

至于两个小辈之间的战斗,他们并不放在眼中。  

古战车群没有降落,也没有挤到战台周围,而是静静的停在距离战台不远一角。  

对于战台周围古老势力的话语,他们并没有遮掩,所以薛坤听的一清二楚。  

“怎么样?”  

太上长老笑着,向着薛坤问道“明白了吧?这就是本土古老势力的底气”  

“他们根本不在乎你和山两人的战斗”  

“在他们的目光里,连此时的帝庭都不值一提,真正让他们能够忌惮的,是你和山身后的势力,古薛和混沌帝庭”  

“甚至他们前来观战,也只是想要通过你们两个小辈的战斗,探索一番古薛和混沌帝庭万古岁月之后的深浅”  

“明白了,是我小看了天下人”薛坤苦笑连连。  

从此刻他才明白,真正的古老势力到底有何恐怖?  

他们太低调了,平时连听都听不到。  

可现在,一朝出世,就显露出自身的底气。  

“其实,也不需要过多的忌惮,这些势力的底蕴虽然强,可其实认真算起来,也就那样”  

“即使我古薛落寞,也不是他们能够比拟的,光是暗卫真正的势力,就足够横扫一片了,即使他们有底蕴,难道暗卫就没有了吗?”  

太上长老安慰道。  

对此,薛坤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掌控着暗卫,他自然知晓暗卫真正的实力到底又多恐怖,但现在并不是全部都召唤出来的时候。  

他的实力太弱了。  

不过还好。  

这一战之后,得到真王榜,他就将完全可以放心的提升实力了。  

薛坤相信,以他这么久的压制,短短时间,就算突破仙王都不是问题。  

“走吧,我们先去阳氏族,等着山他们到来”  

这时,薛坤说道,山还未来,他可不愿意现在就上战台待着被人当猴子看。  

“是”  

身后,赤拱手点头,然后便开始传送命令。  

很快阳氏族从九阳城出来一群老人,飞跃在天空,引领着薛坤一行人万艘古战车降落在阳氏族。  

于此,阳雀老儿也率领着整个阳氏族的高层前来迎接薛坤。  

在阳氏族逗留了一个时辰左右。  

“轰”  

忽然天穹传来一声巨响,抬眼看去,只见一道浩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