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空城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哪都属于抢手货。  

河套地区已经在秦川手中了,他不仅可以跟北方的喀尔喀诸部、西方的叶尔羌及乌斯藏做生意,甚至能打通丝绸之路,将货物卖到西亚乃至欧洲。  

除了食盐之外,部分盐湖中还蕴藏有大量的硝、钾等多种矿物质。  

硝是制火药的重要原料,和钾一样都可以制造化肥。  

钾肥是后世三大化肥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但制造钾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得搞清楚钾是什么东西,哪种矿里面含有钾,再搞清楚该如何提取其中的钾。  

还有氮肥和磷肥,这两样化肥也同样要搞。  

秦川会将这些难题扔给罗自西和采菊东篱他们去慢慢琢磨。  

反正有了目标和方向,总能搞得出来,时间问题而已。  

若十年还搞不出来,百年也总该可以了吧。  

至于制盐所需的燃料…其实对于鄂尔多斯来说,最不缺的就是燃料。  

在鄂尔多斯,可以说遍地都是煤矿,整个地区七成以下的地底都蕴藏有煤矿。  

在后世,这地方探明的煤炭储量就占了全国总储量的六分之一。  

秦川只逛了几日,就发现了三处露天煤矿,其中一处离盐湖只有不到十里路程。  

铁矿倒是没找到,但这地区矿产十分丰富,肯定有铁矿存在。  

等局面稳定下来,再派人好好勘察也不迟。  

如今,秦川要先解决目前的危机。  

祭拜成吉思汗的第二天,偏头关的夜不收就跟赵武的夜不收接上了头。  

很快,秦川就得知了领地正遭受明军和后金围攻的消息。  

当日,他便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解围则须有一支奇兵。  

但他带出来的一万四关帝军全部都在鄂尔多斯地区,与偏头关之间有黄河阻隔,渡河要花费不少时间,哪怕急行军,也至少需要七八日才能回到偏头关。  

回偏头关之后,又要调动军队驰援古交或青龙渡,期间还要再花费几天时间。  

等援军抵达,恐怕古交和青龙渡都失守了。  

所以,秦川决定来一出空城计,以进为退,放手一搏。  

这个计划要迅捷如电。  

要有周详的计划,需要各路军队严格按照指令行事。  

还要将手中兵力利用到极致,包括刚刚解散的察哈尔余部和鄂尔多斯部的蒙古骑兵,也要让他们暂时再拿起兵器。  

首先,他要迫使洪承畴退兵,解除河曲和保德州的威胁。  

解除威胁之后,驻守河曲和保德州的关帝军便可释放出来。  

包括驻守偏头关的罗大牛。  

除此之外,秦川还要主动进攻延绥镇,也就是榆林到老牛湾堡一线的明长城及军堡。  

控制鄂尔多斯地区之后,延绥是肯定要打下来的,因为延绥就夹在在鄂尔多斯和保德州之间,就像一把插在秦川领地的尖刀。  

拿下延绥才能打通保德州到鄂尔多斯的通道。  

得知皇太极围攻清水河之后,先前护送娜木钟返回的两千关帝军不敢盲目渡河,而是在鄂尔多斯地区停了下来,待秦川抵达萨日湖便迅速赶来汇合。  

秦川将这两千关帝军交给虎大威,并从娜木钟的部众中抽调一千骑兵,又从鄂尔多斯部调了两千骑兵,也一并交给虎大威指挥,让他往东进军,伏于明军长城外,黄甫川堡以北百里处。  

秦川自己则率领三千关帝军,在红盐池扎营,准备进攻神木堡。  

李定国已经抵达了榆林,正四处袭击榆林周围的军堡。  

押后的山猫儿和曹变蛟则直奔榆林,准备和李定国一起佯攻榆林。  

秦川还从察哈尔余部中调四千蒙古骑兵交给曹变蛟,他们的任务是牵制洪承畴的主力。  

调度完成后,秦川在鄂尔多斯的兵力最终分成三路,东路虎大威麾下两千关帝军和三千蒙古骑兵,中路是秦川亲自率领的三千关帝军,其中有一千红衣侍从。  

西路则是山猫儿、曹变蛟和李定国,总兵力一万三千,其中九千关帝军,四千蒙古骑兵。  

此外,赵武临时调集了两百夜不收,在老牛湾堡以北的黄河沿线一带日夜游弋,就连留守偏头关和老营堡的关帝军也日夜巡防黄河沿岸,目的是不让任何人渡河,以免有明军奸细向后金传递关帝军的动向。  

接下来,只需静待各方布置妥当即可。  

五月初三,洪承畴回到了榆林城。  

此时,他已经大致掌握了秦川的兵力分布和方向。  

所以,他只带了两万主力回防榆林,其余两万兵力则分驻神木、黄甫川等各处军堡。  

他知道秦川西征无法携带大型火炮,兵力也不算多,而神木、皇甫川等各处军堡城墙高大厚实,守城器械充足,火炮弹药齐全,完全能守得住。  

他不知道的是,黄河对岸的关帝军正在保德和河曲集结。  

似乎关帝军放弃了黄河防线,将沿线各处军堡的兵力几乎都调到了这两座黄河重镇之中。  

甚至率领先登营驻守偏头关的罗大牛,也星夜赶路悄悄进入了保德城。  

直到黄河西岸所有船只竹筏全部汇聚在保德和河曲时,东岸府谷县的明军才察觉出了异样。  

但此时,秦川和虎大威部已经开始朝神木堡和黄甫川堡进发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