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发展(1/2)
电话一接通,大鼻子就来报喜。
“xb已经把我们列入他们的备选供应商。”
“这真是太好了。”
成永兴也一直在等这个消息。
“还有更好的消息呢!”
“还有好消息?”
“对!xb问我们的产能是多少。问我们能否提供每个月一万片的产量!”
lcd的销量和利润可是比led大多了。光电给几家供应商的出厂价,相当的低。
以现在的价格,各家供应商的利润空间相当可观,一片lcd,仅仅靠代销,毛利就有500美元。无电路板的版本,毛利润接近了600美元。
“rcheng,这可是个大生意啊!客户说了,如果我们的产量没有问题,他们的后续型号,也会用我们的产品!”
xb在93年,推出了多种型号的笔记本电脑,仅仅xb本身,这个市场就是足够大了。
如果这个生意能成,lcd业务,能给可锐每个月贡献500万美元的利润。一年下来,就是6千万美元!而现在可锐的市值才有多少?才刚刚过一亿美元!
这来钱多快啊!led做得辛辛苦苦,一年才能有几百万美元的利润,弄不好,还得亏损几个月,何苦来呢?
“亲爱的史密斯,恐怕会让你失望了。我们没有这么大的产能。目前能够提供给你们的,最多是一个月一千片。”
“为什么会这么少?”
从一万片,下降到一千片,这直接少了个零!
“良率问题啊。我们也有良率问题啊!”
tftlcd的良率,在业界已经是老大难问题了。
虽然原因不同,但光电也确实一直在跟良率搏斗。
如果从厂房建设开始计算,这条产线的建设周期已经超过15个月了。哪怕是一条正式线,也该建成了。
但是一群生瓜蛋子,跳进一个全新的领域,要是不出问题才怪了。
一号线的设计产能是单班四千片,但由于不少设备设计的先天缺陷,现在看来,单班月产三千片成品,估计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样吧,我这边提价,面板的价格,每片加50美元,你把其它几家的产能匀给我。”
史密斯想得很清楚。光电的产能,现在是几家分,每家只能拿到一千片。如果只有一家独占呢?
抢过来一片,就等于是抢过来5百美元的利润。这个帐,连小学生都会算。
什么专利联盟?
只要在lcd产业站稳脚跟,led?那是什么东西?
“史密斯,这不是钱的事情!”
“100美元!”
“好了,我服你了!”
“你答应了?”
电话那边的人,心头也在滴血。要不是看在xb的市场足够大的份上,机会又是千载难逢,无论如何是不能做这个让步的。
xb是谁,所有跟xb沾边的都发了啊!
微软,英特尔,难道大家就没有听说过吗?他们是怎么起家的?
“不是答应你,而是有另外一个建议!”
“什么建议?”
“我们有一条新线,大概年底前会量产,现在遇到了点资金问题。如果你肯投入两千万美元进来,这条产线的产能都给你!”
二号线,已经到了设备款支付的高峰。可锐的这个电话,来的正是时候。
“这条线的产能是多大?”
“大概一个月四千片左右吧。”
“咦?tft产线的产能,不都是3万片吗?”
“你不是开玩笑吧。你看到哪个tftlcd厂家,能够提供这么多合格产品?你不是不知道还有个名词,叫做良品率吧!”
“你的意思是,这四千片都是最终的合格产品?”
如果是合格产品,那就说得通了。不考虑其他因素,这四千片面板,每个月就能给可锐带来200万美元左右的毛利。计算投资回报率,两千万美元,一年就回来了。
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在任何时候,都是少见的。更不要提,它背后代表的含义。lcd产业,笔记本显示器市场。
“当然。我什么时候玩过虚的?我们的数字,指的都是有效产能。”
“两千万美元投下去,我们能占多少股份?”
lcd这个行业,市场实在是太大,利润也实在是太大。其实上次开会,大家就动了这个心思,可惜光电不带他们玩,只是让他们做经销商。
这次的机会,说什么也不能错过了。
“两成吧。毕竟我们这边也有投入,还有技术投入。”
这条还没有建成的产线,成永兴把它作价一亿美元,正好跟普通量产线的造价差不多。
“两成太少,我们要四成。”
出价嘛,价格不论出多少,大家本能的都是需要还价。在史密斯看来,这是个趁火打劫的好时机。项目快建成了,缺最后一笔钱,那还等什么?
很快话题,就进入了讨价还价环节。最终讨论的结果,就是可锐以投入两千五百万美元的方式,占有这个项目的三成收益。
可锐不仅仅可以从这条产线的代理销售上获益,更可以分享这条线本身的利润。
当然了,这个投资和入股不同,可锐仅仅是以财务投资人的身份出现,而不是股东。
“不过,两千万五百万美元,是不是少了点啊?要不我们再投点?”
谈完股份,史密斯觉得花的钱有
“xb已经把我们列入他们的备选供应商。”
“这真是太好了。”
成永兴也一直在等这个消息。
“还有更好的消息呢!”
“还有好消息?”
“对!xb问我们的产能是多少。问我们能否提供每个月一万片的产量!”
lcd的销量和利润可是比led大多了。光电给几家供应商的出厂价,相当的低。
以现在的价格,各家供应商的利润空间相当可观,一片lcd,仅仅靠代销,毛利就有500美元。无电路板的版本,毛利润接近了600美元。
“rcheng,这可是个大生意啊!客户说了,如果我们的产量没有问题,他们的后续型号,也会用我们的产品!”
xb在93年,推出了多种型号的笔记本电脑,仅仅xb本身,这个市场就是足够大了。
如果这个生意能成,lcd业务,能给可锐每个月贡献500万美元的利润。一年下来,就是6千万美元!而现在可锐的市值才有多少?才刚刚过一亿美元!
这来钱多快啊!led做得辛辛苦苦,一年才能有几百万美元的利润,弄不好,还得亏损几个月,何苦来呢?
“亲爱的史密斯,恐怕会让你失望了。我们没有这么大的产能。目前能够提供给你们的,最多是一个月一千片。”
“为什么会这么少?”
从一万片,下降到一千片,这直接少了个零!
“良率问题啊。我们也有良率问题啊!”
tftlcd的良率,在业界已经是老大难问题了。
虽然原因不同,但光电也确实一直在跟良率搏斗。
如果从厂房建设开始计算,这条产线的建设周期已经超过15个月了。哪怕是一条正式线,也该建成了。
但是一群生瓜蛋子,跳进一个全新的领域,要是不出问题才怪了。
一号线的设计产能是单班四千片,但由于不少设备设计的先天缺陷,现在看来,单班月产三千片成品,估计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样吧,我这边提价,面板的价格,每片加50美元,你把其它几家的产能匀给我。”
史密斯想得很清楚。光电的产能,现在是几家分,每家只能拿到一千片。如果只有一家独占呢?
抢过来一片,就等于是抢过来5百美元的利润。这个帐,连小学生都会算。
什么专利联盟?
只要在lcd产业站稳脚跟,led?那是什么东西?
“史密斯,这不是钱的事情!”
“100美元!”
“好了,我服你了!”
“你答应了?”
电话那边的人,心头也在滴血。要不是看在xb的市场足够大的份上,机会又是千载难逢,无论如何是不能做这个让步的。
xb是谁,所有跟xb沾边的都发了啊!
微软,英特尔,难道大家就没有听说过吗?他们是怎么起家的?
“不是答应你,而是有另外一个建议!”
“什么建议?”
“我们有一条新线,大概年底前会量产,现在遇到了点资金问题。如果你肯投入两千万美元进来,这条产线的产能都给你!”
二号线,已经到了设备款支付的高峰。可锐的这个电话,来的正是时候。
“这条线的产能是多大?”
“大概一个月四千片左右吧。”
“咦?tft产线的产能,不都是3万片吗?”
“你不是开玩笑吧。你看到哪个tftlcd厂家,能够提供这么多合格产品?你不是不知道还有个名词,叫做良品率吧!”
“你的意思是,这四千片都是最终的合格产品?”
如果是合格产品,那就说得通了。不考虑其他因素,这四千片面板,每个月就能给可锐带来200万美元左右的毛利。计算投资回报率,两千万美元,一年就回来了。
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在任何时候,都是少见的。更不要提,它背后代表的含义。lcd产业,笔记本显示器市场。
“当然。我什么时候玩过虚的?我们的数字,指的都是有效产能。”
“两千万美元投下去,我们能占多少股份?”
lcd这个行业,市场实在是太大,利润也实在是太大。其实上次开会,大家就动了这个心思,可惜光电不带他们玩,只是让他们做经销商。
这次的机会,说什么也不能错过了。
“两成吧。毕竟我们这边也有投入,还有技术投入。”
这条还没有建成的产线,成永兴把它作价一亿美元,正好跟普通量产线的造价差不多。
“两成太少,我们要四成。”
出价嘛,价格不论出多少,大家本能的都是需要还价。在史密斯看来,这是个趁火打劫的好时机。项目快建成了,缺最后一笔钱,那还等什么?
很快话题,就进入了讨价还价环节。最终讨论的结果,就是可锐以投入两千五百万美元的方式,占有这个项目的三成收益。
可锐不仅仅可以从这条产线的代理销售上获益,更可以分享这条线本身的利润。
当然了,这个投资和入股不同,可锐仅仅是以财务投资人的身份出现,而不是股东。
“不过,两千万五百万美元,是不是少了点啊?要不我们再投点?”
谈完股份,史密斯觉得花的钱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