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光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1991年2月18日周一新加坡,南大。  

牛品一到办公室,就被人围上来进行祝贺。  

由于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在办公场合,大家虽然都是华人面孔,但是满嘴的Singlish,让他很不适应。来这里后,他的大半时间不是用来继续搞科研,而是被扔到了语言学习里。这里的英语,口音也很怪,这也加大了他对语言环境的适应难度。  

“为什么要恭喜我啊?”  

牛品最近没有新的论文投稿,难道是涨工资?可是新加坡这个地方,薪水待遇什么的,都是保密,大家不会为这个事情恭喜他。  

“您的弟子,又有一篇大作发表!这篇论文,已经在产业界引起了轰动。”  

一位姓张的助教拿了一本期刊走了过来。上面正是成永兴的那篇白光LED论文。由于南大初创,对这些世界的最新科技进展非常敏感,基本上第一时间就拿到了最新的信息。  

牛品的两名世界级弟子的名气,众人也有所耳闻。  

办公室里的一群人,在牛品接过了期刊的同时,开始鼓掌。大家都以掌声向这位新同事进行鼓励。  

在众人的掌声当中,一头雾水的中年教授,坐下来仔细阅读了一遍期刊上的文件。  

整篇论文,延续了爱徒那简洁的风格。那就是只描述事实,不解释理论。因此这篇论文的篇幅,只有两页,非常的短。  

牛品拿着这篇期刊,完全不能理解大家对这篇论文,为什么如此看重。尤其这篇论文里提到过的黄色荧光粉,他还替弟子去找过。  

在蓝光LED上面涂抹荧光粉,这么简单的东西,说是篇论文,都有些勉强。  

“铃...”  

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牛教授,我是。院长想跟您谈一下!”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  

可锐总部。第三会议室。  

“白光方案的进展如何?”  

老板在挨个项目点名,询问进展情况。  

“他们还在弄。有了蓝光LED之后,白光背景方案已经在实验室初步实现,但还面临一些问题,还需要些时间。”  

“还有什么问题?不是说有了蓝光LED,就有白光了嘛!”  

老板对白光项目的进展缓慢很不满意。市场上对白光的需求,始终存在。  

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家LED厂家,终于凑足了蓝光LED实现的所有技术细节。虽然大家还没有蓝光LED生产的许可,但不妨碍他们提前开发它的后续产品。  

“现在的问题是,白光是由三色LED组合而成。但是三种颜色的LED,各自生产工艺不同,导致各自寿命不同,衰减也不同。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产生偏色的现象。  

我们对蓝光LED的各种性能参数,及衰减曲线,还不是十分熟悉,一切都需要时间。”  

白光项目组经理,尽量的以简单的语言,向诸位同仁介绍着当前的困难。  

“你们没有时间了!”  

一本打开的期刊,直接就被扔在了会议桌上。  

“白光方案已经有了。你们的项目可以停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有实用价值的,白光冷光源的解决方案。  

青报社总编办公室。  

三个人,对着桌面上的一份传真,相对无言。  

“现在怎么办?要我再去一次吗?”  

女记者终于打破了寂静,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如何宣传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宣传的话,就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不宣传还不行。  

这蓝光刚过,就又来了一道白光。  

“我打个电话问一下吧。”  

总编的嗅觉比较敏锐,这个世界的风向,已经有了点变化的苗头。  

京城,某大院,  

“你的试点出成果了!”  

一位穿蓝色夹克的男子,把一份文件递给了另一位穿中山装的同事。  

“试点?哪个试点?我的试点还没有开始啊!”  

这位中山装同事,一脸困惑的拿过文件,阅读良久。才缓慢的把文件放下。  

“这让我想起了主席说的一句话。”  

“哪一句话?”  

夹克男有些好奇。自从十年之后,很少有人会把主席的话放在嘴边。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以前我们的政策,是不对的。它们压抑了这些创造力。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这些创造力释放出来!”  

白光LED论文的最大好处,就是浅显易懂。基本上看过这篇论文的人,第一印象都是,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  

冰城,日报社。  

几个人围着一份传真发了愁。日报好写,照抄一下老外的评价就好。  

但是晚报写啥?  

“他这次熬夜做实验了吗?”  

这是主编大人亲自在问了。作为本地崛起的科技人物,大家总是要投入更多资源的。  

“没有。他的试验都是白天做的。”  

“那他春节有加班吗?”  

“没有,他春节回家了。再说这篇论文是春节前就投递的。”  

“那这篇文章写啥啊!这完全没有卖点啊!”  

主编大人有点恨铁不成钢。这位年轻人,自从出道以来,一直在为本地的娱乐板块,孜孜不倦的提供素材。很是为报纸的发行量做出不少贡献。  

“我有个思路,不知道是否可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