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基因(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任何一种体系里,不适应的人,都会觉得处处制肘。做什么事情,到处是阻力,到处都能跳出来与他作对的人。  

但反过来说,如果适应了,别有天地!  

成永兴就觉得这套体系不错。  

一年来的各种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  

机缘巧合之下,他在专业里,居然成了唯一的半导体权威专家。  

再加上一年下来积攒的人情,关键人物的默许和配合。成永兴以一介学生的身份,主导了一个半的新实验室的采购和建设大权。  

一个就是学校给检测专业配备的半导体实验室。半个,指的是博士联合实验室的国内采购部分。  

作为MEMS项目的发起者,功勋干将,在后续的MEMS实验室的建设中,他的话语权之重,难以想象。  

这次的设备选购,完全在按照他的意见执行。  

想买哪家,就买哪家,想怎么改造就怎么改造!  

外边的都不合适?想自己造?  

当然可以!  

需要预付款?  

要多少?  

国产半导体设备的败退,属于非战之罪。代差这种降维打击,谁也没有办法。  

成永兴虽然改变不了当前设备行业的制造水平,但是他带来了另一种降维打击,那就是设计理念和方法!  

MOCVD对阵VPE,旋转加热,对应静态加热!  

大家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产品!  

当然,在这个时间点,就是制造厂家也不明白自己制造的,是个什么东西。他们只是在按照给定的参数和需求,进行加工和满足要求。  

不知道是干啥的路人丁,走进了专业办公室。  

丁:“希主任,我打听个事情。”  

“说。”  

丁:“我们专业,是不是要建个半导体实验室?”  

“哪有的事情,事情还没有定下来呢。几个专业都在争夺,你不是不知道!”  

丁:“希主任,这么说话,就没有意思了。现在连厂家的人都来了,你还瞒着我?”  

“你到底想说什么?”  

丁:“我有个同学,是代理美国光刻机的,他想跟您见一面。”  

“这个我不管,你领人去找小成。”  

丁:“小成?他一个学生,懂啥?”  

“那你懂?  

你懂半导体工艺吗?  

你有过什么成果?  

你发表过什么?  

用了你推荐的设备,出不来成果,算谁的?”  

“再说了,这干你什么事情?他也没有把钱揣到腰包里。”  

丁:“可买东西总得货比三家吧,弄个招标什么的。”  

“招标你是从哪听说的名词,是不是你同学给你出的主意?”希主任瞪了来人一眼。  

“要不要查查,你发表的那几篇论文,是怎么回事?”  

丁:“行,行,就当我没有来过!”  

“还招标?  

喝了点洋墨水,就不知道姓什么了?  

也不打听打听,这是中国!”  

人是种群体动物。  

那么在人的基因里,就包含着为了群体牺牲一切的本能。  

就好像兵蚁,生下就要打仗,工蚁,生下来就要干活。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在工作的时候,人是会忘我的。  

例如医生,护士,他们在救死扶伤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自身安全。就是这种本能在起作用。  

这种例子其实比比皆是。  

当以GDP为考核指标的时候,其它事情,自然就会被忽视。  

人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往往看不到这么简单的道理,而是把它复杂化,往文化,劣根性,历史,体制上去牵强附会。  

再举个例子。  

某美国公司并购某德国芯片公司。  

在并购前,德国芯片公司的KPI,主要是看每个员工,每年做了多少成果出来。在这种文化下,公司的员工,敢于承担风险,拼命向前,短短几年,就从无到有,成为行业第三。  

被并购后,美国母公司的文化空降。美国公司,其主打产品属于半垄断性质。所以公司的KPI,是查每个员工,每年犯多少错误。因为在垄断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都会带来全世界的召回。  

在新的制度下,员工的工作激情,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因为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于是,同样的部门,同样的管理层,甚至同样的员工,什么都没有变,但迅速的失去了所有市场,盈利的部门,成为了公司的负担。  

在这个例子里,什么都没有变,变的只是这个小小的KPI。  

但这种变化,那些学习管理的,一堆MBA视而不见。他们把失败埋怨到办公室政治,文化,市场,组织管理,质量管控,进度监督等因素上。  

在成永兴当前的环境里,学校的主要KPI,只有两个,一个是教育,一个是科研。  

教育按部就班,没有什么机会。  

那么谁能出成果,谁就是大爷!  

至于一些障碍?  

哪里有障碍?  

我们怎么没有看到?  

还有这规定?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