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大忽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齐鹜飞说了一些大妖的名号,蛇妖既然在西游时就存在了,这些大妖名号它应该都听说过。  

但他知道,论据必须要充足,要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论证,才能说服别人。  

举完了正面例子,他马上说了一个反面例子,也是当年西游时的。  

“当年七绝山的大蟒如何?不懂化形,最后被孙悟空打死了!”  

七绝山也在朱紫国境内,唐僧一行在到达纳兰城之前,曾经过陀罗庄,恰遇蟒蛇精吃人,孙悟空和猪八戒追到七绝山,杀了蟒蛇精。  

蛇妖听完,忽然落泪,恨声道:“我与此猴不共戴天!”  

嗯?这还有意外收获啊!  

就是不知道这蛇妖和那条蟒蛇是什么关系。  

看样子可以给西游记写几篇番外了。  

“你是公的还是母的?”齐鹜飞突然问。  

蛇妖一愣,回头看了看自己断掉的蛇尾,悲声道:“你问这个干什么?”  

齐鹜飞说:“随口一问,这和你化形有关。”  

“怎么化形?”蛇妖显然是被齐鹜飞说得动心了。  

“你听说过化形丹吗?”  

蛇妖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齐鹜飞觉得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丹方骗不了大蛇,便半真半假地说:  

“以本命妖丹为君药,以洪荒七色莲为臣药,佐以草还丹、九幽束魂草,再以九阳泉水为引,就能化形而出。  

到那时,你就是真正的人,而不是妖了!从此得成正果,永垂不朽。  

就连我们羊村,我也可以带你去耍耍。  

你想想,当年孙悟空护着唐僧西天取经,也不过是求个正果而已。”  

蛇妖突然问:“那猴子成正果了?”  

齐鹜飞说:“当然,他被西天佛主封为斗战胜佛,又回天庭接受敕封,从此往来天地三界不受拘束,再也不是当年的妖王了。如今那花果山已是仙门正宗,和蓬莱、瀛洲、方丈齐名,连他的猴子猴孙都逍遥得不得了。”  

蛇妖恨恨地说:“同是妖类,命运何其不公!何其不公也!”  

齐鹜飞知道了它和蟒蛇精的关系,决定再刺激它一下,说:  

“你知道与七绝山大红蟒斗法时,抱着蟒尾拱了半天的那个猪八戒如何了吗?”  

蛇妖身体一颤,咬牙道:“如何?”  

“那猪现在是净坛使者,天天吃香的喝辣的,有美女作伴,童子侍候,巴适得很呢!”  

大蛇气的浑身颤抖,震得山体哗啦啦直掉石块。  

齐鹜飞连忙安抚道:“只要你吃了化形丹,得成正果,就能和他们一样了。”  

蛇妖道:“但你说的这些东西,除了草还丹和九幽束魂草,别的我听都没听过,到哪里去找?”  

齐鹜飞道:“羊村的高级神草,你一个小妖当然不知道。”  

“你们羊村有?”  

“当然。”  

蛇妖道:“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刚才在山谷外,我神识所见,有一男一女同行,那男子样貌与你相仿,是不是你?”  

“正是我。”齐鹜飞也不否认。  

“你们来山里做什么?”  

“携美游山,正是我辈仙人风采!等你化形成功,也可以带上你的道侣,悠游天地之间,岂不美哉!”  

大蛇似乎不信,盯着齐鹜飞看,又用神识查探了半天,说:  

“我看你道行低微,怎么会知道这么多隐秘,尤其是化形丹方,是不是来骗我的?”  

齐鹜飞说:“我骗你有什么好处?你也说我道行低微,如果是那些故意要来害你的人,为什么不派一个强者进来?”  

蛇妖觉得有道理,就问:“你真的是慢羊羊?”  

“当然!在我们羊村,向来只修天道智慧,不求法力。你难道不知道,天道修行,法力不过是个副产品吗?”  

蛇妖点头道:“我听当年观音来接回金毛吼时好像说过同样的话,可是只修智慧,不修法力,如何渡劫?”  

齐鹜飞哈哈大笑,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智慧,连天道都不能奈我何,哪来的天劫?再说了,我羊村有的是宝贝,来,我给你看样新鲜东西。”  

说着从包里拿出手枪,对着大蛇的眼睛瞄了瞄。  

他赌蛇妖在洞里一千多年,应该没见过这东西。  

果然,蛇妖不认识,问道:“这是何物?”  

“这叫如意爆弹枪。”  

齐鹜飞朝石壁开了一枪,枪声在山洞里特别响,子弹打在石头上,激起一片火花。  

蛇妖不屑地说:“威力这么小,有什么用?”  

齐鹜飞说:“没告诉你这叫如意爆弹枪吗!你还记得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吗?”  

大蛇听到金箍棒,不自觉的下半身一紧,扭了扭,把断尾藏进了蜷曲的身体里。  

“这如意爆弹枪和如意金箍棒一样,也是能大能小。  

它变得越大,射出的爆弹威力就越大。  

最关键的是,这东西无需法力就能使用。我们羊村的人只修智慧,人人都有这样的宝物。  

我要是想伤害你,刚才就把它变大,一枪就把你的头打烂,连这山也能炸塌掉了。  

我再开一枪,你注意看看我有没有使用法力。”  

说完又开了一枪。  

蛇妖用神识查探,发现果然没有半点法力波动,就相信了齐鹜飞的话。  

齐鹜飞收起枪,说:“原本你一个凡界的小妖,与我无关。我今天恰好路过此地,被九幽束魂草的灵力吸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