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无一反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放在以前,范宇是绝不敢提出这等建议的。  

一旦泄露出去,便会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公敌。  

但是这一次官家赵祯是私下召见,只要范宇不承认,便是死无对证之事。  

除非赵祯出来指证,否则无人能指责范宇如何。  

但是赵祯要收拾范宇,那便根本用不着如此麻烦。随便找个由头,便将他处理了。  

而且因为赶走了李元昊,灭掉了西夏,官家威望大涨,也有了这样做的底气。  

若要改变大宋,还是要先使得这些儒家弟子对朝廷的掌控出现松动。否则的话,皆是一家之言,因循守旧之下难有改变。  

“臣不过是审时度势,最终决定还是由官家来定夺。”范宇赶忙拱手道。  

赵祯摇了摇头道:“你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这等事情你虽建议,可朕却也不好做啊。”  

他说的不错,即使是官家借着反贪的由头来提出主张,其中的阻力亦必然不小。  

范宇道:“官家,此事须果决才是。文官向来欺软怕硬,如今官家声威之煊赫已远超辽帝,又何惧一群读书人。所谓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官家只须借机大怒一场,抓几个贪腐之辈从重处罚,而后推出士人税赋即可。贪腐之人,可夺功名去职。说情之人,当贬官于西北和海外。并奖励举报,以为榜样,则此事可定。”  

赵祯不由得看了范宇一眼,“安乐侯的谋划倒是详细,朕其实找你来,要问的并非这些。”  

“官家,莫非还有其他事情吗?”范宇有些不明白了,官家不是问的话便是问这些,还能是什么。  

“朕只想问你,西夏既灭,我朝却是军心士气正盛。这等时候,若是不用兵,岂非可惜。”赵祯缓缓的道。  

范宇却是有些吃惊,以官家赵祯仁厚的性子,居然也打上了瘾,听这话的意思,竟然还想要继续用兵。  

“官家,如今打一个西夏,已使我朝财源紧张。若是继续用兵,怕是会有些拮据啊。”范宇不由得劝阻道。  

赵祯点头道:“朕也知道,但是这许多大军顿兵西北,亦是浪费了。最好能寻一个目标,小小的敲打一番也是好的。”  

“官家能这么说,想来也有了主意吧?”范宇反问道。  

如果赵祯没有一定的把握,想来不会如此的冒失。  

赵祯笑道:“安乐侯看来也是知道了些什么,你且看看这份奏报。”  

陈琳取了一份文书,送到了范宇的面前。  

范宇将这份文书打开一眼,却是不由得笑了起来。  

“官家既然要夺顺化渡以北以东的西夏故地,这倒是个机会。”范宇看了奏报,便赞同起来。  

这封奏报之中,却是说的李元昊所率领的人马,在草原上大肆抢掠,将辽国诸部族祸害的不轻。不但各部族很是凄惨,就是辽国天德军也甚为狼狈。  

李元昊乃是宋军的手下败将,被大宋逼的没了办法,只能是举族迁徙,才能给党项找一条活路。  

可如今李元昊还在逃难的途中,便将辽国给祸害成了这个样子。  

这么看来,辽军在宋军的面前,应该更是不堪一击。  

而且这个时候,辽国想来也正派军力,前去追杀李元昊。  

若是大宋趁此时机出兵,占据顺化渡以北以东的西夏故地,辽军根本就无力抵挡。  

占据这一块土地,对于大宋西北的安全,也有重要的意义。  

若是被辽国占据,对方的骑兵长驱直入,宋军短时间内不好抵挡。  

但是宋军如果将这块土地夺到手中,便可据阴山黄河而守,便不会再在防守上有多少漏洞。  

除了利于防守,还有一点,便是对辽国西京大同府形成了不小的威胁。  

官家赵祯如今的自信极强,范宇也是知道的。  

如果自己阻拦,怕是也阻拦不住。  

“这封最新奏报,说明辽国自顾不暇,而我军正可携大胜之余威,将灭夏之战以竞全功。”官家赵祯意气风发道。  

“既然如此,官家可命河北路、河东路的人马同时兵逼辽国边界。”范宇沉吟了一下道:“摆出一副要夺回幽云十六州的姿态来。而命西军协助天武军,一举夺回顺化渡以北以东之地。甚至可向辽皇耶律重元下书,命其归还幽云十六州。”  

赵祯抚掌而笑,“不错,这便使得辽国不敢轻举妄动。以辽国天德军之孤军,如何是天武军与西军的敌手。”  

“官家,诸位相公可曾知道官家的意图?”范宇看赵祯如此高兴,他不由得问道。  

“他们自然是要说的。”赵祯轻轻一摆手道:“朕意已决,他们能如何?难道以为,辽国敢向我大宋全力而战吗?若是辽国来攻,我大宋正可据城而守,以火器挫其锋锐,让辽国明白我朝兵马的厉害。”  

范宇有些无语,官家这如意算盘倒是打的没有错,但是不应该如此张狂。  

好在大宋人马如今的战力,凭借着新式火器的出现,足可称雄于当世。  

哪怕是战略上失策了,也可完全凭借火器之利而扭转局面。  

何况官家赵祯的策略并没什么错的,他也没想着现在便去与辽国全面开战。  

而辽国得知大宋灭掉了西夏,必定也会忌惮的很,即使被大宋武力夺走西夏送过来的土地,也要忍气吞声。  

若无灭的战绩,没有那么强烈的自信,官家赵祯也不会如此去恫吓辽国。  

范宇对赵祯躬身道:“官家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