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不行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了范宇的吩咐和启发,林中友一回到书报社,便奋笔疾书写就一篇文章。  

与文彦博的文章一起,都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上。  

林中友动了点自己的小心思,将自己的文章放在了前面。  

这样的话,大多数看报之人看文章时,便会先看了林中友的文章。  

如此便可先入为主,使人形成一个初步的观念。等到再看文彦博的文章之时,每条都能对上,便立时会心生厌恶。  

次日一大早,报童们将鹿鸣报取走,林中友不由捻须而笑。  

林中友除了自己写了文章,还让编辑们找了一些边军的感人事迹,也都刊登出来。  

明着虽然大大方方的将反对意见的文章登了报,可是实际上林中友还是运用了报刊的引导能力。  

林中友不是迂腐之人,他不会有着这等便利而不用。  

但是早早就买到了这一期鹿鸣报的文彦博,却是在看完两篇文章之后,便差点气的吐血。  

说实话,林中友的文章确实是击中了文彦博的软肋,也说中了他的心思。  

以他殿中侍御使之职,却是要指点江山搏取名望,这本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他却不该一味的讲些阳春白雪的大道理,什么为社稷为百姓,却不提外侮一字。  

于是乎,被范宇抓住了这一点,列举数字一顿猛抽。最后又扣了一顶邀名卖直以图幸进的帽子。  

只要是官场中人,看到这两篇文章,都会知道这确实是文彦博在搏取名声。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更进一步,说他以图幸进一点也不错。  

文彦博若要辩解,怕是会越抹越黑。  

正因如此,文彦博才会烦闷无比几欲呕血。  

文彦博乃是天圣五年二榜进士,名次靠前颇有文名。  

可就这么样一个大才子,在斗嘴讲道理的文章上被人鞭鞑的体无完肤。  

偏偏文彦博还无话可说,他写的东西都是自己的臆断,并无实例。  

而另一篇批驳的文章之中,却是处处举出实例,甚至是连引用的文书年月日都列了出来。  

任他文章写的花团锦簇,也不及人实事求是来得更加可信。  

尤其是其中例举出来的伤亡数字与损失数字,更是让人看了之后触目惊心通身冷汗。  

相比之下,文彦博的文章便显得娇柔造作搔首弄姿了。  

仿佛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眉目如画的媚惑众生。却突然被一个蛮横壮妇跑出来,掐了脖子一顿猛抽,并拿出证据证明她是小三。  

这种对比是极为鲜明的,以至于原本对朝廷灭夏的大略有些微辞之人,也转而改变了立场。  

在政事堂里,吕夷简看到今日的鹿鸣报之后,气的将报纸一扔。  

参知政事蔡齐看见,却是颇为不解的问道:“吕相公因何生气,这鹿鸣报上难道有什么坏消息不成?”  

“蔡相公自己看吧,大好的前途,可惜了。”吕夷简不由得连连摇头。  

蔡齐将鹿鸣报拿起,首先便是头版的两篇文章。  

看完之后,蔡齐也叹了口气道:“这文彦博也是不知轻重,朝廷大略岂是他能议论的。他与韩琦本是好友,想来是对安乐侯有些芥蒂,这才指指点点。却不想安乐侯不是好惹的,反手便将他给弄臭了名声。”  

“不错,尤其是在朝廷已然决定的大略上乱指点,官家就算是对他印象不错,却也会因此而厌恶他。”吕夷简不由摇头道:“安乐侯真是厉害,这文章虽然略输文采,可是字字句句都有数字,让人看了之后心中沉重啊。若是这些数字都是假的,那还好些。”  

蔡齐在那些数字上细看了一下,“这上面皆为事实,并无一处造假。我曾任权三司使、枢密副使。当年西夏劫掠边民的数目还有些印象,应该对得上。”  

吕夷简半晌才开口道:“想来会有人弹劾文彦博,而官家也会看这鹿鸣报。你我虽有爱材之心,却是无能为力。不如看看可还有什么好些的州郡,让他去慢慢的熬吧。”  

“也只能如此。”蔡齐不由点头道。  

吕夷简猜的不错,官家赵祯确实在看鹿鸣报,也看到了文彦博的文章。  

赵祯也是生气,除了是替那些边军们生气之外,还有就是对文彦博的厌恶。  

其中最让赵祯感同身受的,便是‘以百姓为质以道德为绳,束缚我大宋自身’  

奏对之时,群臣们奏对之时,总是会占领道德制高点,对官家赵祯来说不啻于感同身受。  

很快,便有弹劾文彦博的本章送到通政司,再送到了政事堂和官家赵祯的手中。  

当即官家赵祯便下令拟旨,要将文彦博贬出京城。  

范宇也看了鹿鸣报,却并没在意,而是将报纸放于一旁。  

他现在有更忙的事情,就是关于加大的火箭弹。  

尤二郎自与范宇交流之后,便与许当打了招呼,直接去了火箭弹生产的院子。  

其实这新改进的火箭弹,除了大一些之外,并无什么不同。也正是这样,才使得“造出了多少这种火箭弹?”范宇抬头去问尤二郎道。  

“回侯爷,就只是造了三十余支,以供试射之用。”尤二郎道:“若是侯爷想要一观其效,还请与我一同去城外。”  

范宇命人备好马车,便带着尤二郎与一队护卫出了汴梁城。  

两人来到试射场,便将新造的加大号的火箭弹摆好,而后便命人点火试射。  

这次的火箭弹比以往的火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