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徐冽篇之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可这一辈子,杀孽甚重。  

如今遇上胡姑娘这样的不平之事,不过为了给自己积些福德,才带她到知府衙门走这一趟。  

至于涉案人犯该如何定罪处罚,我是无权过问且干涉的。  

只是有一样——胡姑娘年纪轻轻,无父无母,长兄战死,柳氏既然是个难缠的,只恐怕捉拿归案,一番责罚过后,她怀恨在心,要报复胡姑娘,这又该如何处置?”  

徐冽口中所说的殿下,是现在正如日中天的永嘉公主赵盈,而非先前他所追随的那位燕王殿下。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即便是燕王殿下,他一个四品知府,也是得罪不起的。  

徐冽这人,真是不好打交道。  

半真半假,虚虚实实,他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全都是警告。  

梁安定想了想:“这个徐将军放心,这案子府衙既然受理,便会一管到底,不会叫胡姑娘再平白受了委屈的。”  

原本事情到此也就了结了的。  

徐冽替人出头,却也不是要一管到底的主儿,找着了管事的人,能帮胡媛料理好后面的事情,他便要抽身而退。  

然而他临要走,梁安定扬声又叫住了他。  

徐冽回头看他:“梁大人还有事?”  

“是有一件闲事,想着说给将军听一听。”  

徐冽眯了眼。  

他不是南境驻军参将,跟南境一众官员皆无交情,梁安定有什么要跟他说的?  

方才他言辞中提及殿下——  

徐冽心里有了主意,吩咐徐四好生送了胡媛回家去,自个儿留在了府衙中。  

先头坐热的太师椅还没有凉下来,徐冽已经撩了长袍下摆又坐了回去。  

梁安定是个会看人脸色,也能揣摩人心思性情的。  

徐冽行武之人,八成不惯人与他弯弯绕绕的兜圈子。  

是以梁安定坐下之后,也不遮掩:“我在定安府做了八年知府,早年间,定安府有些传言,我想着,将军也许感兴趣。”  

关氏。  

云南关氏。  

她怎么会出现在南境呢?  

她身边又怎么会跟着别的男人,过了些年头,身边还有孩子呢?  

这岂不是太诡异了。  

如果关氏曾经身在云南,真的跟别的男人有了孩子,那玉堂琴身边的那个女子,又是谁?  

徐冽记得清清楚楚。  

玉堂琴说,那就是关氏。  

当年荣禄公主矫诏,要毒杀关氏,是他巧谋算计,瞒天过海,把关氏从云南接到了身边。  

天色渐入黄昏时,天色慢慢擦黑了。  

将军府里各处掌起了灯。  

徐四端着饭菜和徐冽晚间的药进了门,见他难得有走神,坐在那里,老僧入定一般,犹豫了下,才上前去,叫了三无声,徐冽才有反应。  

他心下狐疑便更深:“梁知府今天跟您说了什么?您这会子这样的神色,还是伤口又疼起来?”  

徐冽看他手里的饭菜,也没什么胃口,倒伸手去端了药碗,一饮而尽。  

药自然是苦的。  

极苦。  

从舌尖一直苦到心头去。  

但徐冽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他说关氏曾经在南境出现过。”  

徐四也吃了一惊。  

二十多年前的那段往事,震惊天下。  

一代名臣白堂琴自此离朝隐居,再无人知其行踪。  

天子最宠爱的荣禄公主也因此殒命。  

先帝痛失爱女,又失朝廷心腹之臣,双重打击之下,一病不起,之后几年时间里,总是病病歪歪,拖了没几年,崩于清宁殿中。  

而这所有的一切,竟都是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商户女,关氏身上而起。  

从扬州府接回玉堂琴后,徐四才知道,当年关氏并没有死,而是被玉堂琴给救了。  

她不是应该从云南一路往扬州府,待在玉堂琴身边,再没有离开过吗?  

“是堂琴先生陪她到南境来的吗?”  

徐冽摇头,说恐怕不是。  

他沉默半晌,徐四才迟疑又问:“可是…梁大人为什么要告诉您这些呢?”  

为了攀高枝。  

赵盈从扬州府带了玉堂琴入京的消息,早就天下皆知了。  

玉堂琴投她麾下,和玉堂琴有关的一切,自然也成了跟她息息相关的。  

而关氏,偏是最要紧的。  

外人并不知道玉堂琴是带了女眷进京的。  

京城玉府里的那个关氏,是外人所不知的。  

梁安定是以为借此可以找到有关于关氏的蛛丝马迹,说不得关氏根本没有死,如果他们找到了关氏,带回到玉堂琴身边去,是玉堂琴欠了赵盈一个天大的人情,而这个人情,是他梁安定拱手送上来的。  

“殿下如日中天,官居一品,大权在握,又有燕王殿下扶持,两部尚书的辅佐,还有广宁侯府支持,加上如今立场未明却已身在京城的辛氏二子。”徐冽捏了把眉心,“外阜官员,有多少削尖了脑袋想到殿下跟前献殷勤,却苦于没有机会的。”  

“您是说…”徐四听明白了,也皱起了眉头来,“那说不得是梁知府信口胡说的呢?横竖他也只说是听说,说给您听,就算查不到线索,也怪罪不到他头上去。”  

“不会。”徐冽斩钉截铁的否定了徐四的话,“梁安定其人精于算计,惯会钻营。  

殿下行事是雷霆手腕,杀伐果决,眼里最不容沙子。  

梁安定不敢。”  

“那…”徐四彻底懵了,“可是京城玉府,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