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徐冽篇之七(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结果战事结束,胡征他死在了战场上,知府衙门的人挨家挨户的发放抚慰金,找到胡家门上时候,阿媛根本就不在家。  

那柳氏倒是装模作样的哭天抢地一场,结果隔天就带着那二十两银子,还有胡征从前留下的一些积蓄跑了。  

等到阿媛得到消息赶回家,那家里早就空空如也。  

她一个姑娘家,胡征临走恐怕也没给她留多少傍身的银子。  

她跟她哥哥相依为命长大的,去认领了胡征的尸首,可哪里来的银子安葬呢。  

可怜啊,真是可怜啊。”  

徐冽算是听明白了。  

这天底下竟然真有这样没心肝的人。  

结发为夫妻,家中横生变故,居然就这样撒手跑了。  

徐冽对徐照虽然失望透顶,但是在他的记忆中,幼年时徐照和母亲是分外恩爱的,那个家里总是和满的氛围。  

他在京城长大,固然也有些败坏门风的人家,养出些混账纨绔,但老一辈儿的,在他们小孩子眼里,哪一个不是恩外有加?  

即便是淮阳郡主,也一向都与她的郡马爷,如今姚家那位家主,是相敬如宾的。  

倒是这样的地方,这样的门户,反倒生出这样令人寒心的事情。  

胡征尸骨未寒,柳氏连他的尸首都不去认领回家,即便要走,总也该把人给安葬了。  

既得了人家的钱财,又撂下一家子不管,禽兽不如!  

徐冽从袖口中取出一只荷包来。  

藕荷色的荷包实在与他不是特别的相配,且那荷包颜色分明旧了,连工整精细的针脚也有些松,想是很有年头。  

徐四一看他掏荷包就知道他的意思,正要上前去接,徐冽却打开了荷包,把里面的银子拿了出来递给徐四。  

那里零零散散,加起来也得有个十几两,别说是葬兄,都足够胡媛安身立命了。  

徐四又松了一口气。  

好在将军还没有叫这样的事情气昏了头。  

不然人家卖身葬兄的,将军再一时大发善心,把人给带回去,回了京城,那样乱的局势,可怎么跟公主交代呢?  

那头胡媛缠着手接了银子,她也是本分姑娘,对着徐冽,分毫不敢有非分之想,只跪在那里连连磕头:“将军…将军若是不嫌弃,奴婢当牛做马也可以,将军若是不惯,奴婢…奴婢…”  

她在那儿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徐冽想她大概是想说些下辈子当牛做马一类的话,又觉得那都是些虚头巴脑的,远远没有她手上那十几两银子来的实际,所以也不好意思开口说。  

但这种事,对他来说不过举手之劳,十几两银子他也不是给不起。  

只是于胡媛而言,这是救她于水火之中,还能叫她安葬她兄长。  

眼见着小姑娘额头都要磕破了皮,徐冽摆手,叫了徐四一声。  

徐四会意,匆匆上前,把胡媛给扶了起来:“你好生安葬了你兄长要紧,将军身边一向都是我们伺候,他不惯用婢女,况且你兄长是为国征战,战死沙场,他也是有功的人,与我们将军,也有袍泽之情,你快别磕了。”  

胡媛眼泪大把大把的往下掉,一句话也说不出。  

徐冽其实是个心细的人,再三想来,还是觉得仍旧不妥。  

给了银子解决了胡媛葬兄的事,那十几两也足够她安身立命,可这天底下的事本不该是这样的理。  

徐冽面色沉沉,想了很久,上前半步:“胡媛是吧?”  

胡媛忙不迭点头:“将军您有什么吩咐吗?奴婢…”  

“你不是谁的奴婢。”徐冽声线清冷,“你哥哥爱护你一场,把你捧在手心里长大,不是叫你去做谁的奴婢。  

我只问你,柳氏,你恨她吗?”  

小姑娘大抵从前被胡征保护的很好,眼中一时闪过茫然。  

她似乎不能理解徐冽所说的恨,是什么东西。  

先前替她说话的那个婆子倒像是个有见地的,横了两步冲上来,一把攥了胡媛的手:“傻姑娘,我的傻姑娘,徐将军这是要给你出头,替你出这口恶气,你还不快谢徐将军吗?”  

可是替她…出什么气呢?  

胡媛懵懂:“将军…我,我不明白将军的意思,嫂…柳氏她,她还会回来吗?”  

徐冽深吸了口气。  

十七岁了,干净的一张白纸一样。  

这样的姑娘,心地太纯净,甚至想象不到人心的险恶。  

她总不会以为柳氏只是因为丧夫,才从胡家走了的吧?  

不过也没有必要揭穿这些丑陋不堪的真相,非要叫她在这种时候还去认清这样的现实。  

徐冽突然又想起了赵盈。  

不知道她心中在京城好不好,沈殿臣和姜承德他们又有没有在太极殿上为难她。  

眼前十七岁的姑娘,都比她更像个孩子些,日子比她过的清苦,心却不会像她那么累。  

她在京城一个人撑着,又得知他负伤的消息,也不知道会不会伤心自责。  

徐冽心头软了一场:“我给你留下银子,是叫你安葬兄长,余下的钱,也足够你安身立命,可柳氏能带着你家的银子跑了,就也能回来抢你手上的钱。  

你兄长不在了,你却要好好活着,为了他,更是为了你自己。  

如果她回来抢你的,你能保护自己吗?”  

胡媛死死的抿着唇,小脸儿煞白。  

抢她的…?那还会…卖了她吗?  

徐冽看她那样的脸色,立时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