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名声与地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冲着国民政府的这番作为,她就能看得出国民政府未来的前景有多远大了。  

所以,她毫不犹豫的从北部赶来,决心追随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不禁没让自己失望,还给她这么大的惊喜,她真的是太高兴了。  

如果家人们都能来蓉城,为国民政府效力的话,那他们韩家昔日的光辉,必然会再次重现的。  

“怎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闫泽见对方迟迟未作答,思虑着对方是不是还有什么顾虑。  

对于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他是绝对不会吝啬的,只有优渥的环境及条件,才能让人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来。  

有舍才有得,这话不是没道理的。  

闻言,韩心悠立马回神,一个劲的摇着头,“没有没有没有!我马上写信通知他们。”  

闫泽颔首,“行,那你去忙吧,如果有什么难处,来找咱们夫妻俩就是。”  

“好。”  

韩心悠欢喜的离开了国民政府。  

看着离去的人影,之前安静听着的秦亦灵,赞叹了一声。  

“这韩家倒是这乱世中的一股清流!”  

能如此重视学识文化,甚至还能说出教育是一国之根本的话来,可见这韩家的觉悟有多高了。  

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绝对不会太差。  

所以,她很支持她家泽哥的选择,真是慧眼识人呀!光从韩心悠随口的讲述中,就敏锐的意识到了关键点。  

如果说韩家是千里马的话,那她家泽哥绝对是伯乐无疑了。  

“嗯,但愿不会让咱们失望吧。”  

闫泽端起茶杯饮了一口,对接下来的见面也多了几分期待。  

韩家那边的事情叮嘱下去后,闫泽就并未关注了。  

实在是他现在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三个部门的人选已经敲定,后续事宜就交给了高伟与钱满贯他们负责。  

因为在招聘之前,三个部门的事务就是暂由他们负责的,所以工作上的事情就由他们自己对接了。  

至于闫泽,则在忙活着公派出国留学的事情。  

出国留学的名额定了六十人,这六十人已经是尽最大努力挑选出来的可造之材了。  

所以,国民政府对他们还是报以了很大的希望,期盼他们能够学成归来,建设祖国。  

但在出国之前,他们还需要上一段时间的文化语言课,授课老师自然非詹姆士莫属了。  

而对于国外学校的对接一事,也交给了詹姆士出面洽谈,因为他本人就出自西方国家的名校,对于国外的其他学校也有所了解。  

所以,由他出面联络沟通的话,也能事半功倍。  

这次上课,闫泽还特意让高伟闫江他们几位部长也去上课,因为他准备到时候就由高伟跟闫江负责护送这批留学生出国。  

当然,护送是一方面,其次他是希望他们能够出国去见见世面,看看西方国家是如何发展成长的?  

多去别的国家看一看,才能清晰的认知到自身的优势与弊端,有了阅历,才能有利的借用别人的优势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一个国家要发展,就不能关门造车,那跟井底之蛙有何区别?  

除了安置留学生以外,闫泽还要跟几个部门着手开始基建的工作,有关基建的建设,他们之前就曾开会讨论过了。  

如今组织构架也建立完善了,那么接下来就该开始实施基建计划了。  

比如学校、医院、政务综合办公大楼、百货商场、机械制造厂等,这些都是目前国民生活必要的建筑场地。  

因为修建的场地比较多,也涉及了很多的人与事,所以在开始实施之前,他们上边得先把职责及工作范畴分配清楚了。  

至于修建工人,优先从乡镇上招收,这样也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农工的就业问题,就光是用工人数就达到了几千人,所以,需要准备注意的事情也相对倍增。  

如今已是十一月底了,还有一个半月就到新年了,因此,他们近期的第一步目标,就是赶在年前把所有基建的地基给弄出来。  

有了这一个半月的工作,工人们也能在年前挣点工钱,过个好年,这完全是双方都受益的事情。  

于是接下来几天的蓉城,十分热闹,街上都是人来人往的赶来报名参工的人。  

听到国民政府要招收几千人的农民工来参与基建工作,这才各地方的老百姓再次沸腾了。  

哪怕没能争取到这份工作的人,也是由衷的感到高兴。  

至于为什么?  

当然是国民政府好啊,是正儿八经的为老百姓谋福利的,这修建起来的建筑场地说白了,还不是为了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才修建的。  

这可是大好事啊,他们自然感到高兴了。  

先不说前期修建的时候需要招收多少的工人,就说后期竣工以后,又会提供出多少个就业岗位?  

就光是这个招收数目,就已经十分惊人了。  

何况,公告上也清楚的写明了要修建什么样的场地,每一处都是实实在在有用,他们老百姓受益的场地。  

如果这些建筑场地真的都能建成的话,那以后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少的便利,又能省掉多少不必要的麻烦?  

如今提及国民政府,谁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好啊!  

瞧瞧,组织好不好,老百姓们都是能够清楚感觉到的。  

上层领导有没有做实事,这也是能够用眼睛看到的。  

这国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