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大胜仗(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个接替的连队,他不会让敌人修建防御工事的,只要敌人修建的话,立马就开始攻击。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敌人推进到了第二道防线处,看起来又多集结了一些坦克装甲车,以及一些无人机,敌人看起来打算继续推进了。  

吉恩很清楚,敌人会想什么,他们肯定会觉得这样频繁的袭击是反攻的信号,而他们的高层肯定想要占据10多公里开外的战略重镇。  

敌人在中午的时候就抵达了第四道防线,不到几分钟就开始发动了攻击,敌人也没有让人继续安放地雷,因为未来这些地雷可能会是他们反攻的绊脚石。  

第三道防线的战斗开始打响了,这一次吉恩撤得更快,短短的一小时连队还未有人死亡,吉恩就下令撤退了,不少人都蒙了。  

明明他们打得十分顺畅,为什么要撤离,吉恩只是想要让敌人看到,溃逃的士兵,这样敌人才会不断地调动部队武器弹药过来,战线已经开始被拉长了。  

到了第四道防线的时候,吉恩加强了远程火力,让他们打完所有远程弹药就马上撤退。  

到了中午的时候,敌人再次开始推进了,第四道防线的连队按照吉恩的要求,敌人的炮火刚刚结束他们就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很快敌人就被压制了,这一次的炮火打击密度让敌人伤亡惨重,因为敌人或许觉得是他们补给出了问题才会撤离,所以才敢如此快速的攻过来。  

很显然敌人中计了,第四道防线的连队没有任何伤亡就顺利的撤离了。  

这在不少人看来简直是奇迹,而吉恩的目的也达到了,敌人果然不打算前进了,这次吉恩安排了三个连队,携带着远程火力直接顶了上去,在敌人还未开始休息就发动了攻击。  

这样的袭击让敌人没想到,因为吉恩的部队是轮换的,所以士兵们休息都非常充足,但敌人不同,敌人是三个团队的士兵们冲过来。  

这次的袭击效果非常显著,敌人后撤了,但吉恩没有任何想要放过敌人的想法,开始让新鲜的连队开始追击了,看到这样的战果,不少人都难以置信。  

敌人一路撤退,吉恩一路追击,虽然有无人机的干扰出现了伤亡,但整体的情况是好的,吉恩很快追击到了第三道防线,敌人马上利用之前的战壕开始组织防御了,这时候吉恩停售了,新鲜的两个连队又过来了,盯着敌人,只要敢修建防御工事就开始火力打击。  

随着吉恩的战果汇报,上层也完全放心了,表示一切指挥全部交给吉恩,不会有任何的干预。  

吉恩没想到敌人竟然会如此的弱,果然敌人打算在这里修建防御工事,然后稳步的推进。  

后续的补给弹药和士兵也不短的送上来,指挥部们相信,吉恩不但可以拿回阵地,甚至可以反推过去。  

结果和吉恩想的一样,敌人也意识到了补给线过长,以及士兵们疲惫的情况,在第三道防线上被袭扰得苦不堪言后,就开始后撤了。  

吉恩继续让休息好的连队追击,只要敌人移动,吉恩就会在后面追击,即便是敌人留下了殿后的部队,可是这些士兵在经过了连日来的进攻已经疲惫不堪了。  

这样疲惫的敌人一触即溃,吉恩很快就回到了第二道防线,后面的预备营开始往前调了。  

还是一样的袭扰作战,敌人完全已经束手无策了,他们只能继续往后退,似乎敌人已经察觉到了吉恩的战术,可是却无能为力了。  

吉恩甚至在沿途看到了丢弃的武器弹药,很显然敌人已经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来了。  

追击了一晚上后,吉恩他们回到了第一道防线,而敌人已经撤退了,吉恩迅速让8个连队集结起来,继续追击。  

现在敌人在疲于奔命,他们只想要休整,吉恩不想给他们任何的机会。  

一整天吉恩都在不断地追击,休息好的连队马上会火速赶来,而追击的连队轮换后就地休息。  

甚至连后面布置的几道防线的连队吉恩都调集了过来,吉恩马上分别分派了两个两队,从侧翼绕过去,目标直指敌人的阵地。  

在临近黄昏的时候,吉恩看到了过去被敌人攻占的阵地,已经修建了一部分防御工事了,但好在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敌人已经在组织防御了。  

吉恩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开始发动了袭击,并且绕到了阵地两侧的连队也开始攻击了,当即敌人没有犹豫,开始撤退了,因为这个阵地已经被他们打烂了,所以现在想要就地防御很困难。  

这样的情况足以说明问题,敌人的有生力量已经被大量杀伤,并且现在敌人疲惫无比,这样的追击作战,如果无法轮换起来的话,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所有人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愈发勇猛了起来,吉恩回到了原本的阵地里,敌人虽然已经撤退了,但吉恩却选择了继续追击。  

一直到了晚上8点多的时候,吉恩的部队逼近了敌人的阵地,为了让装甲部队顺利快速的通过,敌人已经把阵地一些地方填平了,这对于吉恩来说是非常好的。  

攻击开始了,吉恩没有任何犹豫,把所有连队都往前调了,敌人完全没想到吉恩会夜晚直接进攻,即便是有无人机,可是这几天的消耗里,无人机已经被大量消耗了。  

天刚刚亮起的时候,吉恩站在了敌人的阵地里,吉恩还派出了四个连队前往追击,三百多人被俘虏了,他们大部分是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