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名扬四海(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仅过了片刻功夫,就已经发生剧烈反应。  

两位病人剧烈抽搐,表情痛苦。  

拼命挣扎,皮肤表层的青筋,一条条绽起。  

看上去十分吓人。  

一般来说,丧尸病毒感染者的神经已经被病毒破坏掉,病人是没有痛觉的。  

“李组长,咱们是否立刻停药,并且对病人采取急救措施?”杨教授看到病人给药治疗后,出现极为强烈的不适反应。  

顿时,杨教授有些慌。  

赶紧向李权请示。  

因为这里的负责人是李权。  

身为组长,出了事情,第一个找的就是李权。  

“别慌,病人出现剧烈反应,仅仅只是表症。实际上,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不会有危险。”  

李权拥有御医级别的诊断医术。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一直在给病人做诊断,观察两位病人的情况。  

病人是否会有生命危险,李权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又过了一阵,病人的强烈不良反应慢慢变得平稳,最终消失。  

“吁——”  

杨教授到得此时此刻,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刚才,他陪着李权一起经历了煎熬般的等待。  

“再给病人做个检测,看看病人体内现在的病毒与细菌比例!”李权吩咐道。  

抽了血,做完检查。  

杨教授的脸上首次露出了笑容。  

“李组长,李组长,咱们真的成功啦。这位刚感染五天的病人,他体内的丧尸病毒已经被一扫而空。”  

杨教授把检测结果拿给李权看。  

还真是如此。  

那位感染了丧尸病毒接近半年时间的病人,用药后,体内的丧尸病毒同样被克制。  

“杨教授,您和您的确小组成员现在又有一个新的任务。一定要想办法把这种古老细菌加以培养,快速繁殖。”  

这些珍贵无比的样本,可都是唐晗病毒研究所费尽无数心力才得到的。  

“繁殖这种古老细菌很容易。只要给它们足够多的营养液、高氧环境,它们就能快速繁殖。”  

杨教授早已经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负责治疗病人,同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实时监控病人体内的病毒、细菌情况。  

“那行,我先拿一点,给我的父母先用药试试看。”  

李权见得这两位感染者注射药物后,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危险。总体来说,用药安全。  

而且用药完毕,病人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古老细菌完全能够取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甚至比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加优秀。  

李权身为组长,这点权力还是有的。  

优先给自己的父母治疗,没有一人反对。  

他拿了两管古老细菌,然后按照既定的治疗方案,给父母注射。  

当然,为了安全,他采取的是类似于挂点滴的方式。  

这样,万一有危险也能随时取消叫停。  

大约过了十七个小时左右,李铁柱因为身体素质很好,率先苏醒。  

没过多年,李权的母亲也苏醒过来。  

只是他们的思维现在还有些混乱。  

对于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甚至就连李权这个儿子,他们都认不出来。  

这也说明丧尸病毒终究还是破坏了他们的神经与大脑。  

造成了一些伤害。  

只是这个伤害可能比较小。  

“爸,我是您的儿子,狗娃子呀。”李权在父亲的病床前,呼唤着李铁柱。  

“儿子?”  

李铁柱的声音沙哑,透着虚弱。  

他与老伴儿昏迷多日,身体早就被病毒给掏空了。  

现在,身体肯定处于极度虚弱状态。  

“对,我是您的儿子呀。”  

李权拉着父亲的粗糙大手,脸上露出笑容。  

父母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了。  

至少这条命算是捡回来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培育繁殖更多的古老益生菌,治疗更多的病人。  

李权一心多用。  

迅速向上级汇报。  

同时,督促杨教授所在的小组,抓紧时间繁殖这种益生菌。  

时间过得飞快。  

一眨眼,又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  

李权的父母经过治疗后,已经恢复了健康。  

李权也是更加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机会。  

尽可能在工作之余,抽时间陪护在父母身边,尽尽孝道。  

除了李铁柱夫妇这对特殊病人经过治疗,得以康复外,其他临床实验组,也有90以上的感染者都已经康复。  

不过因为他们的神经与骨关节被丧尸病毒破坏得很严重。  

所以即便治好以后,多少还是有些后遗症。  

最严重的病人,甚至已经变成了白痴。  

这个没办法。  

病人发生疾病以后,本来就是这样。一但受到不可逆的伤害,很可能终身致残。  

“李组长,上级让您写一篇关于治疗丧尸病毒的学术论文,然后发表到国际医学书刊、杂志上面。这也是咱们华国在医学领域,再一次领先全世界。  

上一次领先全世界,还是几百年前。”  

杨娣用商量的语气对李权说道。  

“嗯,我明白上级的意思,我会写好这篇医学论文的。”  

李权自己也早有这个想法。  

尽管他当上了惠尔医院的院长,而且担任院长一职多年,位高权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