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伤寒论》。  

这也未免太少了一点。  

因为张仲景可是被后世之人尊称为医圣。  

学中医者,一定听过一句话,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这是什么意思呢?  

法,其实就是治病药方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这个法,指的是脉法。  

理,指的是药理。  

后世的中医开立药方,基本上都是以仲景的药经为依据,为法则。药理论述,则以内经为根基。  

由此可见,张仲景的医术达到了鼻祖级别。  

比如华佗是外科鼻祖,黄帝是内经鼻祖,张仲景则是伤寒论的鼻祖。  

这样一位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中医大家,怎么可能只有一部医书?  

其实张仲景著作的医书非常多,可惜全部失传了。  

甚至就连最出名的伤寒杂病论也已经失传。  

李权现在拿着的这本《伤寒论》,属于后世之人,拼凑出来的。  

已经算不上完整的《伤寒杂病论》。  

“不管了,先读了再说。”  

李权没有再去查看其它的医书,而是开始认真的阅读这部《伤寒论》。  

“太阳病,头项强痛,腰背骨节疼痛,恶寒发热。此为太阳经证。时有微汗者,为风伤卫,法主桂枝汤以驱卫分之风;壮热无汗者,为寒伤营,法主麻黄汤以发营分之寒…”  

这不是清朝舒氏的伤寒六经定法吗?  

怎么跑到伤寒论里面来了?  

李权感到十分疑惑。  

张仲景属于东汉时期的人物,伤寒六经定法的作者舒诏则是清朝人士。  

现在张仲景著作的伤寒论里面,第一段话就是舒氏的伤寒六经定法。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舒诏抄袭张仲景的《伤寒论》。  

第二种,这部伤寒论的作者根本就不是张仲景,而是后人东拼西凑,找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强行组合在一起,打造成了一部所谓的伤寒论。  

反正李权相信以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与地位,绝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  

再说了,张仲景就算想抄袭舒诏的医书,也根本没那个机会。  

因为他比清朝的舒诏早了一千多年。  

你成功维护了张仲景的声誉,获得张仲景好感度10.  

李权这个想法通明豁达之后,意外惊喜降临。  

居然因为他的一个想法,便直接获得了张仲景10点好感度。  

这位张仲景医圣还挺大方的,直接就给了他10点好感度。  

李权曾经也帮助别的神医挽回清誉,或者解开冤屈,可是获得的好感度只有5点。  

相比较之下,那些古代神医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看来今天就能把瘟病专治学到手了!”李权高兴坏了。  

有时候,他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做的善事太多,以至于感动了老天爷,故意在他危机时刻帮他。  

这次也许是老天爷知道他的性命危在旦夕,所以就想帮他尽快把瘟病专治学到手,然后治好他的病。  

“先看看张仲景有哪些医术?”  

李权迫不及待的点开神医技兑换列表。  

根据他的经验,哪怕只获得了一点好感度,也能查看那位神医拥有哪些医术可供兑换。  

点开列表后,他被惊到了。  

医圣就是医圣,拥有的神医技之多,丝毫不逊色于扁鹊。  

而且有着足足两门需要一百点好感度才能兑换到手的高级神医技。  

伤寒辩证医术,可以辩证几乎所有的伤寒疾病的病症、塑查病因,阐明病理,推断出病灶所在。兑换需要好感度100。  

疑难脉法专攻,可以辩证所有疑难脉法,辩证病理。兑换需要好感度50.  

张仲景的医术好像就没有便宜的,都是特别昂贵。  

伤寒辩证是张仲景最厉害的一门医术。  

也是他的成名医术,需要100点好感度兑换这门医术,很正常。  

如果能够学会伤寒辩证医术,以后所有的伤寒类疾病,一治一个准,没得跑。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伤寒是什么?  

也有很多人笼统的把它当成了现代感冒的通称。  

其实伤寒不等于感冒,感冒却属于伤寒中的一类。  

说得更明白点,伤寒包括了现代的感冒类疾病。但是伤寒类的疾病要比感冒类疾病更多。  

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或许很多人认为感冒只是一种小疾病。  

甚至都不需要治疗,拖个三两天就能自愈。  

没错,大多数感冒确实不需要治疗,就能自愈。  

即便是严重一点的感冒,吃点感冒药,或者输液打点抗生素,很快就能康复。  

只是在普通人眼里,感冒并不可怕。  

在医生眼里,感冒却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好对付。  

有时候,感冒也可以要人命。  

比如让医生们闻之色变的感冒引发的暴发性心肌炎。  

死亡率极高。  

还有一些常规手段治疗不起作用的感冒,最终变成重症,甚至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多器官衰竭等等。  

出现这些不妙的情况,医生们有时候即便倾尽全力抢救病人,也很难挽回病人的生命。  

所以说,感冒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  

至少在专业人士级别的医生眼里,感冒很可怕,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学会了张仲景的伤寒辩证医术,李权以后在感冒领域,绝对可以成为最顶级的存在。  

甚至可能带领医疗团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