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意外收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然,这也只是李权的个人猜测。  

毕竟古人的医术往往看似拙笨,实则有着大智若愚的智慧在里面。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现代的麻醉技术,无论是吸入式,又或者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在技术层面上来说,都已经非常成熟,  

不过说到底,它的用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失去痛觉。  

同时,任何现代麻醉医术都有风险,有一定负作用。  

只是这个负作用属于对人体较为无害的那种。可以经过一段时间后,自行恢复。  

古代的麻醉术到底长什么样?有什么作用,没人知道。  

也许古代的条件简陋,古人的麻醉术除了让人没有痛觉、昏睡以外,还有止血、防感染等功效也说不定。  

至少从李权学到的幼儿学病专治、还有诊脉术来看,古人的医术并没有世人想的那么不堪。甚至可说是观念超前现代医术很多年。  

比如诊脉术,可以诊断出现代高科技仪器也查不出来的疑难杂症。  

话扯远了,李权现在最想学的就是《五禽戏心法》。  

因为苏菲现在需要它。  

钱乙的幼儿血病专治里面还特意提到了五禽戏,说明肯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否则,它凭什么与道家的吐纳导引之法相提并论?  

快步来到中医研究办公室,这里非常冷清。说白了,也就挂个招牌而已。目前这个科室,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刘教授、唐教授、李权三个人。  

两位教授只是挂个名。  

真正搞中医研究的就只有李权一个人。  

还是那句话,医院不是慈善机构。就算前景无比美好,但是在没有出成绩以前,要想让医院投资很大一笔经费,动用大批人力物力来搞中医研究,那是做梦。  

目前的中医研究科室,其实挺艰难的。  

等李权做出了成绩,到时候这里将会慢慢变得热闹。  

他拿了那本华佗的《枕中灸刺经》,继续回病房陪着苏菲。这些天,他与苏菲的母亲仍然分工明确,轮流陪护着苏菲。  

绝不敢掉以轻心。  

此刻,苏菲已经入睡,李权坐在床边,翻开《枕中灸刺经》阅读。  

这本医书记载的是关于针灸方面的医术。  

“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间,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  

别人看到这些内容,肯定会感到头疼。  

李权的针灸术已经晋升到了大师境,看这些晦涩的字句,倒也能够轻松理解。  

说的其实就是扎针的一些穴位而已。  

哪个穴位在人体的哪处位置?要刺针多深才能达到效果,他都十分清楚。  

由于阅读起来难度并不大,唯一需要他思考的就是书中的针灸医理,以及施针意图。  

治疗同一种疾病,华佗却提到了两种,甚至是三种施针的方法。  

用药也是不同。  

但是它们最终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可以让病人恢复正常。  

不过在治疗过程中,方法不同,病人恢复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打个比方,同样是胸闷,华佗一共提出了AB两种不同的针灸方案。  

理论上来说,两种方法都能把病人治愈。  

A方法讲究的就是稳重。整个扎针过程都很安全,治疗过程非常缓慢。而且需要多次治疗,才能治愈。  

B方法则是走捷径,可以快速治好疾病,而且只需治疗一两次就能治愈。不过B方法的风险非常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人给治死,治残。  

华佗的这些针灸思路给了李权不小的启发。  

他渐渐的沉浸在书中。  

不知不觉就已经阅读了十几页。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这段话,初读之下,李权就觉得与之前读的十几页内容有些迥异。  

就好比前面十二个都是面容精美,身材上佳的美女。看到第十三个时,虽然也很美,不过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具体哪里不对劲呢?  

细细察看,原来前面十二个都是纯天然的美女,唯有第十三个是整容整出来的。  

失去了自然,看上去多了几许人工雕琢的生硬。  

李权现在看的第十三页内容,与那个整容整出来的美女极为相似。总觉得失去了原汁原味,不谐调。  

“不对,这个第十三页应该不是华佗所书。很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但是与前面的内容相比,又好像出自同源。这个第十三页的内容,更像是华佗的学生学了华佗的医术后,写出来的。”  

李权细细品读之下,脑子里冒出这种推测。  

这种推测刚刚冒出来,他的眼前一花。  

有着一行令他熟悉而又激动的光形文字出现。  

你成功发现《枕中灸刺经》一书的缺陷,获得华佗的好感度10。获得樊阿的好感度10.  

李权一下子懵了。  

甚至都忘了激动、欢欣雀跃。  

因为他看了这么久的古代名医书籍,获得好感度的次数也不算少了。但是还从没有像现在这般,一下子获得两个人的好感度。  

这次获得好感度的方式,更是让李权目瞪口呆。  

就因为发现了书中的第十三页内容与前面的十二页不同。但是读起来,又觉得与前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