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幼儿望诊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都快九点了,老师怎么还没到呢?”李权问道。  

“你呀,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八点的时候,老师就打电话过来,说是临时有点事情,所以要晚点到医院。老师还特意交代了,让你做好准备。”  

韩东一脸的无语表情。  

“是这样啊,刚才我只顾着看教案,还真没有留意。”李权刚才看得太过入神,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  

刘教授没来,他们几个实习生难得的可以清闲一下。  

李权想起今天买到的两本医书,不如趁着这个空档,阅读那本钱氏小儿方一卷试试。  

这本医书那是相当的粗糙。  

倒不是说它的纸张有多差,而是指它的内容太少了。  

包括封面在内,满打满算也才十八页。  

目录与钱乙的介绍又占掉了两页。  

也就是说,真正的正文才十四页。  

页数少也就算了,关键每一页的内容也是少得可怜。  

第一页正文,写有小儿风寒的六种常见病症,然后配上大大的插图。文字描术真的是少得可怜,怕是不会超过三百字。  

李权一口气读下去,竟然没有卡壳,很顺畅。  

钱乙的医书浅显易懂,比孙思邈的妇人方容易理解十倍都不止。  

当然,也有可能是李权读妇人方时特别细致,查阅了大量资料,积累了古医书的专业知识。所以现在读起来,并不觉得有多难。  

另外还有一点,几乎所有的知识类书籍都有一个特点,由简到难。  

钱氏小儿方一卷,这只是小儿方的第一册,内容简单,这很正常。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权看完了最后一页。  

你成功读完了钱氏小儿方一卷,恭喜你获得钱乙的好感度+5。  

熟悉的光形文字出现在他眼前。  

“哈哈…太好了!”  

他高兴得差点一蹦三尺高。  

上次读那本妇人方,花费了足足近两个月时间。这次读钱氏小儿方一卷,仅花了两个小时不到。  

关键是,获得的好感度都是5点。  

另外,李权知道自己真的拥有了与别人不同的能力。只要阅读古代神医的医书,就能获得他们的好感度。  

一次是巧合,两次那就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自从昨天晚上获得这个特殊能力后,他一直担心下次不再灵验。  

现在放心了。  

还有,不单单读孙思邈的医书能获得好感度,读别的神医的医书,也能获得好感度。  

这就说明他除了兑换孙思邈的医术外,还能兑换别的神医的医术。  

这比单独学习孙思邈一个人的医术更牛。  

李权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新增加的5点好感度,能兑换什么医术?  

钱乙医技兑换面板。  

幼儿望诊术,可以直接观色,查出幼儿的病。如观五藏。需要5点好感度,可兑。  

幼儿百疾专治,可以治疗幼儿常见的百种疾病。需要20点好感度,可兑。  

幼儿重症专治,可以治疗危险重症。保命,护本,治疗。需要50点好感度,可兑。  

幼儿血病专治,白血病,血栓等等。需要100点好感度。  

兑换面板内显示出来的医技,全都是治疗幼儿的医术。  

钱乙不愧是儿科神医,所有的医术都与幼儿有关。  

李权发现5点好感度真的是太少了。  

找遍了,也只有一门幼儿望诊术可以兑换。  

别的医术都是吊炸天的牛B医术。可惜需要的好感度太高了。  

比如那个幼儿血病专治,连白血病都能治好。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即便以现代科技的发达程度,白血病的治疗仍然很难。特别是有的病人,即便换了骨髓,仍然有复发的可能。  

另外,换骨髓的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一百。  

如果出现排斥反应,那就前功尽弃。  

甚至病情急剧恶化。  

“不管了,先把幼儿望诊术兑换到手再说。”  

李权赚这5点好感度,仅花了两个小时不到,这次兑换医术时,比第一次可就豪爽多了。  

没有多想,直接就兑换了。  

兑换成功后,与第一次差不多,一股庞大的信息流,蛮横的灌入他的大脑内。  

待得把那些信息消化后,他的脑子里面多出了一些从未有过的知识。  

都是关于幼儿的一些异常外貌特征,反映出身体有哪些疾病。  

比如脸色苍白,嘴唇发白,很可能是贫血。  

头发稀少,很可能缺钙。  

推宫术,入门级11%。  

幼儿望诊术,入门级1%。  

李权的医术技能栏内,已经有了两项医术。  

新学会了望诊术,他有些心痒,很想找个幼儿来试验一下。  

他们的办公室内哪来的幼儿?  

李权想着,一会是不是找个借口出去遛达一圈。  

上洗手间是个不错的借口。  

他站起身,就准备出去。  

刚出办公室没走几步,刘教授的身影就从电梯内走了出来。  

“老师!”  

李权急忙迎上前打招呼。  

“小李,准备好了吗?”刘教授语气温和的问道。  

“我也不知道准备得够不够。我查过手术排班表,您上午的那台手术是给一位孕期25周的孕妇切除子宫肌瘤,是吗?”  

李权表现得非常谦虚,言语、表情,都是特别尊敬刘教授。  

尊师重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