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战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真正拥有了黑暗精灵基因能量之后,这种担心便彻底消失了。  

凭借着体内的黑暗精灵基因能量,李昂能够清楚的感受到简体内以太粒子的变化。  

在李昂的感知中,寄生于简体内的以太粒子显得很是清晰。  

凭借着体内的基因能量,李昂觉得他只需要勾勾手指,便能够将以太粒子召唤出来。  

事实也正是如此,李昂只是下意识的控制着体内的基因能量,对简体内的以太粒子发出吸引的信号。  

简体内的以太粒子便自发的从简的体内钻了出来,像一股红色的水流一样,朝着李昂的体内用了涌了进去。  

眼看着以太粒子的“水流”就要触碰到李昂的身体,李昂手背上的蜘蛛印记却突然跳了起来,迎着以太粒子将所有的“水流”全都下来。  

李昂惊讶的瞪大了双眼,这是蜘蛛印记第一次不受他的控制做出的行动。  

之前无论蜘蛛印记传递过来的感觉如何的激动,血液样本对它如何的吸引,也总是在李昂允许之后才做出的行动。  

像现在这样完全凭借自己的想法做出的行为,却还是唯一的一次。  

李昂并不会因为蜘蛛印记这样的行为就怀疑什么,但是却不影响他求证的想法。  

好在,蜘蛛印记在吸收完以太自粒子以后便重新回到了李昂的左手手背上去,李昂也能够重新的掌握蜘蛛印记的想法。  

原来,蜘蛛印记突然跳起来的行为,完全是为了保护李昂所做的。  

在李昂的体内,并没有什么黑暗精灵的基因序列,他所拥有的基因能量也是同步从蜘蛛印记体内抽取过来的。  

虽然蜘蛛印记就相当于李昂身体的一部分,但是相当于就意味着还不是一体的。  

如果以太粒子直接进去到李昂的体内,那么李昂就会和简一样,沦为以太粒子的宿主,不停的被其消耗着生命能量。  

区别只在于,李昂拥有着黑暗精灵的基因能量,能够轻易的操控以太粒子进行使用。  

而蜘蛛印记吸收以太粒子则不同,在蜘蛛印记体内有些大量完整的基因序列,每一个完整的基因序列就相当于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进入蜘蛛印记体内的以太粒子,全都被它放到了“黑暗精灵”的体内。  

在完全不影响其他基因的同时,成功的将以太粒子容纳了下来。  

于此同时,一颗血红色的宝石也在蜘蛛印记的控制下出现在了李昂的左手手背上,和心灵宝石一一起围绕着蜘蛛印记排列着。  

两颗宝石不停的散发着金黄色和血红色的光芒,彼此交相辉映,各不相让。  

而在蜘蛛印记的背部,一颗小了无数倍的血红色颗粒也同时出现。  

和之前代表心灵宝石的那颗金黄色的颗粒一起,镶嵌在了蜘蛛印记的背部。  

凭借着蜘蛛印记的能力,李昂成功的掌握了第二颗无限宝石。  

让李昂感到意外的是,对于两颗无限宝石同时被他佩戴在身上,李昂竟然没有感觉到身体上任何的压力。  

如果说,以李昂的体质而言,使用一颗无限宝石是完全不受影响的。  

但是同时拥有两颗无限宝石,带给身体的压力与负荷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  

那将是成倍的提升的,是一百乘以一百的结果。  

似乎是感受到了李昂心中的疑惑,蜘蛛印记随即传来了一股信息。  

原来,两颗无限宝石看起来虽然是同时出现在了李昂的左手上。  

但是实际上,李昂的左手就像是一个“背景”一样。  

虽然心灵宝石确实是镶嵌在李昂的左手之上,被李昂以自身的能力承受着。  

但是以太粒子所变成的现实宝石却不是这样的,它并没有真正的镶嵌在李昂的身上。  

就像之前提到过的,承载着现实宝石的正是蜘蛛印记体内的“黑暗精灵”。  

只不过,蜘蛛印记并非是一种真实存在的事物,它介于虚幻和现实之间。  

所以,哪怕是“黑暗精灵”的基因在承载着现实宝石,蜘蛛印记也必须借用李昂的左手来进行“盛放”。  

和李昂能够随意的使用心灵宝石不同,李昂如果想要使用现实宝石的力量,却是要先变身成为“黑魔蜘蛛”的形态。  

只有通过黑魔蜘蛛的形态,李昂才能够凭借着“黑暗精灵”基因的力量,使用现实宝石。  

可以说,现实宝石已经和黑魔蜘蛛的形态绑定到了一起,想要使用现实宝石的前提,便是黑魔蜘蛛的形态。  

也是因此,黑魔蜘蛛的形态,一下子便跃升成为了李昂必然会经常使用的形态之一。  

单单是和现实宝石的关键性,便使黑魔蜘蛛一下子成为了李昂最强的变身形态之一。  

当然,这并非说李昂不变身成为黑魔蜘蛛就不能够使用现实宝石的能量。  

在蜘蛛印记的背部,那颗细小的血红色颗粒,同样拥有着完整的现实宝石的能力。  

和真正的现实宝石的区别,也只不过是能量的多少而已。  

当然,想要真正的使用现实宝石的力量,变身成为黑魔蜘蛛才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手qiang和大炮之间的差距,确实不是一点两点的。  

通过李昂自身能量的催动,想要凭借着蜘蛛印记背部的现实宝石颗粒做到的事情,对于真正的现实宝石而言,可能只不过是一个闪光之间。  

现实宝石稍微亮一下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