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十国联军联合军事演习(2/4)
帝国效仿明代体制,在各县市都设立了通政御史,这些通政御史可以将民众反应的问题递交到中央,直接送到夏钧的书房、办公室。
这些通政御史都是夏钧的门生,由中央统一指派。
到了地方,这些通政御史也不需要参与什么行政和管理,只要到处走,到处听取工农商各界人士的民意。
百姓有什么烦恼,都可以向通政御史提出。
通政御史然后将这些问题首先反应给地方政斧,同时呈交中央备案。地方政斧没办法解决的,则再次呈交给中央。这时中央一般都会派人下来调查情况,然后给出解决的方案。
如一些老人不愿意搬离山区,要守着祖宗留下的东西,山区道路和电力都不通,这造成了一些不便,有通政御史向地方政斧反应后,地方政斧感觉太浪费资源,和国家政策不符,因此没有去解决,因此中央特地派人前去调查,之后有些地区专门给山区修了路,还买了发电机送入山区。
有的地区则是实在太偏远,中央派人调查之后,采用了其他的解决方案,在受困扰群众同意之后才进行施行。
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帝国各地方政斧一般都会进行解决,实在是地方没办法做决定的,才找中央下来解决。若是什么都麻烦中央,那么地方长官的考评分数会被扣。
除了通政御史,还有巡政御史,这是专门抓地方行政人员毛病以及地方乱象的御史,也是由中央进行统一指派。
这些指派到地方的御使,都是夏钧亲自培养的门生,都属于那种热血青年,有极强的民族主义意识。
同时他们被指派到地方前,有进行过专门工作的培训。
这些御史在地方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政御史将地方的民意反应到了中央,巡政御史将中央的意志贯彻到了地方。
特别是巡政御史,打掉了一批地方土豪和纠正了一大批的地方乱象。
这些御史一般只在地方上待三年就调到其他地区继续当御史,这是为了避免这些御史和地方的[***]份子及地方豪强狼狈为歼,互相勾结。
当然,御史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一旦事发,那么其结果就是面对专门为官员设立的酷刑。
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御史勾结地方官员、豪强的案例,这主要得益于在挑选御史时就已经严格把关。
甚至是偷懒的御史都很少,那些热血青年到了地方,自然是整天到处跑,毕竟有那么个精力。
同时御史拿的俸禄足够衣食无忧了。
而且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工作,让许多人喜爱的工作。
帝国政斧的这种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国民和政斧之间能够互相信任,帝国政斧将民心牢牢把握着。
特别是通政御史的亲民形象,更是使民心聚拢得很快。通政御史将问题上报后,中央可能还会专门派遣专员下来调查和解决民众的烦恼,这可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帝国这样做,旨在消除国民所面临的烦恼,让国民能够更幸福。
同时消除地方行政人员乱搞,但靠民众举报有时候并不是太及时,巡政御史的存在则能够比较及时的制止很多问题。
例如地方乱收费的问题,这是首要禁止的。以及地方强拆问题,这更是需要严厉禁止的。
在这样的制度下,夏钧身上的兑换平台月月积分收入都很高,平均民心指数达到的高度。
这样的民心程度,证明帝国还有一批满清的遗老遗少存在,同时还存在一批利益受损者,对当前的帝国没什么归属感。
但这群人数量占比很小,夏钧基本上可以不去理会。
但对满清遗老遗少的打压,夏钧从来都是不留余力的,任何留辫子的人都得抓起来审查一番。
同时若有祭拜满清皇帝者,公开歌颂满清者,一律都将抓起来判刑,情节若是严重者,还将直接死刑。
1922年初,中华帝国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
那就是满清各代皇帝陵墓遭到盗掘,里面的尸骨、陪葬品全部失踪。
各媒体纷纷跟进,很多媒体对此事件无太大的感觉,抨击起来不痒不痛,有的媒体甚至公然支持盗掘行为。
帝国对此事件,派遣了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但调查却是一直没有进展。
帝国内部很多人顿时看出了一些东西,以帝国政斧军情二处的能力,怎么会调查不出盗墓贼是谁?
就算调查不出来,去道观寺庙里请几个修士来调查一下,用宿命通一看就知是谁。
调查没有进展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陵墓被盗掘乃是官方所为。
而且帝国首席风水大师最近正在到处跑,不是去找风水宝地,而是找阴煞之地,最终找到了一个乱葬岗。
一天夜里,一群人掘开了乱葬岗,将一些尸骨丢了进去,然后掩埋了起来。
天亮之后,一群风水大师又在上面做了手脚,在上面贴了符,并放下了一个数百斤重的大秤砣,秤砣上写着‘永镇’二字。
满清皇陵盗掘案最终不了了之,官方一直没有宣布后续调查结果,好似这件事从未发生过一般。
当然,帝国在盗掘案发生后,连续颁布了数条政令,要求各地严加保护古代汉族大墓,严禁盗掘。
同时帝国修改了刑法,盗掘汉墓者,一律处以死刑,情节严重者,可按超出刑法范围的方式处理。也就是处理官员的那一套。
这是帝国再次对盗墓问题进行定姓,盗墓确实是非常恶劣的行为。
此时中华帝国还有很多春秋大墓保留完好,同时唐代的大墓也保存得比较完整,全都被重
这些通政御史都是夏钧的门生,由中央统一指派。
到了地方,这些通政御史也不需要参与什么行政和管理,只要到处走,到处听取工农商各界人士的民意。
百姓有什么烦恼,都可以向通政御史提出。
通政御史然后将这些问题首先反应给地方政斧,同时呈交中央备案。地方政斧没办法解决的,则再次呈交给中央。这时中央一般都会派人下来调查情况,然后给出解决的方案。
如一些老人不愿意搬离山区,要守着祖宗留下的东西,山区道路和电力都不通,这造成了一些不便,有通政御史向地方政斧反应后,地方政斧感觉太浪费资源,和国家政策不符,因此没有去解决,因此中央特地派人前去调查,之后有些地区专门给山区修了路,还买了发电机送入山区。
有的地区则是实在太偏远,中央派人调查之后,采用了其他的解决方案,在受困扰群众同意之后才进行施行。
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帝国各地方政斧一般都会进行解决,实在是地方没办法做决定的,才找中央下来解决。若是什么都麻烦中央,那么地方长官的考评分数会被扣。
除了通政御史,还有巡政御史,这是专门抓地方行政人员毛病以及地方乱象的御史,也是由中央进行统一指派。
这些指派到地方的御使,都是夏钧亲自培养的门生,都属于那种热血青年,有极强的民族主义意识。
同时他们被指派到地方前,有进行过专门工作的培训。
这些御史在地方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政御史将地方的民意反应到了中央,巡政御史将中央的意志贯彻到了地方。
特别是巡政御史,打掉了一批地方土豪和纠正了一大批的地方乱象。
这些御史一般只在地方上待三年就调到其他地区继续当御史,这是为了避免这些御史和地方的[***]份子及地方豪强狼狈为歼,互相勾结。
当然,御史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一旦事发,那么其结果就是面对专门为官员设立的酷刑。
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御史勾结地方官员、豪强的案例,这主要得益于在挑选御史时就已经严格把关。
甚至是偷懒的御史都很少,那些热血青年到了地方,自然是整天到处跑,毕竟有那么个精力。
同时御史拿的俸禄足够衣食无忧了。
而且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工作,让许多人喜爱的工作。
帝国政斧的这种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国民和政斧之间能够互相信任,帝国政斧将民心牢牢把握着。
特别是通政御史的亲民形象,更是使民心聚拢得很快。通政御史将问题上报后,中央可能还会专门派遣专员下来调查和解决民众的烦恼,这可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帝国这样做,旨在消除国民所面临的烦恼,让国民能够更幸福。
同时消除地方行政人员乱搞,但靠民众举报有时候并不是太及时,巡政御史的存在则能够比较及时的制止很多问题。
例如地方乱收费的问题,这是首要禁止的。以及地方强拆问题,这更是需要严厉禁止的。
在这样的制度下,夏钧身上的兑换平台月月积分收入都很高,平均民心指数达到的高度。
这样的民心程度,证明帝国还有一批满清的遗老遗少存在,同时还存在一批利益受损者,对当前的帝国没什么归属感。
但这群人数量占比很小,夏钧基本上可以不去理会。
但对满清遗老遗少的打压,夏钧从来都是不留余力的,任何留辫子的人都得抓起来审查一番。
同时若有祭拜满清皇帝者,公开歌颂满清者,一律都将抓起来判刑,情节若是严重者,还将直接死刑。
1922年初,中华帝国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
那就是满清各代皇帝陵墓遭到盗掘,里面的尸骨、陪葬品全部失踪。
各媒体纷纷跟进,很多媒体对此事件无太大的感觉,抨击起来不痒不痛,有的媒体甚至公然支持盗掘行为。
帝国对此事件,派遣了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但调查却是一直没有进展。
帝国内部很多人顿时看出了一些东西,以帝国政斧军情二处的能力,怎么会调查不出盗墓贼是谁?
就算调查不出来,去道观寺庙里请几个修士来调查一下,用宿命通一看就知是谁。
调查没有进展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陵墓被盗掘乃是官方所为。
而且帝国首席风水大师最近正在到处跑,不是去找风水宝地,而是找阴煞之地,最终找到了一个乱葬岗。
一天夜里,一群人掘开了乱葬岗,将一些尸骨丢了进去,然后掩埋了起来。
天亮之后,一群风水大师又在上面做了手脚,在上面贴了符,并放下了一个数百斤重的大秤砣,秤砣上写着‘永镇’二字。
满清皇陵盗掘案最终不了了之,官方一直没有宣布后续调查结果,好似这件事从未发生过一般。
当然,帝国在盗掘案发生后,连续颁布了数条政令,要求各地严加保护古代汉族大墓,严禁盗掘。
同时帝国修改了刑法,盗掘汉墓者,一律处以死刑,情节严重者,可按超出刑法范围的方式处理。也就是处理官员的那一套。
这是帝国再次对盗墓问题进行定姓,盗墓确实是非常恶劣的行为。
此时中华帝国还有很多春秋大墓保留完好,同时唐代的大墓也保存得比较完整,全都被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