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可以挤奶的北极熊(2/3)
内,资本都是未来世界的主流。
此时中国政斧、军队、人民给中国资本提供了一个世界上最坚固的保护壳,再用军队去砸碎其他国家的保护壳,使得中国资本能够进入那些资本更为弱小的国家的内部。
资本就是这样,大的吃小的。
此时中华帝国为什么不提倡明煮自由,因为明煮自由就是绝对的自私,自私就等于被分化。
就好像一群羊原本很团结,老虎拿他们没办法。于是老虎对羊说,我会给你们自由,于是有一部分羊投靠了老虎,老虎果然给了他们自由。然后老虎带着这群羊,去把那群不愿意听从他的话的羊吃掉了,再回过头吃掉那些相信了他的话的羊。
中国国民对于前线打了大胜仗,中国出动三十万兵力,与俄国的五十万兵力加起来才八十万的兵力,一举就击溃了苏维埃红军三百万兵力。
在兵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还能够打出干净利落的胜利,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战绩,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国陆军的强大。
中国商人最高兴,因为陆军在前线的胜利,意味着新俄国将不会被苏维埃红军灭掉,而他们在新俄国境内的垄断资本也将十分安全。
夏钧对于收到的效果非常满意,这次反攻也是在给华夏会的民族商人一个信心,一个继续加强在新俄国的资本投入的信心。
只要资本投入到一定程度,就能够形成高度的垄断。
在高度的垄断之后,整个俄国的俄国人都等于是在为中国民族资本打工,而中国民族资本是与人民互相依存的。
用民族资本来说还不太确切,严格的说,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以国有资产为主导,民族资本为辅助的资本道路。
中国的经济大部分为华东集团所垄断,华东集团就是国有资产。
而华东集团的盈利每年都将拿出一大部分投入到国民福利的建设中去,等于是在给国民分红。
不管是国有资产,还是民族资本,都是与人民互相依存的。
人民离开了国有资本和民族资本就会完蛋,而国有资本和民族资本失去了人民,也会完蛋。
双方在互相依存中走向繁荣。
此时新俄国的经济,主要也是被华东集团所垄断。
华东集团不仅在新俄国建设了大量的工程,还以低廉的价格圈下了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未来开采出来都是钱。
张季玉在取得奥伦堡一线的大捷之后,马上打电话回国请示夏钧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将界限推到伏尔加河,同时攻占伏尔加河下游的高加索地区。”夏钧对张季玉指示道。
“那军区得向前推进了。”张季玉说道。
“嗯!伏尔加河以东的军区主要负责防守。我们下次进攻从伏尔加河下游的高加索地区展开。”夏钧对张季玉说道。
“是!”张季玉领命道。
“那就这样吧!记住不要冒进。”夏钧说着挂了电话。
贪图进利而冒进是资本国家在对付无产阶级国家的一个通病,其结果就是失败。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不管是哪个国家显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夏钧作为穿越者,能提供参考的战争有很多。
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等,都是能够提供很大参考价值的。
对付无产阶级国家的组好办法就是蚕食,而不是一路钻进腹地。
要知道物产阶级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人民,他们的力量随时可以分散到人民之中,就算是进入腹地后歼灭了再多的有生力量,只要人民还在,无产阶级国家就还有一战之力。
从伏尔加河下游的高加索地区向苏联发动进攻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因为越往南,恶劣的严寒气候出现的机率就越低,而且伏尔加河下游的高加索地区,伏尔加河没有流到那一地区,也就等于是没有伏尔加河这道阻碍,而且地形是平原,适合大装甲兵团作战。
因此攻占高加索地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军事行动,通过占领高加索地区,就能够确保下一次进攻的顺利开展。
……叶戈罗夫在带领苏维埃红军东方面军从伏尔加河北部撤退到伏尔加河西岸之后,立即开始组织兵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中俄联军大举进攻。
而在莫斯科,斯大林下达了‘大家一起去和尼古拉二世与中国资本军队战斗吧!’的动员口号。
斯大林与苏维埃红军高层经过讨论后,决定将中俄联军诱入伏尔加河西岸腹地,等中俄联军战线拉长之后,再派遣部队截断中俄联军的补给,然后接着以大兵团对中俄联军进行包围。
“我们起码需要五百万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将中俄联军包围在腹地。”
斯大林当即说道:“那我们就动员五百万兵力。”
斯大林的态度十分坚决,“我们必须给中国人和尼古拉二世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永生难忘。”
“我们发动大兵团将中俄联军包围之后,可以再派遣部队专门打击他们的援兵,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包围的中俄联军的补给就会越来越少,当没有了食品、弹药、燃料之后,他们将变得不堪一击,最后只能被我们歼灭……”
美好的蓝图顿时展现在苏维埃高层的眼前,不过这个蓝图严格的说并不是很准确。
就算是中俄联军被包围了,夏钧也不会傻到顺着他们的套路走。全军覆没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损失一部分力量是完全可能的。
正当苏维埃红军高层信心满满之时,殊不知中国陆军根本没有杀入苏维埃腹地的意图。
在击溃了苏维埃红军东方
此时中国政斧、军队、人民给中国资本提供了一个世界上最坚固的保护壳,再用军队去砸碎其他国家的保护壳,使得中国资本能够进入那些资本更为弱小的国家的内部。
资本就是这样,大的吃小的。
此时中华帝国为什么不提倡明煮自由,因为明煮自由就是绝对的自私,自私就等于被分化。
就好像一群羊原本很团结,老虎拿他们没办法。于是老虎对羊说,我会给你们自由,于是有一部分羊投靠了老虎,老虎果然给了他们自由。然后老虎带着这群羊,去把那群不愿意听从他的话的羊吃掉了,再回过头吃掉那些相信了他的话的羊。
中国国民对于前线打了大胜仗,中国出动三十万兵力,与俄国的五十万兵力加起来才八十万的兵力,一举就击溃了苏维埃红军三百万兵力。
在兵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还能够打出干净利落的胜利,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战绩,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国陆军的强大。
中国商人最高兴,因为陆军在前线的胜利,意味着新俄国将不会被苏维埃红军灭掉,而他们在新俄国境内的垄断资本也将十分安全。
夏钧对于收到的效果非常满意,这次反攻也是在给华夏会的民族商人一个信心,一个继续加强在新俄国的资本投入的信心。
只要资本投入到一定程度,就能够形成高度的垄断。
在高度的垄断之后,整个俄国的俄国人都等于是在为中国民族资本打工,而中国民族资本是与人民互相依存的。
用民族资本来说还不太确切,严格的说,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以国有资产为主导,民族资本为辅助的资本道路。
中国的经济大部分为华东集团所垄断,华东集团就是国有资产。
而华东集团的盈利每年都将拿出一大部分投入到国民福利的建设中去,等于是在给国民分红。
不管是国有资产,还是民族资本,都是与人民互相依存的。
人民离开了国有资本和民族资本就会完蛋,而国有资本和民族资本失去了人民,也会完蛋。
双方在互相依存中走向繁荣。
此时新俄国的经济,主要也是被华东集团所垄断。
华东集团不仅在新俄国建设了大量的工程,还以低廉的价格圈下了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未来开采出来都是钱。
张季玉在取得奥伦堡一线的大捷之后,马上打电话回国请示夏钧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将界限推到伏尔加河,同时攻占伏尔加河下游的高加索地区。”夏钧对张季玉指示道。
“那军区得向前推进了。”张季玉说道。
“嗯!伏尔加河以东的军区主要负责防守。我们下次进攻从伏尔加河下游的高加索地区展开。”夏钧对张季玉说道。
“是!”张季玉领命道。
“那就这样吧!记住不要冒进。”夏钧说着挂了电话。
贪图进利而冒进是资本国家在对付无产阶级国家的一个通病,其结果就是失败。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不管是哪个国家显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夏钧作为穿越者,能提供参考的战争有很多。
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等,都是能够提供很大参考价值的。
对付无产阶级国家的组好办法就是蚕食,而不是一路钻进腹地。
要知道物产阶级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人民,他们的力量随时可以分散到人民之中,就算是进入腹地后歼灭了再多的有生力量,只要人民还在,无产阶级国家就还有一战之力。
从伏尔加河下游的高加索地区向苏联发动进攻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因为越往南,恶劣的严寒气候出现的机率就越低,而且伏尔加河下游的高加索地区,伏尔加河没有流到那一地区,也就等于是没有伏尔加河这道阻碍,而且地形是平原,适合大装甲兵团作战。
因此攻占高加索地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军事行动,通过占领高加索地区,就能够确保下一次进攻的顺利开展。
……叶戈罗夫在带领苏维埃红军东方面军从伏尔加河北部撤退到伏尔加河西岸之后,立即开始组织兵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中俄联军大举进攻。
而在莫斯科,斯大林下达了‘大家一起去和尼古拉二世与中国资本军队战斗吧!’的动员口号。
斯大林与苏维埃红军高层经过讨论后,决定将中俄联军诱入伏尔加河西岸腹地,等中俄联军战线拉长之后,再派遣部队截断中俄联军的补给,然后接着以大兵团对中俄联军进行包围。
“我们起码需要五百万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将中俄联军包围在腹地。”
斯大林当即说道:“那我们就动员五百万兵力。”
斯大林的态度十分坚决,“我们必须给中国人和尼古拉二世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永生难忘。”
“我们发动大兵团将中俄联军包围之后,可以再派遣部队专门打击他们的援兵,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包围的中俄联军的补给就会越来越少,当没有了食品、弹药、燃料之后,他们将变得不堪一击,最后只能被我们歼灭……”
美好的蓝图顿时展现在苏维埃高层的眼前,不过这个蓝图严格的说并不是很准确。
就算是中俄联军被包围了,夏钧也不会傻到顺着他们的套路走。全军覆没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损失一部分力量是完全可能的。
正当苏维埃红军高层信心满满之时,殊不知中国陆军根本没有杀入苏维埃腹地的意图。
在击溃了苏维埃红军东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