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以什么借口打韩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杜如晦的话,到是一下子提醒了众人。  

将争抢开战权的众人给拉到了更现实的问题。  

叶庆看向了李儒跟郭嘉:“文优你跟奉孝说说吧!”  

李儒朝着郭嘉示意了一眼。  

郭嘉站起来道:“那还是我来说吧,毕竟文忧的锦衣卫有一些事是不能公布出来的!”  

“根据锦衣卫还有我收集的楚越国方向的地图以及扬州地区的楚越国人透露出来的消息。  

扬州之南,到大海这一段山里,全是南越人。  

用楚越国人的称谓叫山越。”  

“一直南下,过了大海,有一大岛名曰夷洲,夷洲之大如其名,差不多是我们中原一州之广,其上有民无数。  

具体如何有待查。”  

“不过只要不下海,不南攻夷洲,应该不会与之产生矛盾,发生战事。所以夷洲不影响我们对扬州的用兵与统治!”  

众人闻言皆点头,就算是水军为主的周瑜也没有什么要插话的。  

水军只是在大江上横行。  

大海究竟如何,还没有拭过。  

接着郭嘉又道:“扬州之东,尽是大海,海之东南有岛国琉璃国,国不过数郡之地,海域却极大。  

琉璃之东北有岛国倭国,倭国之大有一州之地,分三个主岛,一个副岛,以及上千小岛组成。  

其国其民彪悍野蛮,不过国力并不强,善水战,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对扬州的进攻与吞并。  

不过需要防着楚越国引琉璃国与倭国之军相助,毕竟他们都有水军,方便往来。”  

“如此说来,进攻楚越国,拿下扬州之后,我们还需要提防琉璃国与倭国从海面的袭击,需要布防一定的兵力在沿海以及大江出海口。”杜如晦朝着叶庆躬身道:  

“陛下,我觉得暂时可以不打楚越国,应该多练水军,同时增兵扩军,以备日后海防。”  

叶庆看向了其它人。  

荀攸站起来道:“按杜大人之人,那进攻魏国也是现阶段不可取之策。  

因为魏国北部有鲜卑还有辽、金等蛮夷,魏国东部同样是大海,渤海的另一边还有高句丽跟三韩之民。  

如此一但攻下魏国,我在周要面对的敌人会更多,需要更多的兵马陈于北部与东部。”  

荀攸是青龙集团军的军师。  

这话潜台词就是中部开花,先打韩国为主了。  

这是帮着韩信的。  

谁都有私心!  

虽然同为帝国服务,不过争功,抢战,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帝国安全的允许范围之内。  

为各集团军争取合理的利益,无可厚非。  

薛仁贵咳嗽一声道:  

“北方蛮夷好打,只要攻下了魏国,北面之敌可以由我们玄武集团军负责,魏国本土以及东部,由开阳集团军负责,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我们有着草原部落必须的东西,可以在不开战的情况之下,互利互惠,暂时和睦!”  

身为北方军团,薛仁贵不能在装聋作哑了。  

他的玄武集团军一直在打配合,并没有真正做过主角。  

算下来,各方各军都立下大功,他反而成了路人甲。  

在不争取,玄武集团军的将士们该闹了。  

这一下可热闹了。  

南北中三路都争夺利害。  

都想做来年第一枪。  

叶庆还是没有表态,依旧看向了文官。  

商鞅这时站出来道:“大将军、张尚书,我们的兵马能够支撑得起三路一起推进吗?我们的粮草能支撑得起至少三十万大军同时行动吗?”  

法家从不偏向哪一方,公平公平公开。  

如果大周足够强大,足够富有。  

魏国、韩国、楚越国同时打,又有何不可。  

三国都被大周打过,势必暗中结盟了。  

打哪一国,其它两国都会暗中支持。  

索性一次灭了三国。  

如果是以前,商鞅是断没有这般豪气,不敢有这样的奢望。  

但是如今之大周,国土增长了两倍还多。  

人口同样增长了两倍还多。  

国力财力都大大增加。  

各方面发展良好。  

并不是不能与三国同时开战。  

众人听到商鞅的话,也是一愣。  

同时打三国,三路同时进兵。  

这个你还真敢想啊。  

白起与张居正对视一眼。  

然后白起站起来道:  

“兵马是够了,但是因为新接收之地太大了,需要兵马镇守,短时之内不宜抽调太多兵马到前线。  

我的意思是还是以稳为住,我大周最不缺的就是时间,等消化好了所占之地,在往前推进,会更顺利!”  

“而且巴蜀的路,还有通朔州的直道也还没有彻底贯通,也需要时间,等这两条大道弄好,我们便可以抽调更多的兵马与民力来倾向东边了。”  

张居正也道:  

“以我们现在的钱物力,可以支撑得起四十万大军同时行动半年所需,不过我也不建议同时进攻三国,因为所占之地的交通还没有完善,法制还不健全,土改也才刚刚开始。  

百姓的归属感还没有上来,现在就征调钱粮与兵丁,容易造成新得之地百姓的反感,不利于我们以后的管理!”  

“如此,就当我没提!”商鞅点头坐下。  

随着帝国的扩大,新得之地太多了。  

善后工作才是最难的。  

夺取新地不难,难的是治理。  

张良站起来道:“商鞅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