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断交讨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么说将军是不承认了。”  

张良冷声道:“还是说巴国堂堂的征军大军中,没有一个敢承认自己犯了错事。”  

城上,征西将军与众将尽皆沉默。  

这话他们没法接。  

现在咬死都不能承认他们袭击了大周的部队。  

毕竟,事实是他们与大周以经无形解约,不在是盟友了。  

但是他们不能开撕毁盟约的头。  

“哈哈哈,好一个巴国征西军,敢做不敢当,难怪你们会与蜀国暗中递交盟约,将绵竹、雒县等地送给蜀国,让他们来袭击埋伏我大周的西南军团。“  

“巴国无信无义,还亏我大周以前派水师帮你们攻下蜀国这么多的地盘。”  

“在你们巴国垫江失守危难时刻,更是我大周的将士舍生忘死帮你们夺回此城,拿回三水控制权,没想到你巴国竟是如此白眼狼。”  

“好,既然你巴国愿意与蜀国结盟坑害我大周,那我大周从此便与你巴国在无任何关系,从此你我乃是敌寇。”  

说完,张良掉头走了。  

张三丰等人一句话也没有说,跟着默默的离去。  

“这…”  

征西将军有苦难言。  

一众将领们更是面面相觑这也太则了吧,一言不和就断交。  

还放狠话,要互相成为敌人。  

“将军,看这张良说的并非是虚言,我们还是早些报给江州,让陛下知晓才是!”  

征西将军闻言无奈长叹一声道:“唉,只好如此了,这一次大周的西南军团没有坑到,就杀了二千的氐人,实是失误,本帅估计要被换下去了!”  

“将军莫如此说,这可能是…蜀国方面搞的鬼。”  

“蜀国!”征西将军闻言,突然眸中射出凶光。  

蜀国,还真有可能,这帮该死的蜀人,信不得呐。  

我巴国与之结盟,是祸非福呐。  

葭萌城!  

“将士们,巴国背信弃义,勾结蜀国,伏击了我大周南下的先锋军,你们说该怎么办!”  

周瑜站在三层的楼船甲板上扫向了各船的将士。  

水师众将士纷纷怒吼回道:“打巴国,杀进巴国去,教训他们!”  

“替我们死去的兄弟报仇!报仇…!”  

周瑜将佩剑一拔道:“好,既然大家都觉得我们应该报仇,那就随我一起南下报仇!”  

“报仇!报仇!报仇!”  

“起航,升帆…”  

众军纷纷开始忙碌,很快水师大军扬帆起航,朝着睛游杀去。  

下游的水纹地理他们都以熟悉。  

有多少城池,每个城池有什么特点,哪里有水寨,哪里湍急,哪里缓平。  

哪里适合埋伏,哪里适合作战,哪里能登陆,早以经打探得清清楚楚。  

记录得仔仔细细。  

看到大周的水军战船南下。  

驻防阆中的巴国将领跟官员们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  

不过一个个疑惑不解。  

“我们有请大周的水军南下助战吗?”  

众人纷纷摇头。  

“没有,现在江州的气氛不对,好像我巴国跟大周关系开始要闹僵了,反而跟蜀国开始勾勾搭搭的谈判。”  

“乱弹琴,江州的百官都疯了吗?他们不知道大周水军的强大,不知道大周水军的战船有多犀利吗?”  

“如此这些战船不是受邀请南下,而是来进攻我们的,我们拿什么来阻挡。”  

一些哀叹声中,守将一摆手道:“通知水寨,准备做战,同时派出战船,寻问一下大周的水师,为什么南下!”暖才文学网很快驻防阆中的巴国水军战船逆流挡在了大周水军的前面。  

“周帅,巴国水军问我们,南下做什么?”  

周瑜直接道:“告诉巴国的水军还有守阆中的将领以及官员,就说他们巴国撕毁盟约,背信弃义,与蜀国勾结,坑害我大周将士,杀我大周将是二千余人,我大周现以正义之名,讨伐巴国。  

巴国上下需承受代价,要么投降开城,要么战死沙场!”  

大周水军的意思传送过来,巴国水军听了惊愕不已。  

很快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汇报到了阆中的守将这里。  

城中众将听完,面面相觑一个个脸色发苦。  

“诸位,最坏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大周水师此来,是兴兵进攻的,准备战斗吧!”  

守将说完,其它副将们肝疼不已。  

一个个心如死灰。  

真的要跟大周打。  

他们拿什么来守。  

水寨的水军会第一时候被大周干掉。  

然后被周军围城。  

“诸位,我们没得选,阆中是第一道关卡,即使我们不想打,但是你们想过江州的族人跟家小没有。”  

提到这个众人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只能自认倒霉。  

下游的城池将领可以投降,因为他们离着州江近,一但攻破,很快就能打到江州。  

而作为第一道关防的阆中,如果不战而降,消息很快传到江州,皇帝会第一时候先处死他们的家人。  

所以他们没办法投降。  

只能死战。  

“是将军,死战!死战!”  

周瑜并没有第一时候进攻,而是等着巴国做好了准备。  

直到巴国的水军全都拉出了水寨,这才一挥手道:“进攻,冲垮他们。”  

双方的战船,彼此都了解,所以想使用什么奇妙的战法,几乎不可能。  

很快两军冲撞厮杀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