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商鞅变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汉中!  

收到长安来的消息。  

张丘等人傻眼了。  

“大周军队不光消灭了七十万的楚越国大军,还将武关夺过去了,楚越国以经停止了对武关的增兵,看样子是要停战了!”  

“就算楚越国与大周不修好,但是短时之内也不会爆发大战了。”  

张丘听着手下的分析,手里捏成拳头,死死的盯着地图。  

眼中全是不甘。  

叶庆奇迹般的扭转了关中的绝境。  

生生将一个快要灭国的危险情况给消除了。  

“主公,不光如此,听说现在北边突厥人的大汗也被白起等人给杀了,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大周北边也安定了!”  

又是一个大胜,南北开花,都是以少胜多!  

叶庆的人怎么这么能打。  

这个白起,一个无名之辈,上来就是大将军。  

也只有叶庆敢这么干。  

张丘松开拳头,转向坐下,揉着太阳穴。  

“还有什么不利的消息,一并说完吧!”  

“主公,韩国撤兵了,没有占洛阳,魏国也退回了原来的边境线。”  

“现在叶庆还宣布…将我们张家给定为叛贼,削了河东候的爵位,除了族谱,小姐还…还打入了掖庭。”  

听完后张丘大怒,一拍案几。  

“过份,该死的杂种,竟然如此羞辱吾妹!”  

其它的张丘都忍了,反正他们干的事就是谋逆。  

叶锦以经被他推上了皇位,定都南郑了。  

但是他的妹妹好待也是叶震的贵妃,竟然被贬黜到了掖庭。  

叶庆是不想善了了。  

打算死刚到低,彻底撕破脸了。  

“父亲,我们现在我们怎么办,要不要派人暗杀叶庆?”张鲁问道。  

不过问完他就后悔了。  

汉中根本没有六品实力的武者,连两个五品也被张三丰给杀了。  

想去长安杀被高手保护的叶庆,实在是比登天还难。  

“不用管他,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快点打下巴国,解决了巴国,我们就能一统三地两国,组成一个疆域巨大的帝国,从此快速发展起来,那时才有实力争夺关中。”张丘想了想道:  

“派人联系楚越国,现在可以结盟了,如果楚越国愿意帮我们,以后可以借道子午谷出兵进攻大周!”  

众人闻言眼芒。  

这个诱饵抛得好。  

相信楚越国人一定会心动。  

“主公,如果楚越国同意,我们可以请楚越国派高手帮我们攻打巴国,如此能更容易一统巴蜀之地!”  

谋士建议道。  

其它人也是频频点头。  

长安!  

太极宫里。  

“陛下,讲武堂与大衍武司已以筹备完成,我们准备开启第一界讲武堂学员招生,跟第一次大衍武司全国武道大赛,为帝国选拔出可用的人才!”  

叶庆道:“可以,我会让人从内库拨付钱粮给你们的。”  

“同时武道大赛优异的学员我会授予他们爵位还有武职,尽量调动起我大周的武者,尽可能的挑选出有实力的人才!”  

“是陛下!”  

张三丰、蓝东、华备等人退下后,商鞅走了进来。  

“陛下,这是我与刑部这几些日子以来加修的大周刑律,你看一下!”  

因为有纸的原因,所以繁杂的律令可以浓缩在一本书稿上。  

叶庆翻开看了几页,并没有看开就合上了。  

“看了几眼,应该比原来的更好了,你还是详细跟我说说里面加修或是删减的吧,有空我在慢慢看!”  

商鞅遂将里面最重要的部分讲了讲。  

最后又道:“主公,其中有一条,我觉得是当务之急,必须,马上就做。”  

“你说的是重新登记造册户籍人口还有田产吧!”叶庆道:  

“那就联系户部跟农部,由你们刑部出头,将此事做下去,并且以明文规定,以后田产多者多缴纳赋税,要多服兵役劳役,按阶梯性收缴田税。”  

“是陛下!”  

这个方法叶庆早就提过了,所以商鞅又从袖口掏出一物。  

“陛下,我起草了一份变法令,名曰垦草令,请你看一看!”  

垦草令很熟悉。  

叶庆让他承禀上来,看过之后,有喜也有忧。  

商鞅则有些忐忑。  

“加连坐法可以,不过轻罪用重刑不宜,还是按刑量罪吧,否则人心太死板了!”  

“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这个可行,不过要延后,现在大周刚刚大胜,我们的人才刚刚撑握各方大权,还没有稳固,押后到腊月在提此事!”  

“重农抑商,不可取,我大周要重农也重商,更重军工。  

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很有必要。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就没必要了同,不利于商贸发展,重征商税可以,越是奢靡之物,税率能提多高,给我提多高,我大周不需要奢靡享受之风,应该提倡节俭并且以实用性为主!”  

“鼓励外国移民,奖励田地,这个可以有,不光有,凡转介绍家乡之人到我大周来的,还可以获得转介绍的特别奖励,不光钱粮田,甚至爵位都可以有。”  

看完后,叶庆将本子放下:“就按我刚才说的,改一改,等一等,就执行吧!”  

“是陛下,臣知道怎么做了。”  

大半被叶庆接受,还有不少修改填补的,商鞅以经相当满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