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议凉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别说叶锦跟张鲁了。  

就是沈万三听完叶庆的那些构想都以经热血澎湃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商人,对于商机的扑捉可不是平常人能比的。  

没看到那个张嫣然郡主听得双眼发直。  

对即将要推出来的美食,直流口水,馋得不行。  

沈万三都不由的暗暗佩服叶庆的商业头脑。  

感觉叶庆比他更懂这方面。  

自己那点本事,在他面前啥也不是。  

跟着叶庆,他还需要好好学习,向叶庆看齐。  

好好琢磨叶庆说的那一些个模式。  

“算了,此事不急,一时半会他们还不会这么快给答复,还是先将烈酒合作之事发展下去!”叶庆吩咐道:  

“英雄烈要扩产,一味的收酒不是解决之道,我们该建立自己的酒坊了,你去收购一两家酒坊,招收些酿酒工匠工人。  

到时我们不光要扩产,还得增加些口味,创新推新才是吸引客人最直接的方法!”  

“是主公!万三这就去办,及早建立属于我们消遥府的酒庄!”沈万三觉得叶庆的想法真的很特别。  

而且极富有远见。  

别人还在想着英雄烈赚大钱。  

主公以经想着开发英雄烈一整套产品,甚至居安思危想着继续开发不同于英雄烈口味的其它酒品了。  

没错,任何东西,久尝会腻,久看会厌。  

新事物往往最捉人眼球,最能引人好奇尝试。  

解决了此事!  

有了河东王府跟南郑郡王府的合作,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局面。  

叶庆回到逍遥府,让人将张仪找来,将跟叶锦等人的谈话简单说了一下。  

张仪道:“主公你是想让武城侯跟洛阳侯方面也跟我们进行烈酒合作?”  

“没错海丰,这牛皮吹出去了,就是要实现的,而你就是帮我实现的人,此时只有你去办比较合适,因为你知道怎么谈!”叶庆笑道。  

所谓上杆子不是买卖,如果换个人直接找上这两家,指定会被对方吃死。  

反求于人。  

落了下层还得付出多余的代价。  

不过张仪去谈就不一样了。  

张仪乃是名嘴,主动找上你,也能化被动为主动。  

所以叶庆很相信张仪的能力。  

张仪自是激动高兴。  

带着任务,第二天便找上两家,开始自然是提出合作抗楚越国系力量为理由。  

顺便送上美酒英雄烈。  

然后不留痕迹的指出河东王府跟南郑郡王府以经拿了两个方向的销售代理权,跟逍遥府进行了合作。  

然后戛然而止不在多提。  

直接回了逍遥府。  

经过一夜的商量。  

武城侯跟洛阳侯的魏国系跟韩国系主动来找张仪。  

希望引进英雄烈,销往魏国与韩国等关东地区。  

二国都在函谷关以东。  

自然成了彼此较量的对手。  

谁要是能单独吃下这个方向,那关东广大地区的利润,就都属于谁。  

张仪略施小计,不费什么口舌便将二国系引上了勾。  

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让李儒等逍遥府的人高看了数分!  

“海丰,你这次做得不错,我在想,要不要向陛下举荐你,派你去说报七羌,为我大周西陲的安定做贡献!”叶庆一本正经的开着玩笑道。  

李儒等人还煞有其事的点头附和道:“主公此言大善,相信有海丰这张嘴,完全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能帮我大周减少数万将士的伤亡。”  

“嘿嘿,主要是能省下不少军费!那帮文官会很高兴。”程咬鑫也铁憨憨的起哄。  

顿时引来所有人的笑声。  

张仪苦着脸笑道:“主公,要是现在派仪去凉州,估计我还没有进羌人的地盘就被射杀了。  

没有主公做后盾,没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撑。纵使我就百嘴雄辩之才,也无用武之地。  

仪觉得,这西垂的安定,要先打出来。  

拥有绝对的武力,强力的震慑,才能取之以巧,施之以柔!”  

强权出外交!  

这个道理一直行得通。  

“海丰的话也是正理,七羌之所以敢一直与我大周敌,骚扰劫掠,很大的问题是我大周的军队一直无法深入七羌老巢,无法消灭其中一支,我大周在凉州的兵马无法形成压倒性的战力,这才让七羌觉得在西边可以与我大周分庭抗争,而不怕带来灭顶之灾。”李儒不管是在华夏史还是这龙腾之地,都是出自凉州,所以对凉州的情况更清楚。  

不由的感慨起来。  

“想在凉州形成压倒性的优势,除非将在其它方面的兵马全部抽调往凉州去。”张仪分析道:  

“这就牵扯出更大的帝国战略了,需要让楚越国、韩国、魏国、还有北石国以及突厥全都安份守已,不觊觎我大周。  

楚越国、韩国、魏国好说,有联姻在,可以加强连横合纵暂时安宁,但是北边的突厥跟东北边的北石国却是我大周的死敌劲敌。  

这两国一直觊觎我们的北地郡跟西河郡,想让他们收手,除非牺牲西河郡,引两国相争。  

否则我大周根本腾不出兵力。”  

大周跟楚越国、魏国、韩国有武关、函谷关等重要的关卡相隔。  

所以进退有据,除非爆发国战,一般小打小闹没有意义。  

所以彼此之间到是较为和平。  

所以可以通过政治联姻加强联系与关系。  

但是这北石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