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丘八羌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虎贲卫损失多少!  

秦虎初略扫了一眼便知道本方伤亡也只有二三十骑。  

“亮旗号!”  

秦虎看着羌骑缩减了差不多一半,脸上的笑容更加的灿烂。  

亲卫旋即将藏在马背上的旗子树起。  

然后轻轻一扬。  

顿时土黄色的虎贲两字随着整面旗帜舞动。  

刺眼的虎贲二字,扎进了丘八羌王等人的心中。  

“虎贲骑!”  

记忆仿佛拉回到了许久之前。  

这么一支骁勇的骑兵没少跟羌人作战过。  

乃是大周最为精锐的一支铁骑之一。  

至从叶宇来到凉州之后,虎贲骑便调回长安。  

所以丘八羌王等人对虎贲卫极外的重视、忌惮,还有仇怨。  

新仇久恨呀!  

难怪一战就让他折损了一半的精骑。  

瞥了一眼身后以然结阵的二百大周步卒,丘八羌王长刀一指对面的秦虎众周骑道:  

“进攻!为死去的我族战士报仇!”  

“报仇!报仇…”  

轰隆隆,羌骑顺着官道至南向北又冲向了大周铁骑。  

这一次他们可没有原来从北向南冲刺潇洒了。  

因为官道上有刚刚交战过后形成的阻碍。  

而且这一回他们不在是俯冲,而是被大周的军队,夹在了中间。  

如果不能迅速冲杀出去,可能会被大周军队困死耗在这里。  

一但让襄武城的周军知道,必定派兵过来增围剿灭自己。  

时间拖得越久越危险。  

现在他们不光要胜,而且还要快!  

秦虎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同时懂丘八羌王在想些什么。  

嘴角微微一翘,左手轻轻上抬。  

虎贲骑们,纷纷用手轻轻碰了碰胸口的护胸镜。  

原来所有虎贲骑的要害部位都装备了反刺反伤的保护甲片。  

为作大周最精锐的铁骑,又是帝国皇帝最忠臣的勇士,叶震自然不会吝啬对他们的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虎贲骑伤亡教少的原因。  

捶过胸膛的衣甲,虎贲骑拿弓取箭。  

上弦张弓。  

瞄准着正缓速通过刚才交战区的羌骑。  

等这些羌骑过了四分之一时,秦虎手势一下。  

顿时虎贲骑的箭矢离弦飞射而出。  

朝着羌骑先头部分射去。  

射完也不管中不中,接着继续取箭在搭箭一射。  

一支支箭矢飞射过去。  

差不多三轮之后,秦虎大喝一声,长枪一挺冲在了最前面。  

“杀!”  

所有虎贲骑,怒吼如山崩,势如长虹。  

又如离弦之箭,噬人胆魄。  

遭受了三轮箭雨,丘八羌王这边又少了百八十来骑。  

轻伤无数。  

那叫一个心疼。  

不过事已至此,唯有一战,狭路相逢,只能硬战死战。  

“周将受死!”  

“蛮夷小贼死来!”  

丘八羌王与秦虎那是将对将,兵对兵。  

二人寻到机会,互相冲撞在差不多的一条线上,彼此挥动武器,使出最强一击,朝着对方的要害招呼过去。  

二人都是一流顶峰实力的战将,武器对碰,金鸣不绝。  

力量上不相上去,二人没有一触就闪。  

而是双马停在原地,频频出招,杀向自己的对手。  

“锵锵数声!”  

二人都打出了怒火,都想斩杀彼此,以提振士气。  

带着队伍取得胜利。  

不过就在二人交手五六招之后。  

二人的交战圈突然人变少了。  

四周的喊杀声斗然落下。  

接着无数刚刚从杯北往南冲过去的周骑折反回来。  

手中的武器闪烁着寒光,腥重的血味扑面吹来。  

丘八羌王这才余光一撇。  

顿感不妙。  

挥刀一挡,闪开脑袋,提绳便要逃。  

因为这一场交封冲杀,虎贲卫又有绝对的实力获胜。  

还是伤亡二三十人,以绝对的优势将羌骑大部分杀下马去。  

没死的羌骑头都不敢回,催马直往北而逃。  

丘八羌王焉能不急,焉能不胆寒。  

一千精锐的丘八羌铁骑就剩下五十骑不到了。  

眼看虎贲卫折返追来要彻底围杀人了,他深为羌王也只能苟命要紧。  

“追!”  

秦虎怎么可能放过他,带着虎贲骑直追不放。  

丘八羌王等羌骑往北逃了数里,然后寻了一条西进小道的沟壑钻了进去。  

这进山打游击,他们是行家。  

能在山里转悠几天也不带迷路的。  

而且进小路还有一个好处,大周的兵马不敢深追,怕中埋伏,同时也怕折了马腿。  

马匹对大周来说异常宝贵。  

珍惜不已。  

而对他们羌人来说,只能说是损失了一匹战马,一个朋友,一个放牧的伙计。  

只要人回去,到时还可以换其它坐骑。  

羌人本就不多,精壮男丁就更少了。  

自然是保存性命为根本。  

“哼!这一次你就就算是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们全部斩杀!”秦虎没有多犹豫,催马往西追了下去。  

虎贲骑们也没有多犹豫,同样催马而入。  

有了马蹄铁,这一回他们不怕这小路上的石头,也不怕什么乱七八糟的地形了。  

卯足了劲追就对了。  

要让这些羌人明白,今天的大周以不在是过去的大周。  

现在的广阳郡不是你们的后花园,不是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