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礼物(2/3)
,您这问题就等于是站在镜子前问例外两个谁漂亮,都是绝色佳人,哪有什么分别。”
这么说笑寒暄几句,陈晴又和李大款招呼,接着是米拉·索维诺。
米拉·索维诺只觉得身边这位其貌不扬的导演真会说话,她刚刚站在陈晴两个对面,乍一看到显然是故意穿着相同装束发型眉眼也都差别不大的两个晴,也觉得很像。
不过,稍稍分辩一下,还是很容易区分。
特别是气质上。
陈晴是典型的强势女人,站在那里很自然会成为众人的关注焦点,而旁边的许公主,对于陈晴带着几分隐藏不怎么高明的讨好,因此明显给人一种主人和丫鬟的区别。
陈晴是来接米拉·索维诺的。
今天已经是7月15日,周二。
陈晴月初时本打算凑一下回归大典的热闹,然后返回美国,因为东南亚的事情,临时被喊来京城,帮忙与自家老板那边沟通各种事项,一待就是半个月。
现在终于要返回美国。
恰好米拉·索维诺这边戏份即将杀青,老板交代过照顾一下,于是约好了一起返回北美。
并没有在《爱情呼叫转移》剧组过多停留,接了人,陈晴一行就匆匆离开,直奔京城北郊的机场。
许公主还是第一次坐私人飞机,直到湾流v在高空平稳下来,心情还有些激荡,过去这些日子,遇到了陈晴,她刻意交好,没想到陈晴对她似乎更感兴趣,最近几天甚至形影不离,睡觉都睡在一起,还故意把两人打扮成类似模样。
这次离开,陈晴又主动邀请,问她有没有兴趣去美国,还说最近两年华人影星在好莱坞很吃香,可以帮她在好莱坞运作一下。
当然求之不得。
至于陈晴还说起要带她去见见自己老板,肯定也会对她很感兴趣云云,许公主只是想想帽儿胡同的四合院,想到陈晴最近这些日子接触的那些人那些事,就很难生出什么抗拒心思。
特别是大致猜到这位陈小姐的幕后老板是谁之后。
本来还想多和陈晴沟通一下感情,想要去前舱的办公室,被一位女侍拦下,许公主只好留在中舱和同样没什么特别待遇的米拉·索维诺聊了起来,话里话外地打探好莱坞那边的事情。
另外一边,待到飞机平稳,陈晴就躲在前舱开始梳理这段时间的工作。
除了帮忙牵线东南亚那边的事情,既然不得不留在京城,陈晴这段时间也参与了不少事情。
首先是伊格瑞特北京数据中心的正式启用。
陈晴同样出席了启用仪式。
随着去年中国政府前后投入数百亿人民币巨资大力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再加上网络接入费用的大幅降低,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人数快速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相比1996年年底总计200万出头的接入用户,只是今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接入用户数量就已经突破了300万,预计全年增长有望在700万到800万之间,中国的累计互联网接入用户数量也将突破1000万。
哪怕按照每个接入用户覆盖3个网民计算,待到1997年年底,也就意味着中国将拥有3000万网民。
而且,上半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丝毫没有阻碍这番增长势头,稍微有些眼光的人,都明白这是大势所趋。
再就是维斯特洛体系这边,伊格瑞特针对中国的业务,除了北京和上海的两大数据中心,其他方面此前在陈晴看来一直有些滞后,直到自家老板亲自解释过,才明白某人的用意,思索之后,陈晴对于维斯特洛体系针对中国互联网的本土化策略也非常赞同,趁着北京数据中心启用的关节,最近又悄悄设立了几个壳风投,在其他资本因为互联网泡沫破裂畏首畏尾的当下,继续大手笔撒钱。
可以说,现阶段维斯特洛体系在中国这边,门户网站、电子邮箱、电子商务等等业务,都扶植了不止一家初创企业,堪称狡兔多窟。
其次,这些日子顺便在央视和法国电视数据调查巨头索福瑞之间牵线,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
维斯特洛体系以总部在香港的一家子基金参股,拿到了20的股份,另外是央视占股50,索福瑞持股30。
按照自家老板的说法,只是一招先手。
陈晴却觉得很有用。
于是,掌握了话语权的收视调查公司,其实就相当于裁判。
既当选手又当裁判的好处,傻子都能明白。
说起来,陈晴本来想要找尼尔森,相比什么索福瑞,尼尔森才更加大名鼎鼎,这家公司在八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中国,只是一直小打小闹。
但品牌毕竟放在那里。
结果提议被自家老板否决,还不给原因,让她自己反思,陈晴仔细研究过,才发现自家老板真是高人。
主要是,尼尔森的调查手段太科学严谨了,用户终端安装仪器直接监测,而索福瑞,比较落后,甚至是让用户直接填写收视纪录卡片的那种。
落后好啊。
越是落后,越存在可操作性余地。
不仅如此,自家老板还透露,尼尔森和索福瑞正在寻求合并,大概率会成型,根据西方的反垄断法,一家数据调查公司不能同时在一个市场开设两家企业,到时候,可以顺势把尼尔森挤出中国。
然后一家独大。
再然后,就是对其他各种项目的例行跟进。
其实近期本
这么说笑寒暄几句,陈晴又和李大款招呼,接着是米拉·索维诺。
米拉·索维诺只觉得身边这位其貌不扬的导演真会说话,她刚刚站在陈晴两个对面,乍一看到显然是故意穿着相同装束发型眉眼也都差别不大的两个晴,也觉得很像。
不过,稍稍分辩一下,还是很容易区分。
特别是气质上。
陈晴是典型的强势女人,站在那里很自然会成为众人的关注焦点,而旁边的许公主,对于陈晴带着几分隐藏不怎么高明的讨好,因此明显给人一种主人和丫鬟的区别。
陈晴是来接米拉·索维诺的。
今天已经是7月15日,周二。
陈晴月初时本打算凑一下回归大典的热闹,然后返回美国,因为东南亚的事情,临时被喊来京城,帮忙与自家老板那边沟通各种事项,一待就是半个月。
现在终于要返回美国。
恰好米拉·索维诺这边戏份即将杀青,老板交代过照顾一下,于是约好了一起返回北美。
并没有在《爱情呼叫转移》剧组过多停留,接了人,陈晴一行就匆匆离开,直奔京城北郊的机场。
许公主还是第一次坐私人飞机,直到湾流v在高空平稳下来,心情还有些激荡,过去这些日子,遇到了陈晴,她刻意交好,没想到陈晴对她似乎更感兴趣,最近几天甚至形影不离,睡觉都睡在一起,还故意把两人打扮成类似模样。
这次离开,陈晴又主动邀请,问她有没有兴趣去美国,还说最近两年华人影星在好莱坞很吃香,可以帮她在好莱坞运作一下。
当然求之不得。
至于陈晴还说起要带她去见见自己老板,肯定也会对她很感兴趣云云,许公主只是想想帽儿胡同的四合院,想到陈晴最近这些日子接触的那些人那些事,就很难生出什么抗拒心思。
特别是大致猜到这位陈小姐的幕后老板是谁之后。
本来还想多和陈晴沟通一下感情,想要去前舱的办公室,被一位女侍拦下,许公主只好留在中舱和同样没什么特别待遇的米拉·索维诺聊了起来,话里话外地打探好莱坞那边的事情。
另外一边,待到飞机平稳,陈晴就躲在前舱开始梳理这段时间的工作。
除了帮忙牵线东南亚那边的事情,既然不得不留在京城,陈晴这段时间也参与了不少事情。
首先是伊格瑞特北京数据中心的正式启用。
陈晴同样出席了启用仪式。
随着去年中国政府前后投入数百亿人民币巨资大力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再加上网络接入费用的大幅降低,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人数快速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相比1996年年底总计200万出头的接入用户,只是今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接入用户数量就已经突破了300万,预计全年增长有望在700万到800万之间,中国的累计互联网接入用户数量也将突破1000万。
哪怕按照每个接入用户覆盖3个网民计算,待到1997年年底,也就意味着中国将拥有3000万网民。
而且,上半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丝毫没有阻碍这番增长势头,稍微有些眼光的人,都明白这是大势所趋。
再就是维斯特洛体系这边,伊格瑞特针对中国的业务,除了北京和上海的两大数据中心,其他方面此前在陈晴看来一直有些滞后,直到自家老板亲自解释过,才明白某人的用意,思索之后,陈晴对于维斯特洛体系针对中国互联网的本土化策略也非常赞同,趁着北京数据中心启用的关节,最近又悄悄设立了几个壳风投,在其他资本因为互联网泡沫破裂畏首畏尾的当下,继续大手笔撒钱。
可以说,现阶段维斯特洛体系在中国这边,门户网站、电子邮箱、电子商务等等业务,都扶植了不止一家初创企业,堪称狡兔多窟。
其次,这些日子顺便在央视和法国电视数据调查巨头索福瑞之间牵线,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
维斯特洛体系以总部在香港的一家子基金参股,拿到了20的股份,另外是央视占股50,索福瑞持股30。
按照自家老板的说法,只是一招先手。
陈晴却觉得很有用。
于是,掌握了话语权的收视调查公司,其实就相当于裁判。
既当选手又当裁判的好处,傻子都能明白。
说起来,陈晴本来想要找尼尔森,相比什么索福瑞,尼尔森才更加大名鼎鼎,这家公司在八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中国,只是一直小打小闹。
但品牌毕竟放在那里。
结果提议被自家老板否决,还不给原因,让她自己反思,陈晴仔细研究过,才发现自家老板真是高人。
主要是,尼尔森的调查手段太科学严谨了,用户终端安装仪器直接监测,而索福瑞,比较落后,甚至是让用户直接填写收视纪录卡片的那种。
落后好啊。
越是落后,越存在可操作性余地。
不仅如此,自家老板还透露,尼尔森和索福瑞正在寻求合并,大概率会成型,根据西方的反垄断法,一家数据调查公司不能同时在一个市场开设两家企业,到时候,可以顺势把尼尔森挤出中国。
然后一家独大。
再然后,就是对其他各种项目的例行跟进。
其实近期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