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东面那些手下败将,似乎还可以打打主意?  

这些大将啊,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看起来五大三粗,心里头和明镜一样。  

武媚娘正在气头上,正要点头应允:“既然众将军有此心,哀家甚是安慰,就命…”  

话才要出口,她的眉头忽然一挑,改口道:“诸将军请起,先听程务挺说完辽东局势。”  

“喏!”  

几位跪地请战的将军,一个个悻悻然的起身。  

心中暗道失去一个刷军功的好机会。  

武媚娘虽怒,但毕竟是成熟的政治家。  

心中自有城府。  

她以目视程务挺,喝道:“说下去。”  

“喏!”  

程务挺暗自擦汗,继续指着倭岛道:“倭王夺权成功后,又设计害死刘仁轨,以致唐军在百济、新罗和倭岛几无控制能力。  

此后数年,倭人与新罗人一直暗通款曲。  

就在我军与吐蕃决战后一年,由新罗人支持百济复国,百济叛军杀奔高句丽,又掀起高句丽的反叛。  

此后战后一直向西推进,昔年我们占据的高句丽土地,被新罗与百济夺去大半。  

我军一直退到鸭绿水,方才依托山形,站稳脚步。  

此后双方一直在反复拉锯。  

我军强势,打过鸭绿水,百济和高句丽、新罗三国,便上表称臣乞降。  

而我军军力有限,也没有力气继续深入。  

一但他们缓过来,便会复叛,再次蚕食土地。”  

程务挺擦了擦额上汗水:“安东都护府为了稳住战线,一直惮精竭虑,用尽各种方法,才勉强守住。”  

安东都护程名振既是大唐名将,又是他亲爹。  

做儿子的一定得替自己爹辩护几句。  

不是咱们不努力,而是那些叛军跟牛皮糖一样,时降时叛,反复无常。  

武媚娘声音冰冷:“如此反复无常,为何不早报朝廷,早发大军,将这些乱臣贼子,一举荡平?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程务挺当场就傻眼了。  

这话,也就是武后敢说。  

将一个国家的叛军全数除根?  

这本质上是在说,为什么不把高句丽人、百济人和新罗人从地图上完全抹去。  

根本做不到好么,亲。  

强大如秦,统一东方六国,花了多少时间?  

几十年就把自己玩崩了。  

后来到了大汉朝,又花了多少时间,才真正将六国势力完全消化。  

融合同化这种事,不用几代人的时间精力,根本办不到。  

非得第一代人死光,第二代,第三代,一代代教育、文化入侵,移风易俗,改变族群观念,增强共同的认同感,一直到认为自己是大唐人才有可能实现。  

至于说杀人…  

杀人是简单。  

但却又是最不可能实现的。  

后世毛熊、鹰酱在中东那块地方,为什么前仆后继,最后都饮恨收场,称之为帝国坟场?  

根本就做不到将人全部抹杀好么。  

只有环境同化人。  

而人,只有依托环境,去改造自己的生存态势。  

“太后,臣有本奏。”  

苏大为在一旁叉手行礼道。  

算是替程务挺解围。  

“讲。”  

武媚娘冷冷吐出一个字。  

目光向苏大为看过来。  

“太后,辽东对大唐虽小,但也有数百万民,何况道路四通八达,崇山峻岭,又兼有大海之利。  

我大唐将士再善战,也无法将那么广袤的土地逐寸清理。  

所以想将这三国的人,完全抹杀,不可行。”  

这话,也就苏大为敢说。  

等于是当着三省六部官员,对武后啪啪打脸。  

阎立本嘴角微微抽动一下,心中暗想:您这真敢说,不怕武后动怒啊。  

狄仁杰眼中透出无奈。  

阿弥真是…  

不过,说的也在道理上。  

只是太不给武后留面子了。  

殿上各大将军,各军将,暗自交换着眼色。  

三省六部官员,一颗心提到嗓子眼里。  

殿上掌灯的、报时的,侍奉的,伴驾的宫人和内侍,一个个变了脸色。  

偷偷看向武后。  

这十几年下来,武后强势的形像,已经深入人心。  

除了昔年天皇李治,无人敢去触她的霉头。  

就连当今新帝李弘,在武后面前,也矮了半截。  

沉默了片刻。  

武媚娘凤眸微眯:“既然无法抹除,然辽东时降时叛,听闻如今攻势甚急,程名振已然抵挡不住,数次向朝中告急,如今,计将安出?”  

武后居然没生气?  

左相阎立本诧异的看过去。  

从他的角度,只能看到武媚娘的侧脸。  

金色的凤冠张翅欲飞。  

武后的侧脸线条流畅,鼻梁高挺,下巴微扬。  

透着一种骄傲自矜之色。  

看来,苏大为的话,并没有引起她的恼怒,也没有动摇她的信心。  

所有人暗暗思忖着。  

毕竟,苏大为算是天后一手提拔起来的。  

虽然如今与陛下更亲近。  

但与武后,也不算交恶。  

至少没有撕破脸的传闻。  

武后应当还是倚重他吧?  

目前唐军中,除了裴行俭,也确实没有比苏大为更懂用兵之人了。  

“回太后。”  

苏大为被武媚娘发问,不卑不亢道:“以臣之见,辽东之事,不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