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黎明之前(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晚之事…各道友如何看?”  

“苏大为此人我只是闻名,却没有见过,不知此人究竟是信道?还是崇佛?”  

“法善好像与此人相识?”  

“永徽年间天子令征西突厥,当时苏大为在军中,我也曾随军出征,与他有过一段交情。”  

叶法善沉吟道:“此子修为不俗,据他说是师承丹阳郡公。”  

“丹阳郡公?那算是我道门一脉。”  

“今夜他一怒出手杀了白马寺无尘,只怕这笔帐会算到我道门头上。”  

“至少,这苏大为不可能倒向沙门僧众了,他能击杀无尘,可见修为通天,对我们只有益处。”  

“我刚起了一卦,此事福祸相倚,喜忧参半。”  

“在此非常时刻,出了这桩事,只怕天下又要物议纷纷。”  

“嘴长在别人身上,任他们说去吧,总之这次辩法,兹事体大,将决定我道门和佛门力量消长…绝不能有失!”  

“所以,苏大为这件事,对七日后辩法有何影响?或者换个说法,我们能否利用此事…”  

青烟升起。  

老君像在烟气中双眸低垂。  

神秘而深邃。  

大宅里灯火通明。  

李敬业刚刚结束一天的饮宴。  

接过府里侍女递上来的湿巾,在脸上不紧不慢的擦拭着。  

他现在正当壮年。  

生得高大俊朗,皮肤透着健康的麦色,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力量和优雅。  

这应该是个自信的人。  

对自己的贵族仪表,十分在意。  

一边擦拭着脸庞,清洁着脸面,一边听着府中下人将不久前白马寺上的事,一一道来。  

“竟有此事?”  

李敬业擦完脸,将湿巾叠好,交给一旁的侍女,不忘向她点头致谢。  

转眼看向通报消息的仆从道:“消息确实吗?”  

“郎君,此事千真万确,据信太史局和都察寺的人已经出手了,正在一一清除那些百姓的‘议论’。”  

李敬业点点头,做为李勣之孙,未来的国公,他自然知道,李唐这个帝国机器下,藏着多么庞大的力量。  

简直是一座精密的机器。  

虽然单独一名缇骑,一位太史局的星官,好像没有强到无视一切的境地。  

但是十个、百个、千万个呢?  

这些异人,被帝国网罗在大唐的体系内,成为这具暴力机器的一部份。  

在太宗时期,定下了一切章程。  

禁止那些神通异人,去干涉皇帝与帝国之事。  

与天下山川精魅、诡异、异人定下誓约:非皇帝允许,一切大能,不得人前显圣,否则将遭到大唐倾国之力去抹杀。  

为的是异人的归异人,百姓的归百姓。  

太宗皇帝并不想,自己的子民,受大能神通者的蛊惑。  

教法不能凌驾于大唐律法之上。  

所以今次的事之后,会有专人去做消除手尾工作。  

那些见到此事的百姓,大概会被太史局和缇司的人,逐一清除记忆吧。  

当然,身为贵姓高门,李敬业这些人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特权。  

这些信息渠道,不会对他关闭。  

“没想到,那个苏大为竟有如此本事,连白马寺的圣僧,都被他给打杀了。”  

李敬业喃喃自语,眉头微皱,旋即又舒展开:“阿翁还叫我去折节下交,上次忘了去,还被阿翁好一顿揍,幸亏我跑得快,我说什么来着?  

似这种寒门出身的人,就如暴发户一般。  

纵有能力,也把持不住自己的本心。  

稍不注意,便会闯出祸来。”  

说完,颇有些得意的击掌道:“还好,我与此人并无深交,这件事不会牵连到我。”  

“呃,郎君,阿郎十分看中苏大为,明日朝会,要不要…”  

“不急,我先看看风向,如果此事不大,我便做个顺水人情,若是苏大为被圣人惩治,那我也不能为他把自己搭进去。”  

“阿郎那边…”  

“阿翁年纪大了,许多事他看不到。”  

李敬业拍了拍扶手叹道:“当那些沙门和尚是好惹的吗?那可是追随太宗的十八圣僧啊!”  

幸好阿翁在长安养老。  

洛阳这边的事,我自己定夺便可。  

“官府中人,同气连枝,那苏大为犯下如此大恶,还被金吾卫护送回府…要想报仇,绝不能靠官府。”  

殿中,传出一个沙哑暗弱的声音。  

说话的人,似乎受了极重的伤,一句话说完,气息不稳,有一种随时可能断气感。  

话里透出的怨毒之意,更是令人遍体生寒。  

这是一间金碧辉煌的佛堂。  

但并非寻常供佛之处,而是在白马寺地下。  

是一间地宫。  

地宫呈倒斗型。  

越往下越深,越隐秘。  

深入地下七层之后,方是佛堂。  

放眼望去,整个佛堂以黄金装饰,金光闪耀。  

在正前方的照壁上,有一巨大佛龛。  

佛龛中有一尊金色佛像。  

与后世的佛像不同,这尊佛像不似中土之人,更像是天竺人。  

卷发,高鼻,深目。  

双手结印,盘膝而座。  

佛像十分精致,每一丝肌肤线条,每一道衣褶纹理都明明白白,一丝不乱。  

整个佛像,透着辉煌与壮阔之美。  

昔年天竺僧东来,一直到洛阳落脚,停驻在此修建白马寺。  

因经书皆由白马所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