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值得(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镜几步走出,叉手道:“是有一桩。”  

王知焕盯着他,琢磨了片刻,招手示意他过来:“抓的是什么人?审出什么结果了?”  

实际上,他身为寺卿岂能不知抓到的是苏大为的弟子。  

这里面,是谁在推动,他岂能不知?  

虽然与右相没有明面上的关系,但想坐稳这个位置,八面玲珑是少不了的。  

有些事,大家不说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卖个人情,日后好相见。  

这也是官场通例。  

他何苦为一个苏大为,去得罪当今右相。  

相比右相,一个曾经都察寺的创建者,对他来说,是更大的威胁。  

“是,人还在。”  

严守镜惜字如金道:“口供拿到了。”  

“好。”  

王知焕长舒一口气。  

有了这道保命符,看来都察寺被诡异袭击的锅,或许可以甩给开国县伯了。  

咚咚咚昏暗的长街,隐隐传来报时鼓声。  

东方的天空,隐隐见到一丝鱼肚白色。  

“天要亮了。”  

王知焕喃喃道。  

咚咚咚咚望楼鼓声,声声传入右相府邸。  

正襟危坐的李敬玄,低垂的双眸微微张开。  

透过书房的朱红漆窗,他看到,东方天空,隐隐有光芒破开云层。  

早朝的时辰到了。  

他大袖一展,如浮云曼卷。  

从正襟危坐,改立起身。  

在他面前的书案上,摆着层叠的卷宗。  

有一封刚刚收到的秘信,以及一份墨迹初干的奏折。  

在他对面盘膝而坐的张果,几乎同一时间张开双眼,眼中碧幽的光芒一闪。  

窗外透入的光芒,透在张果身上,在他身后的照壁上,隐隐见到一对黑翼张开,旋即消失,化作扭曲人形。  

那一瞬间的变化,仿佛是眼花了。  

张果银发在窗外吹拂进来的晨风中,微微抖动。  

他轻轻嗅了嗅鼻头,微笑道:“花开了。”  

“是啊,院中的花开了,时辰到了。”  

李敬玄向着他拱手:“果老可以在此稍待,我去去便回。”  

“右相请便。”  

张果微微颔首,银须微微飘起。  

李敬玄点点头,伸手一抹,将桌上秘信抹为灰烬,被风一吹,消失无踪。  

顺手将奏折置入袖中,手持笏板,昂首阔步,走出相府。  

咚咚咚朝会的大鼓声,震人心魄。  

含元殿前。  

霞光万丈,瑞气千重。  

文武百官,分列左右,鱼贯而入。  

当朝会的鼓声传入开国县伯苏府中时。  

李博脸色微变。  

他抬头看向大明宫的方向,在院中来回踱步,仿佛热锅上的蚂蚁。  

突然,李博像是察觉到什么。  

朝一个方向看去。  

那是苏府院中的人造湖景。  

湖中,隐隐见气泡涌出。  

接着水声哗地一声响。  

有数人从中钻了出来。  

首当其冲的是魏破延,他身后是黄肠和碧姬丝。  

“你们回来啦!”  

李博大喜过望,向前几步,却又一个激灵站定。  

这些人里,没见到高大龙,也没见到李客。  

“客儿客儿呢?”  

魏破延向着他,缓缓摇头。  

李博只觉得一个趄趔,险些摔倒。  

没救出来?  

朝会已经开了,那都察寺和右相,岂不是会联手弹劾开国县伯?  

这这可如何是好?  

一股恶寒瞬间爬上李博心头。  

“启禀圣人,臣有本奏。”  

都察寺寺卿王知焕整了整官袍,视线视过含元殿上的文武百官。  

自去岁起,早已从暗转明的都察寺,便成为大唐三省六部九寺中的第十寺,寺卿正式参与朝会。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长安高门和高官都已经知道了都察寺的存在,都已经独立开府建衙,再要故做隐秘,只会授人话柄。  

还不如摆明车马,堂堂正正的站出来。  

是,我们就是大唐的秘谍机构。  

不良人管的事,我们管,缇骑百骑管的事,咱们也管。  

他们管不了的事,我们都管。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便是都察寺。  

如此权柄,岂能不招人眼红嫉妒?  

王知焕深吸了口气,站出班列,向着珠帘后的李治与武媚娘躬身道:“臣弹劾开国县伯苏大为,放纵家臣,冲突都察寺,并及勾结诡异,图谋不轨”  

远处,站在大臣首位的李敬玄,微微张开眼眸。  

右手轻捏了一下衣袖。  

做为宰相,他的奏折是压舱石,是要一锤定音的存在。  

待都察寺寺卿王知焕具明实证,列出实锤。  

他再补上致命一击。  

苏大为,若失了圣人之心,你还有什么?  

含元殿中,鼓声响起。  

这鼓声一直穿透大明宫,传至万年县,传过东市。  

飞入开国县伯苏府中。  

书房内。  

刚刚闯入门内的李博面色大变。  

“阿郎!”  

“如今局面,如何是好?”  

“客儿,客儿他”  

阳光自东而来,随着那鼓声,从窗门外透入,照在苏大为的脸上。  

那张黝黑的面庞,双眼微微张开。  

如湖面波光粼粼。  

这种眼神,李博曾无数次见过。  

在大战前,在决断前,在一次次身临险境时。  

一次一次,这双眼睛,从未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