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简在帝心(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想看着苏大为被李治收拾的。  

有不愿看着武臣骑在文臣头上,暗自窃笑的。  

还有因为敬佩苏大为的功绩和为人,暗自替他捏了一把汗的。  

就见那郑待诏昂首挺胸,叉手向着李治与武后朗声道:“自古兵士作乱,乃十恶不赦之谋逆重罪,昨夜谋逆者,乃苏大为心腹旧部,此事断难与他撇清干系。  

况且臣听闻,苏大为入长安时,在开远门,还与旧部相聚,安知不是密谋作乱?  

臣请陛下开张圣听,不要漏掉一个贼人。  

臣一片拳拳之心,为陛下计,为大唐千秋万载计,愿陛下察之。”  

说完,郑待诏低身鞠躬,极尽诚恳谦卑。  

一滴汗珠,从他的额角渗出。  

郑待诏也是豁出性命了。  

右相暗示,绝不能让苏大为平安走出含元殿。  

必须有人将昨夜的事捅出来,拿到含元殿上,交由文武百官议论。  

哪怕武后有心回护苏大为,但是这事搬到台面上,终究是苏大为的错。  

就算武后,只怕也难堵百官之口。  

陛下登基以来,极为英明,做事从来是滴水不漏,极重天子颜面。  

断不可能为了苏大为此人,而伤了自己的口碑。  

这便是唯一的机会。  

当然,郑待诏站出来,还是有一定风险,存在了赌的成份。  

但是想要高回报,岂能不冒点险?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  

况且这事赢面还挺大。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份,但是今日,我与开国伯必须死一个。  

特喵的,富贵险中求!  

他鞠躬行礼,心中依然不免紧张,直到听到李治的声音:“郑侍郎一片拳拳之心,朕知之。”  

郑待诏心中一块大石顿时落地。  

再听到李治让他起身的声音,忍不住眉梢上扬,笑逐颜开。  

一面起身,一边用衣袖不着痕迹的抹去额头上的汗水,笑道:“臣一心为国,只要对陛下,对大唐有利,哪怕赴刀山火海,也再所不惜。”  

李治微笑颔首:“善。”  

这一个“善”字,让郑待诏浑身骨头都轻了几分。  

他为官二十余载,站在朝会中也有十年,但何曾能得李治正眼看过一眼?  

如今居然能得圣人亲口说个善字。  

这叫什么?  

这叫简在帝心!  

赌对了!  

以后飞黄腾达,直日可待!  

会所嫩模那叫事吗?  

马上安排!  

就在郑待诏喜气洋洋时,看到李治向自己微笑着说了一句话:“来人,将郑待诏拖下殿,乱棍打死!”  

轰隆!  

脑中仿佛一记晴天霹雳。  

郑待诏脸上还带着笑。  

脑中仿佛被一记雷给劈中,一片空白。  

我在哪?  

我是谁?  

我要做甚?  

幻觉,一定是幻觉!  

文官中一片惊骇。  

李治朝这十几年,何曾有过这样的事。  

圣人当朝要乱棍打死进言之臣?  

这是破天荒头一回。  

圣人竟为苏大为破逆!  

圣人对苏大为居然如此庇护!  

连十恶不赦之谋逆罪,不惜打死言官,也要护着苏大为?  

凭什么!!  

文官为首的右相李敬玄,脸色铁青。  

心中惊骇、沮丧、悔恨,各种情绪涌上头。  

最终狠狠咬牙,不得不承认,自己看走眼了。  

苏大为何止简在帝心,简直像是骨肉之情了!  

哪怕是太子犯错,也不可能被这样回护!  

要糟了!  

糟糕透了!  

太阳穴下的血管突突跳动着。  

李敬玄只觉头痛欲裂。  

而武臣中,则是一片艳羡的目光。  

苏将军,牛逼啊!  

能得圣人如此眷顾!  

大唐立国数十载,何人有过这样的圣眷!  

跟着苏将军,日后的富贵还用愁吗?  

那些苏大为的旧部,一个个暗自交换着眼神,眼中流露出惊喜交加之色。  

还有压抑不住的得意之情。  

跟对了老大!  

那些还未曾与苏大为共事过的武臣,则是眼中暗露焦急之色。  

贼你妈,这事咱们可落后了啊。  

待此事了,一定要好好结交苏将军。  

若能与苏将军攀上交情,以后前途自然大好!  

含元殿上百官心绪复杂。  

被李治“借头颅一用”的郑待诏已经撞天叫屈,大声惨叫起来。  

“陛下,我无罪,我是为了大唐啊陛下!”  

“右相!右相您可不能抛下属下啊,属下可是为了…”  

李敬玄一个激灵,差点当场就尿了。  

厉声喝道:“还敢狂言,来人,掌他的罪!将他拖出殿外!”  

郑待诏还要大叫,早有如狼似虎的金吾卫一涌而上,粗暴的两耳内,将他抽得鲜血淋漓。  

两颊血肿,连牙都飞出几颗。  

口里只剩吐着血沫,出的气多,进的气少。  

金吾卫们顺势将他推倒,如拖一条死狗一般,反剪双手,倒拖出殿外。  

啪啪啪!  

很快,殿外响起一阵木棒击打之声。  

开始还有惨叫声,很快就没了声息。  

整个含元殿上,杀气弥漫,寒意迫人。  

武媚娘走到苏大为身边,以手抚其肩,凤眸圆睁,不紧不慢的道:“开国伯为我大唐栋梁,岂容小人诋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