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巴山夜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我邻居的朋友作的,我不知道巴山有没有秋池。”  

李博看了他一眼,肃然起敬。  

写诗不求名就算了,还入戏这么深,当真是低调得可怕。  

明明有满腹才华,总管却要靠颜值…咳,靠兵法来扬名。  

也难为他了。  

不过这也是有大智慧的人,知道锋芒不可太露。  

像之前王勃那种就属于不知收敛,十分才气,要抖落个十二分。  

所以说出头的椽子先烂。  

似总管这般,藏而不露,方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不对啊总管。”  

李博一拍大腿,突然道。  

苏大为刚刚坐下,正要把信贴身收好,闻言不由愕然道:“什么不对?”  

“总管你这诗里写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不是马上要回长安了吗?怎么能说不知道何时回呢,要是以此诗回信给聂苏小娘子,只怕小娘子又要担心了。”  

“你以为人人都和你一样,这么会扣字眼揣摩?”  

苏大为被他气乐了:“我说了,这诗不是我作的。”  

“哦哦,总管我信你!”  

我信你个鬼!  

天光大亮。  

军中正在收拾行营,准备拔营继续前行。  

然而一名信使的到来,打破了全军的平静。  

苏大为对着长安方向,施礼已毕,接过信使转呈的圣旨,看了一眼左右的军将,当着信使的面,将圣旨打开。  

只看了一眼,他就差点没崩住。  

整个人呆立当场。  

“总管怎么了?长安说什么?”  

“陛下有何旨意?”  

苏大为没有回答,满脑子只有一句:“李博个乌鸦嘴!”  

昨晚他就说,巴山夜雨这诗不对,诗里写的内容是不知何时能归长安。  

话虽没说完,但意思便是,诗是碉堡了,绝对可以传世。  

但这意头和预兆不好。  

结果今天这圣旨,还真就应验了。  

“总管!”  

“阿弥?”  

苏大为脸颊肌肉微微一抽,脖颈有些僵硬的转向安文生和娄师德等将领方向,勉强扯了一下嘴角算是笑过。  

但这笑容,他自己知道,定是比苦笑还难看一百倍。  

“陛下旨意,令诸将继续率军回长安,我,则暂留蜀中。”  

暂留蜀中?  

部将继续领兵回长安?  

这是什么意思?  

身边所有唐军中的高级将领,闻言脸色一变。  

虽说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但天子无小事,这道旨意…难不成是怀疑总管苏大为?  

要将他与部队分离开?  

不然如何解释?  

传圣旨的信使一共三人,两名军中信使,一名是传旨的太监。  

此时太监向苏大为陪着笑脸叉手道:“这是圣人的旨意,还请苏总管,尊旨照办,莫要为难我等。”  

“你说什么?”  

“你…”  

身边一众将领全都是跟随苏大为多年的,至少也是随苏大为征吐蕃历练四年成长起来的。  

对他们来说,苏大为就是自己的上官,也是一军的主心骨,一听此言,不由有些激愤。  

“是不是有人蒙蔽了陛下?”  

“总管,先别急,还是先查看圣旨真伪!”  

“说不定是有人矫诏,要害总管!”  

就差喊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了。  

苏大为察觉不对,猛地提声喝道:“都闭嘴。”  

一声喝止诸将,他将圣旨交给身边的安文生查验:“这圣旨上的玉玺不是假的。”  

说完,在诸将各种惊疑的目光神色下,向着传旨太监行叉手礼,口称:“喏!”  

“总管,总管,你先别急,先弄清楚才成。”  

“陛下究竟是何意思?”  

苏大为喝道:“各自该干嘛干嘛去,照旨行事,休要多问。”  

说完,不理会众将士的追问,向着信使和传旨太监拱手道:“几位可随军一起回长安,我去收拾一番。”  

太监脸上带着不阴不阳的笑容,微微欠身:“前总管请自便。”  

这个“前”字,隐隐有些重音。  

像是一语双关。  

苏大为前脚刚进自己的中军大帐,后脚李博和安文生、娄师德、高大龙等都跟了进来。  

“阿弥,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真的要留在巴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