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什么都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堵住!封住谷口!”  

吐谷浑仆从军在唐军的喝斥下,一涌而上,用能找到的一切东西,拚命在谷口堆起来。  

死去的战马、马车,吐蕃人的尸体,甚至是地面能找到的一切石头。  

以此来阻止吐蕃人的反扑。  

刚刚经历过一场冲突,大家都累了,天也快黑了。  

希望能渡过一个平静的夜晚。  

无数人在心中暗自祈祷。  

谷内,短暂的喧闹过后,唐军诸将聚集在一起,接到无数新的消息。  

有好有坏。  

苏大为坐在简易的营帐上首。  

在他下手的是王玄策、李博、安文生、阿史那道真、崔器、李谨行以及薛仁贵。  

篝火孤单的闪烁着。  

谷内几乎没有任何可燃之物,这还是从一些辎重车上拆下的木条做燃烧,才能升起一堆火。  

而在谷中三万吐谷浑仆从,以及上万唐军,许多人甚至没有这样的条件。  

这一晚,注定是个难捱的晚上。  

“我们出不去了。”  

薛仁贵的脸色本来就黑,此时却显得更黑。  

那是一种晦暗之色。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嘴边因为焦虑,生出一串撩泡。  

“来时的谷口被吐蕃人堵住了,我派了几拨斥候,只逃回来十余人。”  

“郭待封部呢?”  

“联系不上。”  

薛仁贵道:“不光是他,王孝杰部也毫无动静,不知谷外究竟是什么情况。”  

“地图。”  

苏大为沉声道。  

早有亲卫匆匆过来,将行军地图摊开。  

苏大为手指在标注乌延山的大雪山点了点:“大概是在这个位置。”  

再看了看附近,左边有冰湖,点点头道:“是这里了。”  

手指从标注雪山的地方往前推:“从山谷出去,不到百里,便是吐蕃人的乌海防线,我们要进入吐蕃,大军必须经过乌海,绕不过去。  

反过来说,这处绝谷也是吐蕃人绝佳的预设战场。  

他们只用少量的人守住谷口,我们的大军便飞不出去。”  

阿史那道真一直沉默着,此时突然站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下意识投向他。  

目光中充满探询之意。  

阿史那道真站出列,走到帐中,向着苏大为单膝跪下:“总管,今次是我违了军令,擅自带人闯入山谷,以致形成如此局面,此战,错皆在我,愿受军法处置。”  

他的声音低沉,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痛之感。  

大音希声,真正的痛苦,原来是哭不出来的。  

为救赵胡儿,阿史那道真失去了为将应有的理智,带人冲入雪谷,造成数百唐骑死伤。  

更严重的是引发后续一系列恶果。  

令苏大为不得不亲率三千步卒入谷解救。  

最后又有薛仁贵率七千骑入谷增援。  

入谷口仅留了王孝杰率三千骑,以及郭待封的辎重部队。  

苏大为的面容平静,不见任何恼怒和情绪波动,他凝视着阿史那道真:“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赏功罚过,那是大总管的责任,我这里,目前最重要的,便是如何摆脱不利困局,阿史那将军,请你留着有用之身,为我军多杀敌人。”  

这次是正式场合,阿史那道真不再称他为“阿弥”。  

他也改称道真为“阿史那将军”。  

得到苏大为的话,阿史那道真满面羞愧:“此次因我失误,不知死伤多少袍泽。”  

“到此为止,有这功夫,不如多想想如何多杀敌。”  

苏大为提声道:“军中休做妇人态,站起来,归队。”  

“喏!”  

阿史那道真不得不站起身,叉手应命。  

见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苏大为向左右看了一眼:“王玄策与李博二人,现在有什么计策吗?”  

“乌海方向,距离敌人的防线越近,他们的增援力量便越强,只怕不好突破。之前也看到了,援军预计有数万,眼下的地形,我军无法展开,在谷口处,也许能突围少数,但大部人马,不可能出去。”  

“依我之见,反倒是来时的入口,蕃兵应该不会很多,可以尝试一下突围。”  

“若王孝杰部没有被敌人击溃,突围后,可以试着与所部联系,约好暗号,里应外合,或许可解围。”  

“只要大军从谷中脱困,吐蕃人哪怕人数是我们数倍,在野外交战,我们也不惧。”  

苏大为沉思片刻:“那今晚便试一试,趁着夜色,敌人可能不备,不过只能小规模试探,万一不顺利,人立刻便撤回。”  

“总管所言及是。”王玄策点头,也以为这样比较稳妥。  

“夜袭派谁人为将?”  

“总管,让我来。”  

阿史那道真再一次站起来。  

“你,坐下。”  

苏大为瞪了他一眼:“你先把你的脑子清醒清醒,再说别的。”  

他的目光扫了扫,一指薛仁贵之下的李谨行:“你做事还算稳妥,夜深后,你带五百骑去。”  

“喏!”  

李谨行早有预料,忙站起身叉手应命。  

“总管。”  

李博此时欲言又止。  

“何事?”  

“我们的辎重都留在谷外,军卒只带了随身的一日干粮,草料也不多,如果到明日还没有打通出谷的通道,便要断粮…”  

李博面上浮起忧虑:“士卒还能饿一顿,战马要是吃不上草料,便跑不动,到时哪怕敌人让开路,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