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那一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胡儿!”  

“该死!该死!!”  

薛仁贵一张脸变得铁青。  

暴跳如雷。  

先前冲出来的十几骑突厥骑,俱已没在军阵中。  

自己带来的五百骑,也已经折损百人之多。  

但是数万军阵相隔,竟只能眼睁睁看着吐蕃人侮辱赵胡儿的尸体。  

不,这不是侮辱赵胡儿,而是打所有大唐将士的脸!  

是踩着所有唐军将士的脸,一脚,又一脚。  

薛仁贵双手颤抖,险把银牙咬碎。  

“阿弥,你守着骑兵,我去冲他一阵!”  

苏大为一棒将冲来的吐蕃兵击飞,厉声道:“不要去!”  

薛仁贵挂起神弓,手持马槊仰天长啸:“昔年在辽东战场,我突入阵中,杀敌斩将,今日,难道还不如当日吗?”  

雪白的披风一下抖得笔直。  

身下雪白战马是照夜狮子死后,又寻来的一头,虽然名字一样,但并不如以前的照夜狮子那样通灵。  

可此刻,它仿佛也感受到了薛仁贵的战意,发出长嘶声。  

白马银枪,昔年在辽东战场拚死冲杀,震惊全军的绝世猛将,似乎又回来了。  

“仁贵我问你。”  

苏大为铁棒一旋,身边十余丈内,早已没有敢冲上来的敌军。  

只留下一片断体残肢。  

“如果从这个位置射箭,能射到敌人军阵后吗?”  

“这…”  

薛仁贵愣了一下,下意识道:“军阵怕不有数里之地,若是平时也许我还行,但是杀了这一阵,放了数十箭,我现在双臂酸麻,只怕开不满这张弓。”  

“给我。”  

“什么?”  

“把弓给我。”  

苏大为在龙子背上,向他伸手道:“再给我一支箭。”  

“你要做甚?”  

薛仁贵嘴里在问,但还是解下背上巨弓,交到苏大为手里。  

这弓,本就是当年他找苏大为“借”的。  

这些年苏大为也没要,他也就一直留用。  

苏大为莫非现在要讨回去?  

“我也不知能不能射那么远,试一试吧。”  

苏大为向薛仁贵伸手取箭。  

薛仁贵吃了一惊:“你…你要射吐蕃大将?”  

“试一试,放过他我不甘心,对赵胡儿也没法交代。”  

苏大为试了试手里的弓,把薛仁贵递过来的特制铁箭插入箭袋。  

“现在说要杀透敌阵,去取他的人头,夺回赵胡儿尸体,也办不到。”  

苏大为闭上双眼,定了定心神。  

“这一箭,请天地诸神都借力量与我,让我为赵胡儿报仇。”  

“你不是不信神佛?”  

苏大为看了一眼薛仁贵,却不答话。  

“替我掠阵!”  

一言喝出,他的双眼越过千军万马,牢牢锁定吐蕃军阵后方的弓仁。  

在这一瞬间,弓仁心里闪过一抹警兆,就像是被天敌盯住了一样。  

他吃力的将弯刀从深嵌入尸体骨骼中拔出,抬头看去。  

视线越过眼前的千军万马,仿佛宿命所归一样,一眼便看到,在那数百唐骑中,站在最前面的苏大为。  

那一身明光铠实在太过耀眼。  

而苏大为手里的巨大弓箭,更是引人瞩目。  

整个战场极为混乱,却奇异的在这一瞬,仿佛安静下来。  

听不见嘈杂的喧闹,听不见战马的嘶鸣和蹄声。  

也听不见兵器碰撞之声。  

无数兵卒的嘴唇在开合,似乎在喊着什么。  

而这一切,弓仁都听不见。  

好像在看一出无声的哑剧。  

然后他便笑了。  

普通的弓箭射百步,便失了准头。  

厉害的弓手可以射到二百步。  

最顶尖的射雕手,据说可以射到三百步。  

但那已经是人力的极致。  

唐军中,那位白马白袍的大将,之前执这把巨弓,倒是射程惊人。  

大约有个四五百步。  

也就是里许的距离。  

那已经是十分吓人的神力了。  

可现在,弓仁藏身于数万吐蕃军阵之中。  

数万人是个什么概念?  

全展开可以蔓延十几里。  

就算现在缩成密集的阵势,也有近十里方圆。  

弓仁大致能推测出,自己与苏大为的距离。  

绝对是超过了千步。  

也就是相距数里。  

就这个距离,哪怕自己站着一动不动,让他射,箭都未必能射到这么远。  

若这样还能射中,那都不是奇迹,而是神迹。  

阶非天神下凡,何人能射这么远?  

若还能射中,那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更何况,千万军马中,人头蹿头,人喊马嘶,一刻不停的动着。  

这一箭射来,要能避开前面上万兵卒,准确的击中西瓜大小一个区域。  

这绝不可能!  

弓仁嘴角挑起笑意。  

他自己本身便是善射之人。  

虽然被苏大为那种凌厉的目光盯住十分不舒服。  

但理智告诉他,根本不用担心。  

他甚至还故意站起身,挥舞弯刀,耀武扬威。  

同时也是近一步挑衅。  

“来啊!你有本事射出千步远?这么远有本事射中我的话,那便是我的命,来吧,射啊!让所有人看看,你究竟有没有这个本事!”  

说着,弯刀向着身边木架上的赵胡儿又是一刀划去。  

“我便是侮辱你们唐人的英雄又如何?”  

“我就是戳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