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太子设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左右典戎卫,原名太子卫率。  

是太子东宫府的官职之一。  

这个职务自秦汉便设立,一直延用到隋唐。  

唐龙朔年间,李治和武媚娘给朝廷中许多官职更名,左右卫率也改称为左右典戎卫。  

名称虽变,但职能不变。  

是掌太子府的兵仗仪卫。  

与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分辖所属折冲府。  

简单来说是个清水衙门,没什么实权,按着章程点卯,节庆或重要日子,安排一下太子的仪仗即可。  

从品秩上说,苏大为现在军职为正四品下,品秩并没有提高。  

然而看官职不能这么看,从朝廷的官,变成东宫太子的官,这可以视为天子的一种恩赏,是天子信任的表现。  

虽然没实权,也没升官,但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权当镀金。  

从今以后,便是打上太子府人马的烙印,没法跳船了。  

苏大为心中苦笑,百般滋味上心头。  

看来李治是打定主意,藏他几年,好好磨一磨性子。  

接下来一段时间,苏大为进入到一个平静期。  

可以说是他这十年来,在长安最清闲的一段时光。  

都察寺那边,三位掌实权的少卿,所整理的卷宗和事务,每十日向苏大为请示一次。  

若苏大为有事,他们也可自行决定。  

大理寺的职务解了。  

长安县不良帅的职务早就交还了。  

苏大为身上,如今除了军中的散秩官,就是挂了太子府的典戎卫。  

还是个副职。  

头上还有个右卫率。  

至于顶头上司右卫率,苏大为第一天去点卯,看到对方眼中忍笑促狭的模样,愣是半天说不出话来。  

站在面前的,一脸络腮大胡子,腆着个啤酒肚,身高体壮,一身铠甲的大将,赫然是程处嗣!  

“处嗣,你…你是右卫率?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最近。”  

程处嗣向苏大为呵呵一笑,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可以一起共事了放心以后我罩着你。”  

他的身高比苏大为还矮上半头,这一下仰着头拍打着苏大为肩膀场面颇有些滑稽。  

苏大为开始还有些惊讶。  

转念一想其实也算题中应有之意。  

当初的那批军二代小伙伴,尉迟宝琳已经袭封鄂国公的爵位右领卫大将军,正三品掌宫禁宿卫。  

苏庆节现在是左武邑县公尚辇奉御。  

这个职务品秩正五品,属殿中省尚辇局,主要负责皇帝出行的车乘仪仗。  

算是一种荣誉职务。  

程处嗣则被封明威将军,折冲府都尉并及太子府右卫率。  

明威将军是武散官从四品下。  

右卫率的品秩稍高,正四品上。  

至于薛仁贵,则因功封右领卫大将军。  

品秩同尉迟宝琳一样。  

尉迟宝琳是实职,每日要在大明宫中任事,而薛仁贵是虚职主要是彰显荣耀。  

另外,薛仁贵从辽东战场撤下来后直接一纸调令,匆匆赶去西北填防备胡人及吐蕃那个大坑去了。  

他目前任瓜州府长史,在瓜州刺史手下任事。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有程处嗣罩着苏大为除了点卯其余时间都在家里一边教李客武艺,一边陪着聂苏和柳娘子,闲暇还看点书。  

如此过了月余,这天他刚在卫率府点了卯,正想像往常一样翘班回家,不料却被程处嗣喊住。  

“阿弥。”  

“什么事?”  

“你最近也太懒散了一点,眼下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不在太子面前多表现?”  

“太子面前那么多人,什么时候轮到我上前了,再说那种抛头露面的事,我也懒得做。”  

“还是一个懒字。”  

程处嗣拍了拍自己的大肚,斜瞥着苏大为,颇有一种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感觉。  

“你可知这月余,有多少人在我面前说你散漫?再如此下去…”  

“当初谁说要罩着我的?”  

“呃…”  

一向外表粗犷,实则精明有余的程处嗣一时噎住。  

他瞪了瞪眼,摸着下巴上的浓须道:“好吧好吧,我是说过…别说兄弟不罩着你,眼下机会来了,今日太子要设宴,需要一些帮手,你带几个人,替我过去应付一下场面。”  

“那你呢?”  

“把机会让给你,我自然就值守宫中罗。”  

“呸,你少来,是不是约了宝琳去喝酒?”  

“咳咳,看破不说破,还是好兄弟。”  

“恶贼”  

苏大为还是乖乖去太子府帮忙去了。  

一来是程处嗣开口了,二来,他也确实想近距离,多观察一下太子。  

太子李弘,对苏大为来说不算太陌生。  

当年去百济前,武媚娘曾专程向苏大为介绍诸子女。  

并曾当着李弘等子女的面,要他们对苏大为以“叔”视之。  

不过这种话听听就算了。  

生在皇家,亲情有时候都抛一边,他这个一出去就是多年,跟太子公主们几乎没见过几面的外人,更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  

话虽如此,如今身为东宫臣属,为将来计,还须多解李弘的品性为人。  

是否真的像朝中官员们传颂的一样仁德。  

李治曾夸说李弘“仁爱类我”。  

意思就是“和我一样善良”。  

这话听在苏大为耳里,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钟鼓报时声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