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风暴来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出事了!”  

才走出大理寺的牢房,迎面就看到高大虎,面露焦急这色,向这边大步走来。  

身后还跟着数名都察寺的秘探。  

高大虎曾在大理寺做过一段时间差役,对这边倒是轻车熟路。  

一眼见到苏大为后,他眼中闪过一抹喜色,赶上来压低声音第一句便是:“出事了。”  

跟在苏大为身后追出的程道之和卫长阶,都听到高大话说的,两人脸上露出惊讶表情。  

苏大为伸手揽过高大虎的肩膀:“找个说话的地方。”  

找个说话的地方,也就意味着这里并不方便说话。  

“好。”  

高大虎应了一声。  

苏大为回头向程道之交代道:“我去去便回,你们先各自忙吧。”  

说完,他与高大虎肩并肩,在数名秘探的陪同下,大步离开。  

眼看着人走远。  

程道之身边的卫长阶冷哼一声:“居然如此轻慢我们,据说出身连寒门都算不上…”  

“慎言。”  

程道之拉了他一把,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道:“先回去。”  

苏大为自然不知那些人在背后如何编排他。  

拉着高大虎到了大理寺外的闾巷,在一家临街的果子铺里,高大龙和安文生早已在临窗找了个位置坐着,正不紧不慢的吃着果子甜品。  

苏大为跟着高大虎走进去,示意其余人在外面戒备着,防止有人偷听。  

他与高大虎在桌中坐下,左右看了一眼,确定安全后,才压低声道:“大虎,刚才说出事了,究竟出了何事?”  

“是朝中。”  

高大虎有些坐立不安的道:“我们的探子回报,今日朝会,发生了一件大事。”  

具体的大事,是与苏大为现在要审理的案子有关。  

就在朝会上,以上官仪为首的一帮官员,发动李治朝以来,少有的强烈弹劾。  

而弹劾的内容,先是郭行真,说郭行真入宫后,暗用巫蛊之术,明为替太子治病,实则暗害太子。  

同时还有若干关于郭行真用邪术炼丹,及用巫蛊的证据。  

如果光是这样也就算了。  

但接下来,上官仪引导舆论转向,集火攻击当朝皇后武媚娘。  

称郭行真是由武媚娘引入宫中,武后与郭行真,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这种事李治自然不会信他以一种看小丑表演的方式,看着上官仪掌握的言官们一一走出上奏弹劾。  

就像是看一群张牙舞爪的小丑。  

本来就听听就算了李治也不会太当真也不可能因为这些人弹劾,就去动武媚娘。  

他还算平静见惯了风浪。  

但是坐在李治身边,与李治一同临朝的武媚娘气得眼睛都红了。  

当时武后的肩膀颤抖不知是气的,还是怕的。  

这次事件,如果到这里,也不算什么。  

按正常的趋势最后会慢慢消停下去。  

但这次上官仪等人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随着攀扯武后的声音越来越大,上官仪这边,找出一个最有份量的证人。  

一直侍奉在李治身边的太监王伏胜,主动走出来向李治告发,称武后与郭行真暗中密谋要用巫蛊之术害太子。  

事情到了这一步,远超过李治的预料。  

被朝臣逼到死角的李治必须给出明确的说法。  

要么,承认武媚娘确实在其中负有责任甚至真的与郭行真做了大逆之事。  

要么就死保住武媚娘亲自下场,与朝中群臣站在对立面上。  

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好选择。  

最多是一个坏一点,一个更坏一点。  

“我们的人知道这个消息,拚死把消息传出来,我知道这事后,赶忙来找你,把这事告诉你。”  

高大虎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  

苏大为,此时头脑一片浆糊。  

“上官仪,弹劾武后?说牙后要郭行真用巫蛊之术害太子?”  

苏大为苦笑:“谁这么有创意,太子,乃是武后嫡长子,武后有什么理由去诅咒自己的孩子…”  

“理由是否合理不重要,关键是有人信,而陛下那边,必须对朝中掀起的舆论给予回应,陷入极被动的局面。”  

“等等,让我想想。”  

苏大为摆摆手,挥开被手下人远远隔开的果子铺老板,头脑将这件事从头到尾捋了一遍。  

“上官仪弹劾郭行真,又从郭行真扯上武后,这倒不出奇。”  

那日延英殿上,看到许敬宗率先站出来弹劾郭行真。  

原本苏大为还在奇怪,但是现在看,便合情合理了。  

这是李治知道对方的打算,命许敬宗站出来说的。  

知道你要砍我,我先自砍一刀,把有问题的人,当弃子舍掉,这样敌人总不能继续扩大打击面,把媚娘牵扯进去了吧。  

正应了一句话,敌人比想像得更无耻。  

谁料到上官仪和郝处俊等人居然能令王伏胜出来作证。  

指证武媚娘和郭行真对太子行厌胜之事。  

这件事,对李治的打击之大,只怕超过了对武媚娘弹劾本身。  

王伏胜并非寻常太监,而是陪伴李治多年的贴身太监。  

这样的人,不动声色间,居然成为了上官仪那边的棋子。  

如何能令李治不震惊,不震恐和反思。  

王伏胜在他身边多年,若此人是站在世家门阀之上,做世家的卧底,眼睛看,耳朵听,那李治在这些世家门面前,还有什么秘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