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外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财,送田产。  

在长安城外,上好良田,便有人一次赠予千顷。  

除了田产,各种域外奇珍,金银器皿,绫罗绸缎,珍宝香料,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杨氏的三女武氏嫁与郭孝慎,此时自然也沾到喜气,一荣俱荣。  

杨氏出自弘农,杨氏这边的亲族,之前在武媚娘无名的时候,一个也不见。  

现在也如雨后春笋一般,一下子冒出来许多。  

凡是沾亲带故的,皆有赏赐。  

在武媚娘身边,光是母亲这边的亲族,便已聚成一个极大的利益群体。  

这还不算在父族那边的武氏。  

因为早年武氏欺凌杨氏和武媚娘,武元庆和武元爽这两个异母的混帐哥哥,倒没沾到多少光。  

武元庆被武媚娘外放为龙州刺史。  

龙州,大概在后世广西崇左市辖,龙州县一带。  

说是刺史,等同流放了。  

武元爽开始还好,武媚封后,他被升为少府少监。  

但是没多久武媚娘让他出任濠州刺史,后又因事流放振州。  

后世海南三亚。  

一个海南,一个广西,在唐朝,基本都是原始丛林,蛮荒瘴疠之所。  

发配去那边,基本就是阎王爷点名。  

除了这两个倒霉蛋,其他但凡能和武媚娘沾上一星半点关系的,无不鸡犬升天。  

此时的武媚娘,早已非是当年一心许佛的明空法师。  

在她身边,身后,已经形成庞大的外戚利益团体。  

这还是李治擅于平衡内外,有心压制的结果。  

若不然,按汉时的情况,只怕武媚娘的亲族会膨胀得更加可怕。  

“权力…权力真如怪兽一般。”  

“寺卿,你说什么?”  

“没什么,对了…”  

苏大为将卷宗合上,微微闭眼回忆了一下,方才看到的内容。  

过了片刻,将卷宗推向李博:“可以还回去了,还了过来,我再和你说一下昨日被刺的案子。”  

“是。”  

李博拱了拱手,将这些卷宗收起。  

捧在怀里归还给档案室。  

苏大为脑中,趁此功夫,还在翻来覆去的想。  

武媚身边的那些人,那些关系和人脉,已经复杂如蛛网。  

别说郭行真,在武后身边,现在的道士,又何止一个郭行真。  

如潘师正、刘道合,这些都是鼎鼎大名的道家高人。  

那些没听过名字的各道各派,就更多了。  

贺兰敏之身边,都聚了不少能人异士,何况在武媚娘那里。  

李治是否知道这一切情况?  

他应该是知道的。  

李治的手段好像是尽力打压武媚在朝中的势力渗透。  

是一种既用,且防的策略。  

因为他的身体不好,需要武媚帮他处理繁杂事务。  

同时推武媚出去,可以吸引朝臣的火力,所有朝臣的针对目标,都朝着武媚。  

李治可以藏在武媚身后,从容布局,去推动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武媚娘对他来说,不可替代。  

但李治也是英明之主,他也防着武媚娘坐大。  

所以对朝中朝臣和武媚娘的关系,盯得还是比较紧。  

一些明显倾向武媚娘,妨碍了整体平衡的官员,都会被李治找到借口,一一定点拔除。  

在权势上李治是压制武后一族。  

但是在钱财和名望上,李治就不太管束了。  

大概李治是不太看得起所谓江湖上的异人之士。  

真正有本事的,大多都投效朝廷,比如太史局。  

所以也任由贺兰敏之去折腾。  

将这些问题想透,苏大为再看贺兰敏之和郭行真,便有些明悟。  

自己,算是武媚娘身边唯一的异类。  

自己投资武媚娘,或者说抱定武媚娘的大腿,是在武媚娘做为明空法师,最落寞的时候。  

所以与武媚娘建立起的交情和信任,非旁人可别。  

这一点,恐怕是贺兰敏之这样的人,难以想通的。  

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比亲人更得武媚娘的信赖。  

何况武媚身边,最缺的就是朝中势力。  

苏大为虽不在朝中,但他身在战场,掌握军权,属于军中实权人物。  

而且上升潜力巨大。  

哪怕他现在回长安了,一但边疆有事,李治随时都得起用。  

到那时,手握至少数万大唐精锐的苏大为,将是武媚娘最可靠的羽翼。  

更何况,苏大为用兵有一个特点,最擅长召集仆从。  

他打西突厥,打百济,打倭国,大量都是就地征召仆从,而且发挥出不俗的战力。  

而府兵精锐,苏大为往往就带上三个折冲府,两千余人。  

能打出这样的战绩,实在令人侧目。  

据方才卷宗上的资料,李治在接到苏大为征倭的奏折,在看到他的兵力配置时,当时是惊得站了起来。  

那么胖大的皇帝陛下,平时连坐着都喘气的人。  

在那一瞬间,居然几乎跳着站起来,惊呼:“此人将为朕之臂掖乎?”  

张帝国臂掖,收尽边疆土地。  

数百年前大汉,张掖之故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