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神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职,新右三郎也不清楚,但是他心里估算,应该是很大很大。  

百济王扶余丰,据黑齿常之说,就是被苏都督给抓到的,在苏都督面前,还要跪下说话。  

百济王,和我们倭王,差不多平级吧?  

那这么说来,这苏都督,岂不比我们倭王还要大得多!  

想到这里,新右三郎真是喜得抓耳挠腮,只求有个机会好好表现一下,让苏都督看到自己的忠心。  

他是武士,一向是效忠主公的。  

对,主公是可以换的,只有忠心永不变。  

就在新右三郎与村老田下谈话的时候,远处隆隆的蹄声更近了。  

大片的烟尘扬起,吓得田间的农夫扛起农具掉头就跑。  

但是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  

没跑出多久,这些灰头土脸的农夫又被大唐的铁骑,如同赶鸭子般赶了回来。  

“三郎,新月县的青壮都在这里了吗?有多少人口。”  

唐军战马上,一位年轻的队正以唐音发问。  

新右三郎记得这位队长是唐军中某个将领的亲卫,好像叫赵黑子。  

不知为何,他总喜欢把自己的姓氏省掉,直接呼自己为三郎。  

愣了一下,新右三郎才理解赵黑子话里的意思。  

忙点头哈腰道:“小将军,这个村只是新月县的一部份,还有两个村落,这里大概也就两三百人。”  

田间劳作的青壮两三百人。  

加上村里的老幼妇孺,也不过千人左右的人口。  

可以说是非常弱小的一个自然村。  

还比不上大唐的下等村落。  

“既然如此,我留五十人给你看管这些青壮,务必让他们乖乖听话。  

你再派几个人带路,申时前,整个新月县都要在大唐的控制下。”  

“嗨依!”  

新右三郎忙并起双足,卖足力气向马上的赵黑子,鞠躬到地。  

“请交给我吧,保证会办得漂漂亮亮。”  

回答他的,是赵黑子马尾后扬起的烟尘。  

滚滚的烟尘在倭国带路党的领路下,向下个村落赶去。  

唐军的人数不多,真正参与攻占倭人村落的人就更少了。  

除去那两三百带路党,剩下的只配了一百五十余名唐兵随行,算是监军。  

而剩下两千余唐军,并没有投入到这样低级别的行动里。  

以苏大为首的唐军,沿着地图上标注的一条线,绕着路向前行进。  

安文生看看左右陌生的地貌,向苏大为有些担忧道:“这边的地形多山,颇有些类似百济。”  

“倭国多山。”  

苏大为回忆着前世的记忆,笑道:“据说倭岛上的山多金银,若是尽夺其地,想必此次出征的将士都能收获颇丰。”  

安文生还没怎么反应,跟在后面的王孝杰倒是眼前一亮。  

他自幼家贫,参军也是为了混碗饭吃。  

做战勇猛,也是盼着多得赏赐。  

近年来,跟着苏大为倒是立了好些军功,可惜朝廷的赏赐却是越来越薄。  

田产就不指望了,不过如果能多得金银,在长安能置处宅子,娶房媳妇,再添几个美婢下人,那日子倒也极安乐。  

想到这里,王孝杰连腰杆都挺直了些。  

眼里流露出一丝兴奋的光芒,和之前的精气神完全不同。  

娄师德在一旁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王孝杰。  

他敢断定。  

以王孝杰这个大嘴巴,用不了多久,全军上下,应该都会知道倭国的山多金银这个劲爆的消息。  

到那时,此次东征的两千余将士,必定会鼓舞起更大的斗志。  

娄师德,倒是不甚贪钱财。  

他的家境不错,又早早考得科举,得举荐入官。  

他虽是将领,但也有读书人的理想。  

想着有朝一日,入朝为官,能治理一方,教化牧民。  

此次跟着苏大为出征倭岛。  

说实话,娄师德心里并不情愿。  

但碍于之前的情面,还是答应下来。  

他其实更希望驻守在百济,等待朝廷召他们回长安。  

在百济出征也快两年了,这军功也攒得够了。  

何况现在征倭国,并非是朝廷的调令。  

而是苏大为以熊津都督的身份,借着陛下许以便宜行事的权力,自行决定出击倭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