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摧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方才我见刘仁轨似乎对你的决定口服心不服。”  

静室里,安文生手里捏着两枚铁核桃,向苏大为道。  

铁核桃,是他最近的心爱之物,在船上无聊时,手里盘着核桃,没事还可以夹碎了吃一颗。  

嗯,安文生这货备了一筐铁核桃,算是他在旅行途中消遣解闷之物。  

“刘仁轨性烈,他自有主张,不过此事由我主持,他必须得听我的。”  

苏大为盘息坐于榻上,静静调息,恢复精力。  

刘仁轨虽然是水师名将,但论及对整个半岛攻略的大局观,却远不如带着后世见识的苏大为。  

其实又何止是刘仁轨,此时唐军五大总管,再加一个刘仁愿,都不会把倭国放在眼里。  

在考虑对付百济和高句丽时,并没有把倭岛也加入进来,做通盘筹划。  

只有苏大为,深知那个小岛上的人,有怎样的野心。  

“这刘仁轨也是个妙人。”  

安文生手指一捏,“啪喀”一声,将核桃以指力夹碎,拈起一块果肉放在嘴里细细咀嚼,又向苏大为递了半个核桃。  

见苏大为摇头,他一边继续吃着核桃,一边道:“武德年间,刘仁轨被调为陈仓县尉。  

当时,折冲都尉鲁宁骄纵违法,历任陈仓县官都无法制止他。  

刘仁轨就职后,特地告诫鲁宁不得重犯,但鲁宁仍凶暴蛮横如故,刘仁轨于是用刑杖将他打死。  

州里的官员将此事禀告朝廷,当时的秦王愤怒地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  

把刘仁轨召进朝廷责问。  

刘仁轨回答: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  

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不仅不加惩处,反而提拔他为咸阳县丞。”  

苏大为点点头,他手掌着都察寺,对身边合作的将领,自然有过一番调查,研究其为人品性,和用兵特点。  

刘仁轨刚毅,他是知道的。  

不过他是太宗朝的旧臣,在李治朝,再继续这么头铁,只会惹祸上身。  

这次出事,也是因为得罪了李义府。  

被李义府暗中设计陷害。  

李治不清楚这些吗?  

怎么可能。  

但是亲疏有别,李义府属于能吏,道德谈不上多高,但是办事确实有能力。  

对李治来说,这种能办事,好驾驭的人,反而是他所需要的。  

至于刘仁轨、刘仁愿这些太宗朝的旧臣,正因为太过刚直,反而不太想用这些人。  

宁可培植自己的亲信班底。  

刘仁轨这种还好一点,一来有能力,二来因为出生比较微寒,在朝中没什么结党营私的做为。  

李治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用一用。  

像刘仁愿这种,有一定出身,又是太宗朝时的信重老臣,能力又不是不可替代。  

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像卢国公程知节一样,弄个体面退休。  

不过,为了保住刘仁轨,刘仁愿拒绝了李义府暗害刘仁轨的要求。  

待百济事毕,只怕难免会遭到清算。  

反观刘仁轨,因有白江口大战的战功,李义府反而不好动他。  

“所以任何时候,军人还是得靠战功来说话。”  

“你说什么?”  

安文生诧异的看向苏大为。  

连手里吃核桃的动作,都慢了半拍。  

阿弥这话说的没头没脑的。  

“没事,再有半个时辰就到白江口了,希望在那里不会碰到倭人的船。”  

苏大为心里有一种强烈的预感。  

他这次和刘仁轨的水师从海上进攻周留城,弄不好,真的会与倭人的船队遭遇。  

呃,白江口之战,会变成自己主持的?  

一不小心又要改变历史了?  

他随即想到,自己这一路走来,改变得也已不少了。  

再多一件,也没什么。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丈夫行事,但求个快意,其他的算个屁。  

安文生将最后一点核桃肉投进嘴里,嘴里细细品味着核桃香味。  

手指轻弹,核桃碎壳,被他透过窗口射向茫茫无边的黑色海波中。  

“对了,临行前听说副总管还和你单独聊了会,他找你没什么事吧?”  

“他和我说了一会王玄策的事。”  

“王玄策?”  

安文生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  

“对,副总管说,他与王玄策是旧识,也曾在王玄策使团里见过我阿耶的英姿。  

那是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领三十多人巡游天竺各国。  

那是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也是我阿耶第二次被他征召。  

结果没料到到达中天竺后,惊闻戒日王已经死了。  

戒日王就是玄奘大师去天竺时,中天竺当时的王。  

戒日王十分敬重玄奘大师,还为了他召开过佛法的辩论大会,叫什么无遮大会。”  

“这名字听着有些猥琐…”  

“恶贼,滚!”  

苏大为没好气的骂了他一声:“副总管就是跟我叙了会旧,说是待战事结束,回长安后,为我引荐王玄策,可以听他说说我阿耶的事。”  

贞观二十一年,苏三郎应召入王玄策的使团,结果再也没有回来。  

这事对苏大为的家庭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虽然后来柳娘子说,苏三郎是力战而死,并没有别的原因。  

但苏大为心里隐隐的,也想问一问王玄策,想知道当年在中天竺究竟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