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高句丽攻略(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幸东都洛阳后,便安心住下来。  

群臣就算有些想法,现在也不敢当面顶撞。  

他的好心情,在收到苏定方即将到达洛阳,并献上百济王族俘虏后,达到了最高峰。  

就在最开心的时候,随着一封加急的,来自百济的奏折交到他的手上后,全都毁了。  

奏折是身在百济的左骁卫郎将刘仁愿所写。  

通过海路,达到莱州,再经过运河转运,以最快速度来到唐帝国的皇帝,李治手里。  

当看到上面清晰的写着“王文度暴毙”时,李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经历最初的情绪失控,一连砸了好几个玉碗,并书房里价值不扉的文房四宝后,便是连李治最喜欢的一支狼毫笔,都扔在地上摔成两段。  

在武媚娘的安抚下,他终于恢复了平静。  

近年来,随着权势日盛,还有身体病痛的加深,李治能感觉到,自己的脾气大了许多。  

但他也不想改,就这样挺好。  

只要不是无故发火,该有脾气时,就得有。  

帝王若一味温和,是不会收获臣下敬畏的。  

在紧急召见最倚重的几位重臣在书房商议后,他一时还不能下定决心。  

接着在第二天的朝会,将百济面临的局面拿到朝堂上讨论。  

结果不出所料,乱成了一窝粥。  

群臣里有主张苏定方再率大军去平定百济叛乱的。  

有说要给刘仁愿增兵的。  

也有说反正都要入冬了,入冬时不会用兵,就让百济人闹去吧。  

等春暖花开,朝中再派大军去从容收拾。  

总之一人一个意见。  

李治在朝堂上,经过讨论后,还是没有找到令他放心的方案。  

第三天,听闻苏定方终于到了洛阳。  

都顾不上让他献俘,也不让他回府休息,而是命宫中小太监传话,第一时间召苏定方入宫问对。  

见过苏定方,听他详细说了百济的情况,不但没解决李治心中的疑虑,反而令他越发不安。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只鸭子明明以为煮熟了。  

可眼下,鸭子却开始扇动翅膀,好像要飞走的模样。  

直到武媚娘看出李治的焦虑,悄悄问起。  

李治才将心事合盘托出。  

“王文度暴毙后,熊津都督府无主,现在整个后续的战略无法推进,而百济各地因苏定方撤军,蠢蠢欲动,只怕会有一场大乱。”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太宗在世曾言,大乱之后,方有大治,陛下既有心效仿太宗,立不世之功,又何必在意这一点点小的曲折呢。”  

“媚娘说的是。”  

李治以手扶额:“我是有些焦虑了,现在有几个问题,首先便是王文度没了,谁可接任熊津都督一职,若是这一环缺失,整个东征的战略,从这里便失败了。”  

“陛下,昨天不是说苏定方推荐阿弥吗?可是因为阿弥的品级太低,不想一下子给他提拔太快?”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极小的原因。”李治手扶腰带,好似捧着自己日渐外凸的肚子,  

他在御案前,缓缓踱步。  

仔细看,会发现他的左右两只脚,重心不一样,有轻微的跛足感。  

那是因为,出巡洛阳前,曾犯过一次严重的痛风。  

当时足痛欲死,把他折磨得苦不堪言。  

现在虽然没发作,但这脚,始终还有些隐痛留下。  

他向武媚娘缓缓的道:“阿弥确实不错,能力不差,对你我也算忠心,但是…”  

“但是什么?”  

武媚娘眼里闪过一抹疑惑。  

“但是他现在执掌都察寺,可监查百官,权力实在太大了,一直以来,我是既用,也防。  

这是对臣下的爱护,避免他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李治看了一眼武媚娘,似在解释,也似说给自己听:“真正爱惜他,便要限制他,这何尝不是一种保护。”  

“陛下说的我懂,但是这和百济那边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  

李治瞳孔微缩,喃喃道:“若是许他以熊津都督,便等于放开了枷锁,任其施为,一但都察寺这种猛兽放开,会造成何等样的后果,就连朕也难以预料。”  

都察寺,说白了,便是间谍机构。  

一个直属于皇帝一人的黑暗组织。  

正如后世大明的锦衣卫,可监察天下,可自设诏狱。  

下至百姓,上至朝中大员,皆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下。  

可以说权力大得没边了。  

而李治,所以防备的,正是这种情况出现。  

他要做千古一帝,他要效仿,甚至超过父亲的功业。  

他要紧紧攥着权力,自然不允许有这样一个超然的组织存在。  

只能是,设下重重限制,既用且防。  

就像是他自己说的,都察寺是一头恶犬。  

这恶犬必须有锁链,而且锁链得牢牢置于自己手中。  

熊津都督,若把这个权柄给了苏大为,又远离帝都,苏大为究竟能仗着战时身份,临机独断,搞出多少事来?  

李治,不想让自己陷入被动。  

他要完全的掌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