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严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抬头看向苏大为时,看着这位年轻的大唐都尉脸上,一脸正色,双眼干净而纯粹,不含一丝杂质。  

他微微一愣,心头的怒火稍减几分。  

仔细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苏大为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收缩兵力是必须的,迁往泗沘…唔,其余四都督府还没建起,我们这一支绝不能有失,坐守百济故都以控全境,倒是个好主意。”  

他抚着黑须,来回踱了几步。  

“你觉得,新罗人真的会有二心?”  

刘仁愿还是不愿意相信。  

若新罗人果如苏大为所说,那么在百济留守的一万多不到两万的唐军,便成了孤军。  

身处敌国,连后勤粮草都需要新罗人资助。  

百济各地的官吏对大唐还是阳奉阴违。  

各地串连,暗流汹涌。  

这种局面,怎能不让人背脊发凉。  

“左骁卫郎将,我听到一个消息。”  

“什么?”  

“此前新罗人以金庾信为首,说是要慰劳我军,并拜见王都督,而且还筹措了一份重礼,要赠予都督,结果就在送礼当日,都督暴毙于任上,你说,这其中…”  

“什么?!”  

刘仁愿一激动,将自己颔下浓黑的胡须扯断几根。  

然而他却顾不上疼痛,赶紧追问:“你说的可是真的?”  

大唐在熊津都督府的大概权力分配是这样。  

之前是以神丘道大总管苏定方坐镇泗沘,遥控四方,军政一把抓。  

苏定方手下有大批优秀的将令,对百济实施军管毫无压力。  

在情报方面,有苏大为的都察寺做支援。  

所以耳清目面,做事十分便给。  

而刘仁愿,之前是管水军,现在是管熊津都督府军事。  

苏定方走后,王文度过来任熊津都督,就是要管民事。  

这样军政方面相互协调,可保证完整的机构对百济实施有效管理。  

所以主要精力放在军事方面的刘仁愿,并不清楚一些城中发生的具体细节。  

他知道新罗人要劳军,可没人告诉他新罗人已经接触过王文度,而且备下重礼。  

王文度在收下新罗人的礼物后暴毙,此事细思极恐。  

顺带说一句,王文度此人,虽然据说有些气量狭窄,但此人实际是一员能吏。  

除了曾任水军都督,王文度在太宗朝时就展露过头角,得到太宗的嘉许。  

时人曾评说,王文度有出将入相之才。  

所以,以王文度来治理百济,这个安排并无问题。  

可惜就连大唐皇帝李治也不会想到,王文度居然会如此短命,一来百济便暴毙。  

苏大为看着刘仁愿在公廨内团团乱转,看他不断揪着自己的胡须,真担心他会不会把自己的胡子给拔秃噜了。  

不过他很快又想到,大总管这么急着率军回大唐,除了粮草、劳师远征将心思归,要向陛下献俘,难道就没有别的原因?  

会不会正是知道王文度要来,所以才急着走?  

上一次征西突厥之战,王文度与苏定方同为程知节手下副总管,两人一主攻,一消极,苏定方不太喜欢王文度。  

虽然他从来没提过。  

但苏大为知道,军人出身,做事雷厉风行的苏定方,十分看不上王文度凡事政治优先,城府深沉的做派。  

摇摇头,这事只能存疑,还是先解决眼前的事。  

“苏大为,你这消息确实吗?”刘仁愿停止了转圈,手里揪着一大把胡子,向苏大为谨慎问。  

“千真万确。”  

“王都督是新罗人动的手?”  

“呃,这个还不能肯定,左骁卫郎将,咱们没有证据,只能说,时间上是一个巧合。”  

苏大为重点把巧合二字咬紧。  

“对,巧合。”刘仁愿声音带着鼻音,跟着点点头。  

他专攻军事,但也并非不懂政事。  

当前的情况,哪怕王文度真是新罗人动的手脚,也绝不能跟新罗人翻脸,只能装做不知道。  

否则唐军在这里将面对新罗和百济两方面的敌人。  

到那时,这一万多唐军,只怕真的回不了大唐。  

“苏大为,你说的,本将以为很有道理,就依你所言,尽快将熊津都督府搬往泗沘,遥控各方。”  

“左骁卫郎将,此事你不再和薛都尉商议了?”  

薛都尉,名薛绍义。  

刘仁愿麾下共有两个折冲府兵力,一个折冲府满员是四千余人。  

苏大为与薛绍义各领一个折冲府,为折冲府都尉。  

另外还有三千余人,乃是刘仁愿直领。  

“情况紧急,现在我为大唐在百济最高将领,此事,我来决断。”刘仁愿用力一扯胡子,目中露出果决之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