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大唐与吐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阿弥,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这件案子在一般人看来,就是倭人细作案,要么就是有细作,要么就是没有,但是你却在这一件事的表面下,挖出这么多东西来,当真是有趣。”  

高大龙目光微动,落在苏大为身上:“似我做大团头时,下面人也有不少有小心思,不过我一般也就挖到这一层,只要不妨碍做事,有各自心思,我也由得他们。”  

“你说得不错。”  

苏大为点点头:“以前我跟裴县君聊过,水至清则无鱼,有时候这做人嘛,得糊涂点,不过这件案子非同小可,我征战西突厥刚回来,也需借此案立威,所以由不得半点容情。  

至于那个钱三被杀之事,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了,我事前也没想到,居然还会牵出一桩仇杀案。  

而且此案如果再细细分析,还有许多值得推敲之处。  

比如…那人是如何布置成密室杀人的?  

又为何要这么做?  

而且还能埋伏在房梁上对你我刺杀,这是如何办到的?  

这一切,还有许多疑点。  

不过这件案子,是顺带的,我们主要要查的还是倭人之事,顺手解决内部一些问题,目地已经达到。  

钱三的案子,我看交给不良人就可以了。”  

高大龙闻言点点头,然后反应过来:“不对,不良人,你不就是长安不良帅,这案子还是落在你头上。”  

“是啊。”  

苏大为苦笑道:“能者多劳嘛。”  

他心里想的则是:若贺兰敏之的事不查清楚,不弄明白他为何要对自己刺杀,不把这件隐患解决,这次的事就不算完全了结。  

恐怕在弄清楚之前,自己都要睡不安稳了。  

相较而言,贺兰敏之虽为半妖,就算再加上明崇俨这个先天异人,苏大为也并不担心。  

比起过去的长孙无忌,这二人不算什么。  

麻烦就在于贺兰敏之的身份,有可能动摇自己最大的倚仗根基。  

当今皇后武媚娘。  

虽说自己和武媚娘的交情非浅。  

但也有句老话叫“疏不间亲”。  

毕竟不是血缘关系的亲人…  

头痛,得想办法尽快解决此事。  

“阿弥你在想什么?”高大龙见苏大为半天没说话,不由好奇的问。  

“哦,我在想,小桑…”  

苏大为回头看了一眼,有点惊讶的小桑:“大龙,你在倭正营也混得太惨了点,心腹都没几个,我看小桑办事不错,你可以把他吸引进来,就从普通差役做起,若立有功,我再给他抬个吏员身份。”  

高大龙闻言眉毛微扬:“就这么办。”  

“大团头,苏郎君,我本就是大团的人,不用什么身份,我…”  

“不论你什么身份,你都是跟着大龙的,你是他的兄弟,我们都知道。不过大龙现在倭正营任营副,手边缺可用之人,你有这层身份,也方便帮他。”  

苏大为这么一说,小桑方才点头应下。  

“如果你们有合适的人手,也可以推荐进来,多多益善,我只有两点要求,一人要可靠,能守住秘密,第二,要有能力,没能力吃不了这碗饭。”  

“行,我看看要有合适的就推荐进来。”  

高大龙想了想应下。  

他如今是苏大为的副手,身边再无人可以掣肘,正好在倭正营里大展拳脚。  

本身高大龙也喜欢倭正营这种氛围。  

有官的身份,无官的那么多规矩。  

行走于黑暗中,敌人皆是各国细作。  

查这些案子,能让他找到一种成就感。  

过去丰邑坊虽不在了,但还有些老人散布于长安中,若是仔细找一找,说不定还能找到些人手。  

“好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苏大为看见前方有金吾卫执着火把巡逻过来,拍了拍腰牌,对高大龙道:“明天我要入宫见陛下,将今日案子跟他做个交代,倭正营这边就交给你了,若有事再通知我。”  

“行。”  

计议停当,三人分头而行。  

日上中天。  

苏大为在小太监的引路下,迈步走入皇宫。  

说来很奇怪,今天他本来打算入宫将审理倭人细作之事,并倭正营内一些人事变动,禀报给李治。  

但没料到李治居然先一步派太监传话,召自己入宫。  

心里思考着会是什么事,苏大为跟着太监来到偏殿中等候。  

这里是李治的书房,一般在下朝之后,李治会在偏殿中读书,批改奏折,以及私下与重臣商议国事。  

苏大为在偏殿中没待多久,就听一阵略急的脚步声。  

李治寒着一张脸,在太监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阿弥来了,自己随便坐吧。”  

李治步伐很快,径自走到主位上,重重坐下来。  

他伸手捶了捶腿,呼吸略有些急促。  

这个时候,他比登基时,已经明显胖了一圈,走路都有些气喘。  

似乎隐隐有些痛风的毛病。  

经常会腰酸腿疼。  

这和李唐王室的饮食习惯有关。  

有着胡人之风,喜欢的食物都是油脂丰富的肉类,又喜饮酒。  

若是如太宗一样喜欢玩骑马运动也就罢了。  

不过看李治的性情,估计马是不会骑了,最多回后宫里骑骑胭脂马。  

嗯,据传高祖李渊晚年也深受痛风之苦。  

李世民为了彰显自己的孝道,在马周的劝谏下,开始建造大明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