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药不能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突然了。  

侥是苏大为为人机敏,也不由愣了一瞬。  

贺兰敏之微笑着看着他,笑容温柔。  

一旁的明崇俨也笑着看向他,笑容遣倦。  

但这两个少年郎的笑容底下,却藏着如深渊般刻骨的杀机。  

在桌下,贺兰敏之的手早已摘下倒扣在桌底的剑,在笑容之下,在圆桌之下,悄无声息,刺向苏大为小腹。  

桌面从中裂开。  

贺兰敏之的笑容凝结在脸上。  

透过断裂两边的圆桌,他看到,自己刺出的那一剑,剑尖被苏大为的两指夹住,如同落入铁钳中。  

他奋力一拔,纹丝不动。  

明崇俨长笑一声:“苏郎君何必和晚辈一般见识呢?”  

嘴里说着好似朋友劝慰的话,一只手掌轻轻覆过来。  

苏大为目光一凝。  

明崇俨这只手温润如玉,通体莹白,但手掌还未到,一股阴寒刺骨之意,已经透彻肌肤。  

异人!  

明崇俨乃是先天开灵的异人,虽然年纪尚轻,但却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不可轻视。  

苏大为心念急转,左手二指夹住贺兰敏之的手指轻轻一旋,蓝白电弧爆闪。  

元气化雷。  

右手五指聚拢如锥,向着明崇俨手掌心啄去。  

如果有后世人见到他这一招,立刻会认出类似南拳“虎鹤双形”的鹤啄。  

明崇俨见状心中冷笑,他是先天开灵的异人,后来又有奇遇,如果苏大为谨守门户就罢了,可他居然如此托大,分心二用。  

元气化雷的异能,也必然因为分心而削弱。  

自己的“明玉手”能凝气成冰,自不惧他的雷法。  

掌指相交。  

诡异的不见一丝声息。  

明崇俨脸上的笑容突兀一变,喉咙里闷哼一声,狼狈的向后跳开。  

他的双脚在地上连点。  

坚硬的青石地板被踩出数个足印,每个足印中,袅袅冒出火焰,诡异莫名。  

同一时间,苏大为左手的蓝白电芒袭向贺兰敏之。  

只要这电劲击中对方,苏大为相信能令贺兰敏之暂时失去行动能力,自己便能控制全场。  

就在这一刹那,贺兰敏之那阳光俊朗的脸上,神情突然变得狰狞,仿佛恶鬼上身。  

一声怪啸,滚滚黑气从他身上涌出,那把剑“铮”的一声,从苏大为指中弹开。  

剑尖一颤,嗡地一声将刃上电芒震散,接着一化二,二化三,三化万物。  

无数剑雨星芒,向着苏大为劈头盖脸的泼洒而下。  

这一下大出苏大为的意料。  

他的身形离凳而起,坐下胡凳被腿一勾,向着眼前剑芒飞去。  

剑雨如丝,胡凳在半空中崩碎成千万片。  

这一切说起来虽慢,但几乎是同时发生。  

苏大为一心二用,逼退明崇俨,但却料错了贺兰敏之,被逼后退。  

纷乱的木屑自半空中徐徐洒落。  

贺兰敏之双眼闪动着幽幽绿芒,右手执剑,斜指地面。  

涌动的黑气,如同厚重的铠甲将他包裹在里面,只有一双如九幽地狱里张开的眸子,森然盯住苏大为。  

另一侧,明崇俨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明玉手。  

掌心中焦糊一片。  

这不是元气化雷,是火!  

坎天离火中天决。  

在方才一瞬间,苏大为一心二用,左右互搏一般,左手电劲,右手火炎。  

显示出他的异人之力,已经达到坎离交汇,水火既济的境界。  

这即是道家所谓“抱丹”。  

肾水上升为电,形如龙。  

心火下降为火,势如虎肾水与心火在丹田交汇,混元为一,即汉末天师道张道陵所谓“丹成而龙虎现”。  

明崇俨抬起头来,脸上笑容不见,平静的道:“情报有误,苏大为不止擅长元气化雷,还有一门可以化为火的异术。”  

被黑气包裹的贺兰敏之阴侧侧的道:“就算他精通两门,今天也逃不掉。”  

大门处,传来“呯”的一声重响。  

紧接着是窗口方向,传出呯呯连响。  

竟然是被人封住了门窗。  

殿内光线一黯。  

苏大为默默的看着眼前两位少年,心里充满了荒谬之感。  

“明崇俨,我与你无仇无怨吧?敏之,你为何要这么做?”  

他的心里充满了巨大的疑惑。  

如果是普通敌人,他不用想太多,只用杀过去就行了。  

但,这人是贺兰敏之,是武顺之子,是武媚娘之侄,绝不能轻易杀了,否则无法解释。  

而且他当真不明白,贺兰敏之有何理由要杀自己。  

为什么?  

巨大的疑问悬在心头。  

他的目光凝视着贺兰敏之身上如同黑色火焰般厚重的黑气:“你,已是半妖?”  

半妖,非是先天诡异,而是身为人类,感染诡异之血,身体开始诡异化,并且与妖气完美融合,成为非人,非诡异的中间状态。  

昔年上元夜劫童案,但苏大为发现贺兰敏之身上的变化时,就曾想过应对的办法。  

当时先是明崇俨,后是玄奘法师接过了这份责任,以佛法和药剂对贺兰敏之体内的妖血进行镇压,防止他彻底失去理智,沦为只知杀戳的半妖。  

但是现在看贺兰敏之身上的状态…  

“小舅啊,我也很好奇,我精心布置的局,为什么这一剑,却没刺中你?”  

黑气中,贺兰敏之举起手里薄刃长剑,像是与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