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陌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动,嘴角仍带着笑意。  

卢绾则是眼珠滴溜溜转着,偷偷把苏大为上下打量。  

崔器一言不发,但是看向苏大为的眼神,显得更阴郁了几分。  

“忘了跟你们介绍了,这位苏大为,是斥候营副营正,大总管命我们以他为首,这次行动,都听苏营正的。”  

“是。”  

“知道了。”  

三名队正反应各不相同。  

王孝杰和卢绾都应了一声,只有那崔器,依旧一言不发。  

看他的目光,颇为不善,不知想到了什么。  

阿史那道真这时才反应过来,点头道:“斥候是随时待命的,你要说走,现在就能走。”  

说完,停了一停,他又忍不住问:“现在就走?”  

苏大为没接他的话,则是看向楼师德:“娄校尉,整队,让他们检查好装备,备马,备三日干粮,半个时辰后出发,有没有问题?”  

“喏!”娄师德背脊一挺,拱手应下。  

苏大为转头向阿史那道真:“我们的行动越快越好,天知道消息会不会走漏,你也快去把人手聚起来,就半个时辰,时间不等人。”  

“是。”  

阿史那道真神情一凛。  

苏大为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自然不敢怠慢。  

此次要深入敌人后方,除了潜踪匿形,也要做打硬仗的准备。  

唐军越骑,装备与寻常斥候又不相同。  

出征前,除了挑选上好战马,还要将马喂上精饮料,喂饱喂足,有时间还要洗涮一番,与战马建立亲密之感。  

马通人性,若是对它们好,在战场上,必有回报,或许关键时刻能救你一命。  

除了马,还有衣甲。  

唐军衣甲有十三,一为明光甲,二为日光甲,三为细鳞甲,四为文山甲,五为乌鎚甲,六为白布甲,七为皂绢甲,八为布背甲,九为步兵甲,十为皮甲,十一有木甲,十二有锁子甲,十三有马甲。  

这其中,公认最好的是明光甲,可惜造价昂贵,不是普通人穿戴得起的。  

光是造一副明光甲需时要六至九个月,修理一副明光甲,更是需要四十多人。  

许多人光是听说造甲时间,便望而却步了。  

这支越骑因为都是善士之人,所以穿的是皮甲,比较轻便,防御力也算不错。  

如果是重骑,比如太宗时的玄甲精骑,便会配马甲,人马俱被掩得严严实实。  

不过重甲骑属于精锐中的精锐,唐军中也不多见。  

苏大为至今还没有亲眼见过。  

除了马和衣甲,人手还配一支长槊。  

槊,也就是长杆矛,同矟。  

分为步槊和马槊,马槊的长度最长能到四米,所以也叫丈八长矛。  

三国时张飞用的便是此物。  

槊的前端似短剑,可砍可削,刃部下有留情结,防止在战马高速冲锋时贯穿对手。  

如果槊穿透对手,拔不出来,对骑兵来说是失去长武器的局面。  

越骑作战主要还是以弓箭为主,所以并没有配那么长的朔,大概也就三米左右。  

然后便是角弓,还有四筒箭壶。  

一筒为二十到三十支箭,四筒装满,便是一百余支箭。  

听起来有些夸张,不过考虑到深入敌后,箭便是消耗之物,作战时不可能尽数回收,多带一些也是有必要的。  

除了弓箭,横刀自然必不可少。  

短刀也有,切肉用。  

最让人惊奇的是,娄师德和王孝杰等三人,还分别带了用黑布罩起的长兵器,悬挂于马身上。  

苏大为随口问了一声。  

娄师德向他解释说是陌刀。  

听到陌刀二字,苏大为顿时精神一振。  

可惜娄师德并没有当场展示的意思,苏大为也不好提出这种奇怪的要求。  

唐刀制式有四,一为仪刀,二为障刀,三为横刀,四为陌刀。  

其中仪刀做为礼兵器使用,类似后世的仪仗队,主要是华美,并不考虑实用性。  

障刀轻便灵活,用于近身肉搏,有点像是倭人武士的胁差。  

或许倭人是学自唐人也不一定。  

先前越骑带的短刀,便是障刀。  

而陌刀又不同,它是一个传奇。  

史籍中对陌刀形制的记载只是寥寥数笔,而大唐薄葬的风俗,致使后世考古出土并没有见到陌刀的实物。  

一直以来,对陌刀有各种猜测,可惜没有定论。  

唯一能肯定的便是,陌刀极为锋利,可能是斩马刀一类的存在。  

不过这种重武器肯定是无法骑在马上使用的,正确用法是步兵聚成方阵,持陌刀并列向前。  

明光甲甲光耀日,陌刀锋芒如电。  

那是怎样一副热血沸腾的场面。  

凡有所当者,人马俱碎!

章节目录